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与种苗管理工作优化分析

2022-06-01杨万科

种子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培育技术管理工作

杨万科

摘    要:文章以林业种苗为研究对象,发现对其进行科学培育以及现代化管理具有保证林木幼苗有效供给、推动林业产业稳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采取了提高苗圃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组建现代化团队、加强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措施,提出了林业种苗培育与管理的现代化方案,为林业种苗的有效供给提供依据。

关键词: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8-01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3.1       文献标志码:B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导致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冰雹、飓风、沙尘暴、泥石流等恶劣天气频发。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林建设工程得到迅速发展。作为生态林发展的基础,林木幼苗的品质和数量对于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以及林业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林业种苗的培育工作与林木种苗的管理工程,从而有效供给高品质的种苗,对于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内涵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是以林木育种学、林木栽培学、林木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合理运用生物基因技术、生物育种技术、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大型拖拉机、现代化耕地犁、快速挖穴机、大型弥雾机等现代化设备,精细化管理林木幼苗的精选、种植以及抚育工作,为高端、优质的林木幼苗奠定坚实基础[1]。

2 林木种苗科学培育的主要技术分析

2.1 制定科学的种苗培育方案

第一,适宜性原则。在林业调查规化设计、精准掌握该地区林业发展现状(森林的覆盖面积、森林生态系统内部林木的结构组成)的基础上,根据该地区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化林木种苗培育的地址、育苗规模以及所培育林木幼苗的主要品种。第二,科技型原則。在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要及时引入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AI技术等现代化通讯技术,以及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施药无人机等高端设备,推进林业种苗培育的现代化进程[2]。

2.2 精选林木种子与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2.2.1 挑选优质林木种苗种子

第一,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光照强度、日照时长、有效积温、年降水量以及集中降水季节)、土壤土质,选择环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的林木品种进行播种,从而全面提高林木种子的发芽率,保证林木种苗出土的整齐度,为高品质林木幼苗的培育奠定基础。第二,及时筛选种子,从而保证种子千粒重、饱满度、品质达标。首先,针对籽粒较小的种子,可以通过风力选种或者漂洗选种的方法,及时清除种子中的杂质以及饱满度不够、品质较差的种子。其次,针对籽粒较大的种子,可以通过人工精选的方法,选取种皮完整、籽粒饱满且未被病原微生物侵染的优质林木种子[3]。

2.2.2 科学催芽

第一,浸泡催芽法。首先,对于树皮较厚的林木幼苗,一般选择70~80 ℃的热水进行反复多次的浸泡,剔除未膨胀的、不合格的林木幼苗种子;对于树皮较薄的林木幼苗,一般选择30~40 ℃的热水,连续浸泡8~10 h;在常温下晾晒2~3 d后,再进行播种作业。第二,苗床催芽法。在光照强度合适、温湿度适宜的地区建立日光温室,然后在日光温室内建立苗床,在苗床底部、种子上部覆盖农作物秸秆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控湿,定期实施苗床淋水、覆盖草帘等,精准调控苗床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从而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催芽。

2.2.3 种子消毒与拌种

对林木种子进行消毒与拌种,可预防猝倒病、蝼蛄、蛴螬等林木幼苗土传病虫害,其主要分为以下两步。第一,消毒种子。依据林木种子的种类,采用紫外线照射、配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等措施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第二,可采用11%精甲霜灵·咯菌腈·醚菌酯悬浮种衣剂按照300~500 mL/100 kg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或者16%辛硫磷·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按照1 500~2 000 mL/100 kg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从而有效预防林木土传病虫害。

2.3 科学选择苗圃

苗木生长的基础环境,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的有效供给是苗木生长的关键,因此应从多方着手选择苗圃位置和改良土壤土质。

2.3.1 合理规化苗圃的位置

应依据苗木种植的面积以及品种,合理规化苗圃的规模以及位置。优质苗圃应具有以下两点基本属性。第一,苗圃应具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阳光充足、灌溉与排水方便等基本特性,为种苗生长、运输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土壤土质应具备轻质、疏松、储蓄水分等基本特点,为种子的呼吸、萌发、出土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土壤黏性过大,降低苗木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出土的整齐度[4]。

2.3.2 改良苗圃的土壤土质

为给苗木种子的出土及根系的发育创造良好环境,从以下两方面改良苗圃的土壤土质。第一,播种前一年的夏末秋初,彻底清除苗圃的杂草,并借助大型拖拉机配合旋耕犁对土壤进行深耕,一来增加土壤通透性、释放养分;二来利用霜冻、紫外线照射、机械损伤等措施有效杀灭靶标害虫以及病原微生物。第二,在林木播种前,再次对土壤进行深耕、土块碎化、平地作业,并借助土壤速测仪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pH计等实验室仪器,检测土壤墒情(温湿度、pH值)、土壤结构以及有效成分,并合理施用腐熟农家肥、有机质、枯草芽孢杆菌和大量元素肥料(以N、P、K复合型肥料为主),优化升级土壤土质,增加种子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出土整齐度奠定基础。6BD13610-48D2-49F9-B0C5-6DB481481EA6

2.4 科学播种

科学合理的播种是培育高品质、健壮林木幼苗的关键措施之一,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 合理的播种时间。要依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以春季为主),能使林木幼苗期以及生长敏感期有效规避飓风、倒春寒、冰雹等恶劣天气。第二, 合理的播种数量。依据种子的萌发率,合理规化播种数量,比如秦岭冷杉的发芽率、出土率不足7%,其播种密度应在1.2 kg/667 m2以上。第三, 合理控制播种密度。依据林木幼苗的高度、茎秆粗度、树冠茂密程度、出圃时间合理规化林木幼苗种植模式、种植行株距。第四, 合适的覆土厚度。覆土过厚不利于林木种子萌发出土,覆土过薄不利于固定林木幼苗根系,因此应依据土壤土质以及种子的基本属性合理规化覆土厚度。一般而言,种皮越厚、土壤土质黏性越大,覆土较薄;种皮越薄、土壤土质黏性越低,覆土较厚。

2.5 林木幼苗的抚育与管理工作

2.5.1 科学灌溉技术

林木幼苗的生长离不开水分的补充,面对农业用水日益严峻的现状,应从多方面着手满足林木不同生长周期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主要有以下3点。第一,在相对干旱且降水相对集中的北方地区,可以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建立储水库,在降水季节储水、旱季灌溉。第二,要合理建设排水沟渠,避免苗圃降水季节积水过多,抑制林木幼苗根系呼吸,造成根系腐烂。第三,围绕林木幼苗根系附近,合理铺设滴灌、微喷管道,从而满足林木根系、枝干、枝条等不同生长部位对水分的需求[5]。

2.5.2 科学施肥技术

犹如人离不开食物,对林木进行科学施肥,满足林木在不同生长周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保证林木茁壮生长、提高林木品质的关键。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 在秋末冬初以及早春季节,注重合理应用腐殖酸、氮磷钾复合肥、腐熟农家肥,保证林木幼苗可以安全越冬以及为春季嫩芽萌发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第二, 应通过叶面喷施的措施及时补充Ca、Mg、Fe、Zn、Cu等微量元素,以保证所供给的营养物质科学性、合理性。第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缓释肥、控释肥等高端肥料,一来有效避免烧根现象,二来保证营养物质的持续供给。

2.5.3 病虫害的科学防控

我国自进入WTO以来,林木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越来越频发,在引入国外优良品种的同时,导致靶标害虫、病原卫生对林木生态系统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因此从多方面着手,做好林木幼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其茁壮生长的关键。主要有以下6点。

第一, 精准监测林木幼苗病虫害种类,科学预判发生趋势。首先,针对美国白蛾、松墨天牛、舞毒蛾等地区检疫性害虫,可以通过悬挂含有昆虫性信息素诱芯(一种靶标害虫成虫性成熟后分泌的吸引同种类异性昆虫进行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的诱捕装置,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立即上报林业部门,由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地区性综合防控方案。其次,技术人员要定期对林木幼苗病虫害种类以及田间病症表现进行全面调查,配备显微镜、解剖镜等实验室设备。

第二,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林木幼苗靶标害虫的某些特性对其进行诱捕与防治。首先,利用斜纹夜蛾、金龟子等靶标害虫的趋光性,通过悬挂特定频率的黑光灯(保护有益生物)对其进行诱捕,降低交配、产卵的概率。其次,利用蚜虫的趋色性,通过悬挂黄板的方法对其进行诱捕与防治。再次,利用地老虎、蛴螬等靶标害虫趋味的特性,通过摆放糖醋液(糖∶醋∶酒∶水=3∶4∶2∶1)对其进行诱捕与防治。

第三,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喷施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对病原微生物以及靶标害虫进行防治。通过喷施阿泰灵(6%氨基寡糖素·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5%香菇多糖水剂、24-表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有效成分含量为0.01%)等植物诱抗剂,提前激活林木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抗体。喷施10亿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8 000 IU/u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苦参碱水剂、1 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微生物活体农药,对美国白蛾、松墨天牛、松毛虫等害虫进行有效防治。

第四, 天敌防治技术通过释放捕食螨(捕食多种林木有害螨)、异色瓢虫(捕食蚜虫)、赤眼蜂(对多种靶标害虫的卵进行寄生)等对多种有害昆虫进行防治。

第五, 化学农药技术是指在林木幼苗病虫害发生后,借助无人机、大型弥雾机等现代化施药设备,通过喷施化学农药的方式进行防治,是现阶段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选择靶标性强、对有益生物以及天敌相对友好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施。其次,轮换使用不同机理作用的化学农药,避免抗药性产生。

第六, 林业防治技术是现阶段应用相对成熟的林木幼苗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及时摘除病枝病叶,及时拔除长势较弱的林木幼苗,从而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源。其次,及时捕捉主干类害虫,从而降低其危害性。

2.5.4 科学修剪与合理间伐

对林木进行科学修剪与合理间伐,调整苗木的生長密度,为林木幼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提高空间、阳光、水分等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高品质林木幼苗产出率。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 以“修剪侧枝与小枝,保留主干以及粗壮枝条”为基本准则,定期对林木幼苗进行修剪,为有效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应在伤口处涂抹多菌灵、百菌清以及植物生长激素。第二, 在早春时节,及时摘除部分侧芽,确保主要的营养物质供给主干。

2.6 适时移栽

2.6.1 移栽时间要合理

依据林木的种类以及移栽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树龄合适、主干粗壮、树皮完整、根系发达的林木幼苗,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移栽(一般为气候适宜的春天)。

2.6.2 加强林木幼苗的保护

依据移栽地点距离的远近,确定在移栽前是否需要对林木进行浇水,与此同时,在苗木出土以及运输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树皮、根系。6BD13610-48D2-49F9-B0C5-6DB481481EA6

3 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资金匮乏

由于林木幼苗培育技术的资金回报周期较长且相对不稳定,部分地区不重视林木幼苗培育工作,不利于引进现代化技术、更新现代化设备以及引入高端人才,严重制约了林木幼苗种苗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2 林木幼苗培育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林木幼苗培育技術人员作为林木幼苗管理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对于高品质林木幼苗的产出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现阶段,部分林木幼苗的技术人员并未进行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且存在年龄偏大、流动性强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现代化林木种苗育种技术、精准灌溉与科学施肥技术、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掌握不到位,不利于高品质林木幼苗的培育

4 推动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的策略研究

4.1 提高苗圃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切实提升苗圃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定期组织林木种苗培育专题讲座,提升苗圃管理人员对于新型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能力。第二,借助抖音、微博、斗鱼等新媒体手段宣传林木种苗培育“小妙招”,提升其对于现代化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了解与认知水平。

4.2 组建现代化团队

现代化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指导团队是保证林木种苗培育中各项植保技术可以有效落实的关键。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 各地区的农业部门,应通过设置专业岗位、提升福利待遇等方式,对植物保护人才、计算机人才、现代机械设备操作人才进行专项招聘,优化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推广团队的人员配备结构。第二, 要对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专项培训和考试,以培养其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能力和服务为林的使命感。

4.3 加强资金支持

当地的林业部门应依据林木产业的实际现状向财政局申请林木种苗培育专项资金,并通过低息贷款、购机补贴的方式,保证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可以及时引入到林业种苗培育工作中,推动当地林业种苗培育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霞.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2):39.

[2]岑继清.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8):95-96.

[3]靳龙.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22(5):198-211.

[4]温启栋.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探析[J].种子科技,2020,38(9):43,49.

[5]华丹凤.基于林业育苗栽培技术问题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74-75.

(编辑:申媛媛)6BD13610-48D2-49F9-B0C5-6DB481481EA6

猜你喜欢

培育技术管理工作
质量控制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成效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常德市安排部署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核桃优质育苗技术初探
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探讨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与培育技术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