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香的栽培与管理分析

2022-06-01王喜勇

种子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丁香栽培管理

王喜勇

摘    要:丁香具有抗旱耐寒能力,是甘肃园林绿化重要树种。结合甘肃实际情况,系统地阐述了丁香植物特性及生态应用价值,归纳了丁香栽培管理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从而为丁香大面积种植推广提供支持。

关键词:丁香;栽培;管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8-006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85.26       文献标志码:B

甘肃地处中国西部,境内地形复杂,海拔相差悬殊,山脉纵横交错,为山地型高原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0~15 ℃,75%的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大风等天气,年降水量是36.6~734.9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

1 丁香概述

1.1 生物特性

植物学中丁香为丁香属,为常见花卉植物,生长最高达10 m,树体主要呈黄褐色,枝叶形状为椭圆形、成对生成,花色以紫色为主,气味芳香,花朵顶部为圆锥伞状,花萼呈柱形,十分肥厚,颜色从绿色逐渐向紫色转变。丁香花多柱头呈红棕色,带有光泽,直径为5~8 mm,长为1~1.5 cm,种子数粒,3—6月为开花期,6—9月为结果期[1]。丁香生长缓慢,幼树喜阴,成年树喜阳,光照充足能早开花、开多花。丁香种子能够迅速发芽,却易受到损伤,成熟种子未脱落时,胚芽已经开始发育,若无人采摘,种子直接在树木上发芽,形成实生苗。丁香树和一般花卉植物不同,一年开花时期为2次,分别是4—6月、12月至次年2月,4—6月花朵数量最多,也是采摘丁香主要时节。丁香多生长于山沟溪边、山坡丛林、滩地水边、山谷路旁,海拔高度为1 000~2 600 m,在甘肃省栽培较为普遍,其光照条件、地质环境、降水量均适宜丁香生长发育。丁香适宜在湿润、温暖、阳光充足的棕土壤内生长,多用于庭院、行道、公园植树绿化,可在秋季落叶后进行裸根移植,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向阳的地方种植,具有一定耐旱性和耐寒性,半阴处和阴处花开稀少,生长衰弱。

1.2 生态应用

1.2.1 园林应用

丁香是优质观赏树木,自适应能力强,带有花香,具有管理方便、土壤适应性强等优点,可将其用于水畔、公园项目中,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可与火炬树、云杉等乔木合理搭配,能够提高园林效果,美化城市,优化城市绿化水平[2]。

1.2.2 生物多样性

甘肃不同区域丁香均有较大作用,由于甘肃省西部区域易受高原气候影响,无法种植过多植物,丁香却能够适应该地区环境,增加灌木种植种类,成为多层灌木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丰富地方植被结构,提高区域种植物毛密度,实现生物多样性,做到绿色管理。

1.2.3 利用价值

丁香结构统一、材质坚实,具有特殊香味,能够制作使用用具、木质装饰等,如烟盒、茶筒等,部分产地还会利用丁香制作碗架。丁香制作的衣柜不会遭受空气湿度的影响,可保护衣服不受虫蛀,保鲜性能良好。

2 丁香的栽培技術

2.1 育苗方法

2.1.1 种子繁育

1) 种子采摘。5月是丁香开花和生长旺盛阶段,种子通常在9月上旬成熟,成熟后可以采种,丁香成熟蒴果变为棕色或黄色时,需要及时采集,禁止蒴果开裂时采集,以免种子散落[3]。在采种时选择无病虫、健壮的果枝,放置在干燥通风处进行阴干,禁止暴晒,2/3蒴果开裂时即可敲打,去除枯枝叶、果皮杂质,放入袋中存储在干燥的室内。

2) 种子处理。在甘肃省种植丁香通常选择春播的方式,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前种子需埋藏于沙子内进行2个月的处理。

3) 圃地选择。丁香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高,可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保证圃地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播种前需在圃地内施加腐熟有机肥20 t/hm2,深翻30 cm,耙细整地,苗床高度15~30 cm,宽为1.5 m,长为10 m,做到涝能排、旱能浇。

4) 种子播种。根据行距20 cm、沟深3.7 cm、播幅8 cm完成播种,撒上种子后,覆盖土层厚度2.3 cm,撒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 kg/hm2,防治土壤感染病害,覆盖1层地膜。

5) 苗期管理。种子播种后17 d即可出苗,70%苗木出土后,可将地膜撤掉,出齐苗至2叶时,及时间苗,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保留160 万株/hm2,缺苗时需要及时补栽;需结合实际情况松土除草,幼苗前期生长缓慢,杂草生长较为旺盛,需进行除草工作,垄内杂草可人工拔出,垄间除草松土,每隔30 d除草松土2次,注意不能损伤幼苗根部,完成松土需立即浇水,保证土壤和苗木根系紧密结合[4]。苗齐需维持土壤湿润,高温夏季勤浇水,切忌水涝,雨季需注意防涝,以免苗木烂根;幼苗出齐后需做好追肥工作,施加尿素120 kg/hm2,叶面根外施肥,每隔15 d追肥1次。8月下旬喷施1次硫酸钾肥,施肥量为150 kg/hm2,苗齐虫害以蚜虫、红蜘蛛为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3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100倍液喷雾防治。

2.1.2 嫁接繁育

丁香可采取枝接、芽接方式,砧木多使用小叶女贞,迭部区域芽接通常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择壮枝、饱满休眠芽进行接穗,采取不带木质的芽接方式,将其嫁接至距离地面8 cm左右的砧木上,保持空气温湿度。接穗当年能够生长至40 cm左右,次年萌动前,需要将距离地面45 cm枝干短截,促进萌发侧枝。为育苗缩短周期,嫁接已经成为繁殖主要方法,通过芽接、枝接等方式进行嫁接。

2.1.3 扦插繁育

丁香在扦插繁育中,需做好保湿措施,丁香作为喜光树种,却也不能使苗床水分过于干燥,以湿润为主,不能积水,选择扦插苗为2年生健壮、半木质化枝条,插穗长度为12 cm左右,利用吲哚丁酸水溶液80 mg/L进行18 h处理,控制扦插深度为17 cm。完成扦插后,覆盖塑料薄膜,30 d扦插枝条能够生根,生根率超过80%,生根后15 d将塑料薄膜去掉,30 d后拆除遮阳网,便于幼苗光合作用,加快生长速度。8CA22B3A-68CC-4EF2-A9D5-DDB2EB7860C1

2.2 选地选苗

在园林绿化中,丁香种植需保证土壤肥力高、土质疏松、排灌便利,土壤为沙壤土,土层深厚的土壤条件不适宜丁香栽植,需提前改良土壤。在丁香栽植中,选择的幼苗应无病虫害,无根系、枝条损伤,便于栽植后的丁香幼苗能够早成形、早扩冠。

2.3 幼苗移栽

丁香耐寒抗旱能力強,喜光照,正常情况下无须过多浇水,可在早春萌芽前移栽,先挖好穴坑,规格是70 cm×70 cm×60 cm,挖穴时分别堆放底层土与表层土,栽植穴底部施入有机肥10 kg,将表土和肥料根据体积比1∶3均匀混合填入穴底部,将丁香幼苗竖直放入,扶正后遵循先表土后生土顺序填土,向上提苗,保证根系舒展后继续填土踩实填土后,树盘覆盖地膜一层,底土围一个蓄水圈。在栽植丁香幼苗时,可选用裸根苗,完成移栽保证土壤能顺利排灌,养分和阳光充足,由于丁香遇到积水会加重病虫害发生概率,不利于树木生长,需做好防涝处理。

2.4 田间管理

2.4.1 除草

丁香生长阶段需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每年可开展3~4次,遵循“早除、除小、除了”原则,完成浇水,或是降水后开展除草工作,能够提高除草效果,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除草,持续至丁香树冠郁闭,能够抵御杂草,也可将杂草铺在地面作为绿肥,以降低土壤失水速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4.2 灌溉

栽植丁香后需进行水分管理,每隔7 d浇水1次,连续3次,每次浇水均匀,松土保墒,为萌发新根提供条件。甘肃省6—8月降水量增多,可去除地膜,强化排水管理,10月上旬进行灌溉;栽植第2年,春季萌芽、开花前后分别浇灌,每次均需保证浇透水,强化中耕管理,特别是丁香开花、生长旺盛阶段,需保证水分充足。

2.4.3 施肥

在丁香生长的过程中,有机肥作为良好肥料,能够将多种养分供给树体,栽植丁香时可施入1次有机肥,通常选择根系生长阶段,促进根系迅速愈合,切断细小根,使得丁香萌发新根。秋季丁香树体生长趋于停止,吸收土壤养分较多以储备营养,提高树体细胞液浓度,为次年新芽、新梢萌发提供养分条件。秋季选择施用放射状有机肥,树基部外围35 cm位置,根据根系伸展方向开沟,长为50 cm、深为30 cm,距离树基较近位置,将沟挖浅一些,树茎较远可适当挖深沟。在此过程中,人员需要注意挖沟错开粗壮根,分开堆放表土、底土,将表土和10 kg有机肥均匀混合填入沟底,回填底土填平沟后,能够减少根系损伤,避免根和肥料直接接触,以防出现烧根的情况。追肥多选用化肥,8月追肥1次,选用45%复合肥,后续每年开展施肥,施肥量为75 kg/hm2。第三年后,随着栽植年限增加,可结合土壤肥力、树体需求适当增加施肥量。

2.4.4 修剪

丁香作为维护生态平衡、拥有观赏价值的绿色植物,需要定期修剪,保证植株长势正常,以免枝干徒长,降低整体观赏效果。不同地区修剪最佳时节有所不同,甘肃省在3—4月、春季发芽前修剪,修剪时间过早会导致丁香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伤口易发生旱害、冻害;修剪时间过晚新梢长出,花序伸出,修剪易导致养分流失,遏制树势生长。在修剪的过程中,以短剪为主。长势较弱的细枝确保萌发叶芽后侧枝生长旺盛,可在丁香花凋谢后进行修剪;丁香枝条人为破坏或是遭遇病虫害,需从基部疏剪;植株进入成年期,枝条生长愈发稠密,导致部分老弱枝条丧失活力,需从基部疏剪;植株中年期,老枝条停止生长,会影响新枝条生长,需合理疏剪老枝条,降低植株密度。

3 丁香栽培病虫害防治

3.1 黑斑病

症状:丁香发病初期,叶片呈有褪绿斑,并逐渐向周围扩展,形成近圆形或圆形病斑,直径为3~10 mm,呈暗褐色或褐色,有不明显轮纹,后期病斑将变为灰褐色,生成黑色霉点,密布于叶片上,是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大部分叶片为黄褐色并枯死,甚至产生皱缩碎裂。该病原菌是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数根集生或散生,呈褐色,多是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雨天随雨水滴溅传播。

防治措施:在防治的过程中需减少侵染源,清除病残体,适当修剪病枯梢,植株发病后喷洒1%波尔多液1 000倍液+70%姆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隔12 d喷雾1次,连续喷雾4次即可。

3.2 褐斑病

症状:褐斑病为害叶片,成龄树与幼苗均可发生,叶片发病初期会出现近圆形、水渍状的灰绿色病斑,直径为3~12 mm,空气潮湿时,叶片会散生小霉点,病情严重时各小霉点会合成大块枯癍,并布满叶片,呈灰褐色,远远望去如同火烧,会造成丁香叶片干枯,提前落叶,整株丁香仅能留下少数叶片。病源尾孢霉菌菌属真菌,该真菌还能侵染大叶黄杨、山茶、紫薇、杜鹃、石榴、鸡冠花等植株。

防治措施:在早春丁香发芽后,发现病害时应喷洒50%苯菌灵1 2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每隔15 d喷洒1次,连续喷洒两次即可。

3.3 炭蛆病

症状:丁香炭蛆病多从叶缘、叶尖侵入,病斑较大,呈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直径为2~5 mm,病斑最大能占据1/2叶面,呈灰褐色,散生诸多小黑粒,为病菌分生孢子,病健交界位置会出现明显波浪紫黑色纹带,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叶片畸形脱落。

防治措施:在农业防治的过程中,需强化园地管理,做到合理施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还要做好田园卫生,清理园内落地果实、花枝及病死叶片,集中烧毁;在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发病初期采取1%波尔多液喷雾、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3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

3.4 潜叶跳甲

症状:潜叶跳甲又名女贞瓢跳甲,为鞘翅目叶甲科。该害虫1年发生3代,幼虫和成虫均会为害丁香叶片,成虫啃食叶肉,老熟幼虫在土层内越冬,次年4月下旬羽化成虫。虫害多以幼虫形态潜入叶片内啃食叶肉,表皮将会形成弯曲虫道,成虫取食后会形成半透明、黄褐色不规则斑点,种植寄主植物时虫害危害性较大,能够与寄主植物的其他病害协作,共同为害丁香,导致丁香叶片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景观效果。8CA22B3A-68CC-4EF2-A9D5-DDB2EB7860C1

防治措施:该虫害可使用内吸性杀虫剂防治,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4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 400倍液,或20%斑替净乳油1 500倍液+20%除虫脲乳油3 500倍液,均匀兑水进行喷雾防治。

3.5 介壳虫

症状:介壳虫体壁表面硬化,能够分泌蜡质介壳,雄虫有发达脚,雌虫无脚、无眼、无翅,为两性生殖,危害性较大,早春树液流动后,介壳虫开始取食,雌虫产卵数日可孵化幼虫,幼虫爬行在丁香上,寻找恰当处所后,会将口器刺入植物体内吸取枝液,固定生活,丁香会丧失诸多水分與养分,叶片呈黄色斑点,提早脱落。嫩枝、幼芽受害后,植株生长不良,整体枯萎发黄,叶片也无法完成光合作用,树势衰退,导致全株枯死。

防治措施:介壳虫由于虫体微小,多寄生于枝条上,需要做好丁香苗木检疫工作,强化栽培管理,及时松土、灌溉、施肥,满足丁香水肥需求,增强树势,还要加强修剪,集中烧毁带虫枝条,减少虫口数量;介壳虫存在天敌,可利用人工释放大红瓢虫、澳洲瓢虫等方式,防治介壳虫;由于介壳虫生活居所固定,活动较少,可采取修剪、拔株、刮树皮等方式,减少介壳虫传播;在丁香休眠阶段,可喷洒4.5%石硫合剂防治介壳虫、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 400倍液,交替使用杀虫剂,提高防治效果。

4 结束语

丁香花拥有美丽树木、柔软树枝和鲜艳花朵,每年开两次花,作为开花灌木,种植在居民区、花园、幼儿园等地,将丁香修剪为美丽形状,或是和其他常绿植物搭配种植,具有良好观赏价值。丁香需做好栽培管理工作,通过种子繁殖、灌溉除草等管理方式,提高种植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欢庆,袁会成,马淑珍.人工栽培祖师麻与不同产地祖师麻中紫丁香苷、祖师麻甲素的含量比较[J].中兽医医药杂志,2020,39(1):5-7.

[2]华彩虹.丁香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0):63-65.

[3]韩江万,韩春梅,杨振国.白龙江流域迭部县紫丁香育苗及栽培综合管理技术[J].甘肃林业,2019(3):43-44.

[4]张彦慧,韩小英,赵晓敏,等.裂叶丁香在大武口区引种栽培初探[J].宁夏农林科技,2019,60(4):26-27.

(编辑:申媛媛)8CA22B3A-68CC-4EF2-A9D5-DDB2EB7860C1

猜你喜欢

丁香栽培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The Meaningful Flowers
草莓的立体栽培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白丁香紫丁香
管理的另一半
极速快递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