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的思考
2022-06-01阿尔孜古·牙森
阿尔孜古·牙森
摘要:在这个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中,生活里没有阅读,就好像逐渐长大的小鸟没有羽翼一般。这句话我用来形容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丰富的学生的人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品格。故而,在初中义务教育八年级教学中,必然要将阅读带入其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文化素养。可如何让学生更高效的阅读,本文将讲述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并给出个人建议,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八年级; 语文教学 ; 阅读
初中义务教育教学中,八年级是这三年中的最重要的一年,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转折点。所以八年级学生在此阶段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也为学生冲刺中考有着很好的奠基作用。初中語文作为三大主课之一,是教师主要跟进的课程。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一、八年级语文教学弊端
高效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课堂经常出现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的教课,台下学生喋喋不休地互相讲话,一到提问问题全部寂然无声,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没有融入课本和课堂中,渐渐失去阅读学习的兴趣。
阅读是学生通过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的心灵对话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并学习作者塑造人或者事时的美好词语。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每间教室每节课堂都会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多媒体的应用和便利,部分教师在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将课件和视频给学生,从而忽视了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塑造的事物的美好。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大大的下降。
二、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高效阅读
(一)激发阅读竞争力
初中八年级的每个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攀比心理,利用这种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或提问的方式看每个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让每个学生都会有阅读训练的危机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训练能力。随着阅读训练慢慢地加强,可以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兴趣
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校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阅读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还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基本态度。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并剖析其中的含义,教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挥其优势,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式,从各个层面去剖析课本,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其他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用阅读能力和自身理解能力,给学生推荐一些喜爱的书刊,并且和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比如余华的《活着》,文章讲述主人公徐福贵的悲惨人生,和学生同阅读文中徐福贵是怎么赌光了家产,到最后只剩主人公自己和一头牛时的心理活动,共同感受作者文章中的事物和表达的情感。以此提高学生的高效性阅读。
(三)课堂互动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占主导地位,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思想,将课堂还给学生。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既做到阅读的高效性,让学生多读,还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让学生“吃透”课文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在课堂中讲课时,必须要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对课文进行评价。以此提高讲课效率。比如:《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让学生首先通过阅读来了解整篇文章,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融入课堂中,体会作者怎么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最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整篇课文,母亲从哪里体现出对作者的母爱,又是从哪件事来体现的。在与学生互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加深度的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后训练
在课后,教师也要紧抓学生的阅读训练。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可以首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自主利用课后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组成学习阅读小组,进而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技巧。使学生更加喜欢阅读,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最终实现高效性阅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教学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已经和语文密不可分,而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阅读不仅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更是提高学生的自身文化素质。对于教师而言,更是要重视学生的高效阅读,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性,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陶红娟.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6):66-67.
[2]林美容.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36):33-34.
[3]马小燕.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1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