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循情感脉络 触摸诗人情怀

2022-06-01王红霞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情感体验古诗

王红霞

【摘   要】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中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教师需要依据学情和古诗特点,以情感话题的建构为基点,以情感脉络为索引,设计合理的情感体验路径,遴选适恰的教学策略,有层次地推进古诗学习过程,引领学生走近古诗,走近诗人,体验诗中蕴含之真情,触摸诗人沉沉的情思。

【关键词】古诗;情感体验;统编教材

古诗是诗人表达情感、抒发思绪的载体。因此,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中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要让学生真正读好、读懂、读深古诗,教师需要依据学情和古诗特点,设计合理的情感体验路径,遴选适恰的教学策略,有层次地推进古诗学习过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下简称《闻》)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紧紧扣住内心的喜悦,将听闻喜讯时的举止、神态、心理活动加以凸显。满满的人情味,浓浓的思乡情,加上高超的艺术手法,成就了这篇不朽的杰作。该诗与《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起构筑了本单元的情感基调——对家国深沉、浓烈的爱。现以《闻》为例,谈谈古诗教学中如何以情感话题的建构为基点,以情感脉络为索引,引领学生走近古诗,走近诗人,体验诗中蕴含之真情,触摸诗人沉沉的情思。

一、论世识人,知“情”之所起

《闻》不同于一般的写景咏物诗。不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不知道诗人的生平经历,是不可能深入体悟诗中所提“喜讯”带给诗人的强烈冲击的。《孟子·萬章下》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因此,教学中通过初步的整体诵读感知,了解大意后,要牢牢锁定诗歌的情感聚焦点——喜。但仅仅聚焦还不够,教师需要提供精选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明白为何这“喜”是欲狂之喜。教学过程如下——

1.把握大意,凸显情感。

(1)导入:通过预习,我们已大致了解这首律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指着地图来说一说?

追问:这些信息可以从诗的哪些地方找到?(诗题、首句)

小结:首句点题,强调消息来得“突然”。(板书“忽传”)

(2)诗人客居梓州,忽然听说叛军溃败的好消息,心情是喜悦的。这样的喜悦之情喷涌、翻滚而出,藏也藏不住!(板书“喜”并画心潮图)

2.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提问:从哪个细节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悦?(板书“泪满衣裳”)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情景。

(3)思考:为什么听到战乱结束的消息,诗人会激动得泪满衣裳?(观看“安史之乱”视频及文字资料,如图1)

(4)用一个词概括杜甫的生活:颠沛流离/饱经风霜/穷困潦倒。

(5)提问:谁能读出诗人的心情?(点评重点:“忽”,强调意外之喜;“满”,包含无尽心酸、苦楚。)

首联交代了诗人情感迸发的缘由和听闻蓟北收复时的第一反应。这里的“涕泪”有基于往日苦难的悲伤,但更多的是苦尽甘来的欢喜!诗中只表现了“喜极而泣”,对“喜极而泣”的原因未加解释,这就需要对这一情绪反应背后的深层原因作探究。相关视频及文字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理解诗人情感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探象明意,晓“情”之所踪

古诗中的意象,指某一客观事物因投射了诗人的主观情意而成为此种情意的代言。读古诗需读懂意象,感悟其所含之情。而《闻》中的象不单指意象,还包括人物形象。因为诗人在表现“狂喜”之情绪时,除了运用“白日”“青春”“酒”等典型意象外,还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进行描摹。所以,教学中要兼顾寓意之物象和生动之人象,并以此为踪迹解读情感,深度体悟诗人“欲狂之喜”的具体表现。

1.小组合作,选联学习。

提供资源单(如图2),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2.随机指导。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找出“喜”的细节。

“愁何在”:家人苦尽甘来。“漫卷”:诗人忘乎所以。“狂”:诗人高兴到了极点。

(2)描述画面:依据资源单,想象并描述“喜”的场景。

如今喜讯传来,杜甫一家喜上眉梢。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展开具体描写。如杜甫胡乱地卷起书本,激动得走来走去,口中重复着:“太好了!太好了!天佑大唐,天佑百姓啊!”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找出“喜”的细节。

“放歌”“纵酒”:美好的事件。“白日”“青春”:美好的日子。“好”:直接表达年纪大了,早就盼望着回到家乡,终于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了。

(2)描述画面: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杜甫一边唱着歌一边喝着酒,回故乡去。又如,山花烂漫的春天,杜甫一家回故乡。他笑眯眯地喝着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还时不时地高声歌唱。

(3)有感情诵读。

①酒中寄托着诗人浓郁的情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已体会了其他诗人的酒中情。引读诗句(如图3)。

②杜甫的酒又是怎样的酒?(开心、快乐、喜悦、美妙……)

③引读:美好的时节里,一边唱歌一边喝酒,真是酣畅淋漓,读。

颈联、颔联、尾联都是“喜”的具体表现。颔联极为生动地刻画了情感生发递进的第二阶段——“愁”尽“喜”至,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描表现“喜”。颈联是狂喜之后的畅想。何以为庆?唯有纵酒!何以为乐?唯有还乡!通过典型意象的运用诉说“喜”。尾联以浪漫想象为全诗的情感做了一个圆满的总结,以“从”“穿”“下”“向”四个灵动、贴切的动词,将遥远、艰险的归途变得轻松流畅,气势浩荡。各联表现内容不同,故选择的教学策略不同。可以想象场景,丰富场景,描绘场景;可以对经典意象“酒”借诗做解读,通过对酒之含情、多情这一文化现象的了解和感知,进一步领会诗人饮酒的情绪、情调和情味;可以更换、比较关键动词,感受诗人字字精准的笔力。FE64904E-36A2-49BE-A61A-D83A6799CCC0

三、互文联读,解“情”之所系

教学中若只精读细品《闻》一首诗,学生对于杜甫的拳拳爱国情、切切思乡意并不能有太深的感悟和体味。对“安史之乱”这一特定历史事件之下杜甫的代表作加以甄选,以不同风格的作品来加强、烘托《闻》一诗所表达的“喜”,既回溯国家动荡之下诗人的悲惨生活,又对该诗被冠以“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作感性认知。

1.悲喜对比,理解诗人。

(1)提问:这首诗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个“快”,就是快乐、快意,这是为何?一起来看看诗人在安史之亂中创作的《春望》《月夜忆舍弟》。自由读,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字、哪些句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2)交流:“恨”的是国都沦陷、音信全无、身体衰败;“悲”的是远离家乡、亲人分离。

2.结合书法作品(草书),再读全诗,体会非同一般的“喜”。

至此,本节课依循“喜从何来”“喜在何处”铺设路径,已然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不可以再前行一步?让诗人之命运与家国之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和昭示呢?可再作一次拓展联读。

1.是否真如杜甫所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呢?再来看杜甫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五年写的《登岳阳楼》,特别关注诗的后半部分(如图4)。

2.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喜”,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喜中带着悲伤;喜中透着无奈;喜中含着凄凉)

3.回顾生平,诗意评价:他有诗人情怀,更有慈悲心肠。他用笔记录史实,书写情意。他就是诗圣杜甫。

4.《闻》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怀、真切的人物刻画时时扣响人们的心灵,听——(播放歌曲)

对于学生而言,仅通过一首诗就想要全面地了解诗人,无异于天方夜谭。要想对作者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乃至理解,需要读其更多的作品,尤其是同一历史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串联作品、品读言语的方式,学生对诗人的诗风、诗品,诗中所寄托的情怀、心志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能更为全面地进行解析。

综上,通过借助注释、学习单,展开想象,描述场景等方式,学生识人论世、探象明意、互文联读,充分理解诗人“喜”从何来、在何处、往何去的情感路程,完成了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对诗人情系家国、思归故里的高洁情怀更加感佩和景仰,圆满达成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310005)FE64904E-36A2-49BE-A61A-D83A6799CCC0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情感体验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