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高品质的创意生活

2022-06-01谢英李筱静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谢英 李筱静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创建于2001年。20多年来,学校坚持“教师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人才观,秉承“笃学善创、宁静致远”的校训,在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基础上,致力于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富有创意、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2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校长1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5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10名,区级骨干教师55名,市、区骨干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48%。学校语文、数学、信息、体育4个学科组均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学科创意的教师能力提升行动”项目获南京市教师培训优秀项目一等奖。学校曾两次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中国当代特色學校、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十三五”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以独特的创意学习文化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基和灵魂,激发教师的价值认同感和团队精神;以专业阅读点燃教师的理想情怀,引领教师的教育生活;以创意教学实现师生的协同成长,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新样态。

【关键词】高品质发展;创意文化;专业阅读;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追求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8-0038-06

【作者简介】1.谢英,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南京,210019)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名校长;2.李筱静,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南京,210019)副校长,一级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

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就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四季常青。学校文化是它的根,学习为其提供养分。这棵大树向阳而生,迎接年轮的转换,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幸福的果。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致远外小”)的创意学习文化就是学校教师团队的生长之根,它描绘出教师团队共同的目标愿景,唤醒了教师的发展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团队奉献精神,促使教师不断生长。在这样的创意学习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致远外小的每一位教师都有着发自内心的自信,感受着职业的成就感、幸福感,在学校有着浓浓的归属感,与学生共同打造了高品质的创意生活。

一、志存高远:用理念唤醒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追寻

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说道:“好的教育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如何引领教师去追寻个人发展的地平线?如何让教师身上闪烁着创意的智慧之光,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致远样态?首先要唤醒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追寻,将教师团队打造成一个持续创新的学习型组织。而学校的文化环境就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学校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是滋养教师实现发展的动力源。

1.滋养

育人先育心,培育教师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管理者,他的眼里要有教师,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幸福和发展需要,要给予教师足够的肯定,要为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成长平台,要构建能激励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是尊重,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方可实现平等对话。

致远外小针对新教师的“领雁”导师制培训,从个人生活、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家校沟通等方面对教师进行长期有计划的培训,让新手教师迅速适应学校的创意文化氛围,并乐于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学科“登山”式的教学研究,让老、中、青教师告别职业倦怠,不断走在学科创意教学的路上;德育名师工作坊的引领与示范,形成了有情有义的互研互学能量场;“世界咖啡屋”内的研讨,让教育智慧在一杯自研自磨的咖啡清香里得到张扬……

致远外小还对会议形式进行了变革,减少了开全体教师大会的频率,通过级部管理、项目组专家专题指导等形式来塑造共同的教育理念,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学校文化。致远外小抓住学校变革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学校发展大讨论,思考如何解决学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每学期“开学第一课”时,进行一次全体教师智慧的迸发,是增强教师凝聚力的最佳时机,更是学校核心理念共塑的文化场。致远外小会组织全校教师观看同一个教育视频,引导全体教师由此开展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关键问题的大讨论。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先分组讨论,再自选展现形式进行汇报。在分享过程中,随机产生的教师大众评委和校长评审团分别进行点评,共同探讨问题解决办法。这是一次跨学科的全校教研,无论是汇报的人,还是点评的人,抑或是坐在下面倾听的人,他们都进行了思考。在全校教师面前进行即兴发言,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因为不知道是否会抽到自己,每位教师都不敢懈怠,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这种准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持久淬炼。而从学校层面来看,对创意学习文化的支持也并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而是致远外小100多位教师共同认可并时刻践行的。将对教师的文化滋养转变成一个平等对话的共同学习过程,引发教师去阅读、去思考、去创造、去分享,学校的教育精神和理念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生根发芽,这使得致远外小的创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吸引了教育界的目光。2021年,谢英校长主持的“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学校课程变革的行动研究”成功结题。

2.点亮

英国诗人斯蒂文森的小诗《点灯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作对教师工作的一个隐喻:“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他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作为学校管理层,我们要成为点亮教师生命状态的人;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点灯人,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当然,我们也要成为自己生命旅途的点灯人。点亮自己,成为精神明亮,有信仰、高尚的人,才能更好地点亮别人。

学校要帮助教师做好职业规划,使其明晰职业发展的意义、目标和路径,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节点,走好专业发展的每一步;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诊断,让他们了解自身的性格优势、专业特长,自主制定合理的三年或五年专业成长规划。致远外小为所有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荣誉评比,从专家指导到外出学习都给予了保证,以此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充分激发他们的教育才能。例如,致远外小根据不同教师的特长,成立不同的学校社团:马田老师长于绘画,精于电脑,于是鼓励其开设电脑绘画社团;迟文君老师擅长软陶,于是为她购买相关设备,鼓励其开设软陶社团;孙文稚老师喜欢利用生活中的边角料进行再创造,于是鼓励其开设材料拼接社团……9BF6879B-4CA7-4AEB-BF2B-D95F7C45466F

致远外小鼓励教师将自己的专长融入平时的教学当中,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致远外小有10位体育专职教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娄亚涛老师擅长武术,梁煜暐老师擅长啦啦操,吴筝老师擅长街舞……致远外小鼓励他们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练就一身扎实而过硬的基本功。这几位青年教师也不负众望,相继在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体育组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学生也在各项体育赛事中屡获大奖。其中,梁煜暐老师带领的“啦啦操”学生社团荣获全球赛亚军。

3.成林

“木秀于林”是一种景观,“秀木成林”是一种壮观。致远外小鼓励每一位教师不断创造,彼此并行、同行、齐行。创意文化的无声浸润,创意精神的持续点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形成了致远外小欣欣向荣、蓬勃生长的美好景象。

教师在专业上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的帮助。他们在团队中彼此照亮,都希望自己成为精神明亮的人。在致远外小,团队合作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自觉。无论是全校、级部还是教研组,都从团队结构上形成了优势、能力、资源、目标的相互支撑,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

在团队中,教师之间无私分享,互相切磋,共享智慧与资源,共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例如,如果有某位教师要上教学研讨公开课,致远外小相关教师会迅速组成一个项目组,全程参与教学设计、听课、磨课、評课等活动。同时,他们还各展所长,为上课教师做好辅助工作:擅长做课件的做课件,擅长画画的绘制插图,擅长播音的录制课文朗读文件……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团队是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同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这里共同的目标就是,努力让课堂变得专业、规范、有趣,发现教学中的真问题,并解决它,让教育教学工作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既然别人这样帮助自己,那轮到别人上课时,自己也会积极地帮助他人。就这样,教师们在团队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体会到了职业幸福感,激发出更高的发展需要和动机。

当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组织归属感、团队荣誉感就会大大提升,随之会将学校发展的目标融入个体事业的奋斗目标之中。而对学校发展理念的认同,使得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了分享、激励的合作文化,产生了突破学科边界的工作热情,形成了“个人、群体、学校一体化”的发展态势。近年来,语文、数学、信息、体育4个学科组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两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拾级而上:让阅读激发教师对教育理想的思考和探索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教师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就要保持职业敬畏感,认同学校文化,实现对高品质创意生活的追寻。而要想拥有高品质的教育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在不断阅读与思考中,教师可以拥有幸福的教育旅途。

1.读书

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没有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致远外小的教师们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主动向经典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优秀的人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以此深化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只是一个途径,更重要的是引领教师走向自我实践和创造。

在致远外小,全校教师会“共读一本书”,各学科组、班主任团队又分别再共读一本书。教师们在QQ群、朋友圈、教研活动现场进行阅读打卡,深度分享。对于教师而言,读书意味着与名家相遇,体悟教育经验;意味着与同行对话,分享教育心得。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使学者乐学。书籍对于教师而言,是开山的斧头,是涉水的轻舟,是茫茫大海中指引前行的灯塔。

致远外小的教师重读、重实践、重分享。读书分享会聚焦“一体化研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赋能。这种分享以跨学科的形式展开,让所有教师都走进同一个教育空间,将读书与实践中的教育真问题联系起来,一起寻找解决路径,展现教师的创意。

2.研究

一直以来,致远外小的教师们都重视读思结合、知行结合,力求把握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双向性,寻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点。在对经典的解读中,他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并与同事分享。

2021年下半年,致远外小全体班主任共同阅读的书目是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他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探寻如何与学生共同构建高品质的创意生活。任何学习、研讨都离不开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而参与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学习与提升的过程。

在班主任期末总结会上,教师们也纷纷像阿莫纳什维利老师那样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阐述自己的教育主张,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一(7)班的班主任崔莺文老师受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影响,在开学前给学生精心准备了礼物——根据每个学生的自我介绍和照片,给他们每人都画了一幅简笔肖像画,并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开学的那个早晨,在收到老师送给自己的简笔肖像画时,在老师立马叫出自己的名字时,学生们的紧张感和局促感一下子就消失了。

3.生活

长久以来,读书都是致远外小教师生活的一部分,他们通过读书获取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增加自己关于生活的智慧,更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在致远外小每年的迎接新教师的仪式上都有一个节目——每位新入职的教师接受谢英校长的赠书;在新学期的第一次会议上,总有一个假期读书分享环节;年底,总会举行一次关于教师年度读书的征文评选活动;每月的“致远之灯”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时,总要评出一盏“书香之灯”;外出旅游时,教师们也会去当地著名的图书馆或书店打卡参观,购买心仪的图书……9BF6879B-4CA7-4AEB-BF2B-D95F7C45466F

阅读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可以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幸运的是,致远外小的教师看到了阅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他们在“读书—研究—反思—读书”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意想法,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三、卓尔不凡:在相互成全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长

傅国涌先生说:“教育就是相互成全。”他认为,教育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它成全每一个人的人格,让每一个人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生长。相互成全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教育不仅仅是成全学生,成全教师,也是学生、教师以及校长之间的相互成全;成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多向的。在致远外小,所有教师都把自己作为“方法”,相互成全。

1.引领

校长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灵魂,校长的一言一行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谢英校长自身就是一个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她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学校课程变革的行动研究”的主持人,是学校读书文化的引领者,始终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她坚持撰写“校长日志”,定期发布在教师工作群里。日志包括三大板块:“知—学习”“行—实践”和“远—风景”,分别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记录师生的教育教学生活,描绘学校的教育愿景。她用自己的坚持来传递一种精神——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思考,教师才会获得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2.发现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和终极目标,而这种幸福感和价值感相连。人的主要价值体现为做事带来的成就感和做人带来的歸属感。据调查研究显示,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发现。因此,校长以及学校的主要领导者,要善于激发教师的认知需要、自我实现以及自我超越的需要。这不仅需要制度的约束与保障,更需要一种柔性的正面肯定。

校长撰写日志,就是对全体教师的一种正面肯定。这也要求致远外小的管理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带领的团队以及教师的各项工作,充分地发现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爱与智慧,并通过日志讲好这些平凡的故事:下雪时,班主任用吹风机为学生吹干鞋袜;风雨中,老师们共同用雨伞为学生撑起一方晴空;夜晚,办公室里的灯迟迟未灭……通过日志,致远外小不断传播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彰显充满爱的教育智慧。就这样,教师成为“校长日志”的主角,继而成为学校文化的共同创造者。

3.留白

研究表明,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产生令人惊奇的力量,也会迸发出心灵共鸣的回响。校长日志发布后,教师们会在工作群里跟帖,和校长进行互动交流。围绕某个话题,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可以分享相关的创意做法,也可以谈一谈自己今后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校长是学校的领航者,校长的样子也是教师的样子,伙伴的样子就是自己的样子,教师的样子也是学生的样子……校长坚持写日志,教师也跟随校长的脚步坚持写班级周记,记录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如二(8)班张霓老师坚持写班级周记《伊莱家书》,“伊莱”是他们的班名,于是她以此来命名自己的教育周记;学生也学着校长的样子,绘制四格“漫画手账”,也就是用四格漫画的形式来图文并茂地记录自己的创意学习生活。如今,致远外小已公开出版教师论著集两本,个人出书的教师有10余人,多位教师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校长日志”留给了教师更多创造、成长的空间,也留给了学生更多创造、成长的空间。今天的日志是成长的记录,明天的日志是值得每个人期待的留白。致远外小,因这份留白而向美好、创意的远方前进着……9BF6879B-4CA7-4AEB-BF2B-D95F7C45466F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
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