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联读”拓“思维”
2022-06-01蔡慧燕
蔡慧燕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栏目是课内拓展阅读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充分研读教材,对“阅读链接”进行分类梳理,明晰其价值和功能,并在教学实践中精选教学策略,有机联结文本,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力语文要素的落实。
【关键词】阅读链接;功能价值;联读;思维发展
统编教材倡导大量阅读,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从三年级开始,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阅读链接”的选文注重经典性,以名家名篇为主,包含小说、诗歌、散文、神话、寓言、剧本、文学评论等,形式丰富。有的“阅读链接”有具体的学习建议,有的则不作提示,需要教师揣摩编者意图,与课文整合。可见,“阅读链接”不仅承担着扩大阅读面,使学生受到文学熏陶的重任,还起到促进课文理解、落实语文要素的作用,为课堂联结阅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一、梳理分类明功能
“阅读链接”的编排极具匠心。教师可以根據编排意图,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延伸阅读类
“阅读链接”中,延伸阅读类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这一类“阅读链接”在编排时往往不呈现具体要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比如,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后拓展了相同历史背景下的爱国故事,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七律·长征》课后拓展了相关主题的诗词,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课后拓展了风筝主题的文本,等等。同主题文本的联结阅读,能帮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拓展对主题的认知,了解更多的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二)促进理解类
统编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与作者的写作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学生不易理解。基于此,“阅读链接”往往会编排相关内容,起到促进理解的作用。比如,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生动地描绘了一动一静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其细致的观察、灵动的语言容易把学生带入美景之中,却难以让学生体会“热爱生命、歌颂生命”这一主题。这时出示“阅读链接”中的《筑渝道上》片段,可促使学生对文章主题有新的认识。又如,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内容相对艰涩,课后“阅读链接”补充了冯雪峰《论〈野草〉》、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的节选内容。学生结合这些材料,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迁移运用类
有的“阅读链接”倡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迁移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方法。如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课后链接了李汉荣《牛的写意》片段,目的是让学生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尝试多角度批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蟋蟀的住宅》《西门豹治邺》等课的“阅读链接”是作为语言实践活动的范例来呈现的。以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课后“阅读链接”节选了汪曾祺的《自报家门》,学生阅读时可以将“我”放学时在街道上所见之景与课文中“上学路上的风景”进行联结,为课后小练笔“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打开写作思路。
(四)比较发现类
比较发现类“阅读链接”占有很大的比重,且比较形式丰富。有内容上的比较,如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课后链接了《北风和太阳》,引导学生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有情感上的比较,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后节选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和冯亦同的《和平宣言》,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其情感的相似之处;更多的是表达方法上的比较,如六年级上册《花之歌》课后链接了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引导学生找出两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展开交流。
四年级下册集中编排了4处“阅读链接”(《琥珀》《绿》《猫》《白鹅》),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家是如何描写同一事物的,既要明白文艺性说明文与科普性说明文、诗歌与散文的区别,也要比较同主题散文在表达上的异同。四年级下学期是小学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和发展的阶段。通过联读,在理解、分析、判断、比较等活动中渗透文体意识,引领学生从语段学习转向篇章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做好“阅读链接”的分类梳理,明确其功能,能让联读的目的更明确,便于教师选取适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有思维含量的联读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
二、精选策略拓思维
阅读应该全程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教师可以根据“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寻找适合的联读方式,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单篇教学中使用“阅读链接”
1.在补充拓展中锤炼思维的深刻性
在使用“阅读链接”时,最关键的是要找到联结点。以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为例,作者琦君写这篇散文时,远离故乡,“摇桂花”和“下桂花雨”的美好场景中蕴藏着浓浓的思乡情。基于本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可确定本课两个联结点——联结人文主题“浓浓的乡情”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一位教师这样推进教学:在突破“家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谁更香”这一理解难点时,让学生用上数学符号“>”“<”“=”来表达观点。受限于自身的经验,在单文本的阅读中,学生很难形成统一的结果。这时进一步探究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教师让学生联读作者写的《春酒》《水是故乡甜》两篇文章,发现作者让“美国的葡萄酒和家乡的春酒”“旅途中的矿泉水和家乡的水”作比较。教师追问学生:“这两篇文章与《桂花雨》有什么相同之处?”“难道杭州的桂花、美国的葡萄酒、旅途中的矿泉水真的比不上家乡的桂花、春酒和水吗?”学生在有所感知之后,结合“阅读链接”中的《留予他年说梦痕》片段展开思考,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而明白原来作者更喜欢故乡的事物,是因为它们有故乡的味道,从而理解了“家乡的桂花更香”的内涵,体会到琦君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样的学习不再以浅层的告知为主,而是通过联读“阅读链接”丰富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为了更好地理解“浓浓的乡情”这一人文主题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教师还让学生联读作家的其他作品,为用好“阅读链接”做了很好的铺垫。1C246758-E62C-4FB1-9C72-D681C5B36D75
基于同一主题、同一作家进行拓展阅读,能有效避免教师的机械讲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的时间,深化学生的理解,锤炼思维的深刻性。
2.在学练合一中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部分“阅读链接”倡导学生自主阅读,把习得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文本中,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
如学习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为了落实“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一语文要素,教师可这样展开教学:先抓住文中对刘伯承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走进“军神”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坚毅的品格;再聚焦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语言,探究其态度变化,进一步体会“军神”之“神”。随后,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链接”里的《丰碑》一文中。可以从正面描写出发,抓住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衣着,感受其舍己为人的特点;还可以抓住军长的前后态度变化,走进人物内心,进一步感受军需处长的品质。这样的联读活动让学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新的文本之中,通过不断比较,发现不同文本的相似处,使思维保持在比较活跃的状态。
除了进行学法迁移,还要关注写法迁移。如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课后的“阅读链接”编排了比安基的《燕子窝》片段。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可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点,体会两位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教师在指导该单元的习作《写观察日记》时,可再一次发挥“阅读链接”的作用,让学生再读《燕子窝》片段,掌握观察日记的格式,发现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观察后的想法,从而借鉴到习作中。
在联读中,学生经历获取信息,对不同信息进行理解、筛选、归纳等过程,从而“举一反三”,进行迁移表达,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3.在互文比较中发展思维的开放性
比较是联读的基本策略。运用这一策略,辨别课文和“阅读链接”的异同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白鹅》和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白公鹅》为例,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启发学生从内容、结构、表达等角度思考两篇文本的相似处。对比结构图(如图1),学生发现,内容上都写了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表现了鹅的高傲;结构上都先写特点再具体说明;表达上都运用了拟人和明贬实褒的方法,体现了对鹅的喜爱。
比较阅读的成果中,既有对文本结构的新发现,也有基于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更有对文章相似之处的分析归纳。学生在比较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阅读能力,培养了思维的开放性。
(二)单元整组教学中使用“阅读链接”
针对统编教材“双线并行”的编排方式,教学时适合引入多篇文本围绕一个主题,形成结构化阅读。以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为例,可以引用、仿用“阅读链接”展开联读,整组推进教学(如图2)。
教師可借助“阅读链接”和“快乐读书吧”,选取相似文本开展联读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中国古代寓言、外国寓言的特点,再结合“交流平台”,梳理中外寓言的共性,初步认识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如在学习《守株待兔》后,可引导学生阅读“阅读链接”中的《南辕北辙》,感受“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读懂寓言,体会寓意。随后,引入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画蛇添足》《杞人忧天》《杯弓蛇影》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供学生选择阅读。有大量相似文本的阅读作为基础,学生很容易发现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如题目往往概括主要内容,寓言故事情节简单但寓意深刻,等等。在这样的阅读基础上,荐读“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寓言》一书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会在不断地阅读中反复印证自己的发现。
同样,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先联读“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太阳》,巩固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再联读《黄瑞云寓言》中的《萤火和星星》《焰火和北斗》,学生在相似文本中容易发现中国当代寓言的特点。根据这样的思路,《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的教学都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在“快乐读书吧”的书目中选取合适的文本进行联读,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
如此,学生对中国古代寓言、中国当代寓言、外国寓言有了充分的认识,发现古今寓言、中外寓言的不同,为今后阅读寓言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篇联读比单篇联读更易形成结构化的认知。预测单元、神话单元、革命文化单元等都可运用这种方式整体推进,引领学生对多种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比较,形成知识体系,提升综合思维力,培养思维的系统性。
总之,“阅读链接”是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挖掘“阅读链接”的价值,在补充拓展、学练合一、互文比较、单元统整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琴.统编教材课外阅读的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20(7/8).
[3]曹鸿飞.“1+X+Y”联读:形成单篇、多篇与整本书的阅读链[J].小学语文,2019(11).
[4]张霞.“阅读链接”在统编教材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3).
[5]李萍.妙用《阅读链接》,提升语文素养[J].小学语文,2021(4).
(浙江省乐清市雁荡镇第一小学 325600)1C246758-E62C-4FB1-9C72-D681C5B36D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