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学科论坛教研模式的简化与优化

2022-06-01焦文韬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教研模式需要简化与优化,在简化中求得教研和教学的实效与高效,促进师生“双向减负”,在优化中实现教研资源深度整合,形成教研合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学科论坛教研模式的构建、完善与推广运用可以更新教研理念,创新教研实践,拓宽教研的学科边界,助推学科教研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对“双减”“双新”改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教研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

【关键词】教研模式;信息化学科论坛;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8-0060-04

【作者简介】焦文韬,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450002)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

教研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环节,也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产生课堂效益的驱动力。高质量的教学活动需要高质量的学科教研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体系化的学术支撑,高质量的教研既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教研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下、学科专业封闭性强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兴盛和信息化手段的迭代更新,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需要进行理念更新和实践创新,在教育改革中配套进行教研改革,进而服务于教育改革。“随着教育事业逐渐转向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根本标志的内涵式发展,教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改革创新和整体转型。”[1]而在当前的“双减”“双新”改革背景下,当务之急是要对教研模式进行简化和优化,开展新样态、新生态的基础教育教研试验,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河南省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在近十年的改革试验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渐成体系的“信息化学科论坛教研模式”正体现了上述改革思想和改革方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推动了教研水平上台阶、上层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研模式的简化

“简化”是相对于教研内容和程序的复杂、冗余而言的。基于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模式在新的教育技术背景下和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内容架构、工作程序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应简化教研模式。

传统教研模式更多地注重“集中”“说课”“聆听”“讨论”“吃透教材”“统一进度”,努力追求参与教师的学识、智慧、方法的聚合共生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同步一致,形成了各种衍生、次衍生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展示制度、听评课制度、以老带新制度、学科评价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研组+备课组”交叉管理制度等,形态多样、方式各异。与此同时,不同的教研制度其管理主体和管理形态也不尽相同,有的教研制度由教研室、教研员、教研组组长等专业机构或人员实行专业取向管理[2],而有的教研制度则由教务处、督导室、年级组等事务部门或机构实行或模拟实行行政管理,有的还存在多头领导、交叉管理的问题,以致教师无所适从。显而易见,这样的教研模式必须按照科学高效、删繁去冗的原则进行简化,最大限度地撤并业务管理机构,最大限度地为教研员、教研组组长等学科引领人员或技术拔尖人员赋权,使他们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体现教研的专业取向。

简化不是简单化,而是以教研模式的简明、简洁、高效求得教研内容的丰富、发展、创新,使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得到激发和提高,教研自主权得到尊重和保护,教研方向与自身专业发展的适切性得到保障和增强。以“信息化学科论坛教研模式”为例,该模式突破传统教研理念,取消现场集体备课、现场听评课等传统教研形式,转而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搭建互动式线上教研平台,创设信息化线上学科论坛。线上教研平台是一个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模式)的网络平台系统,它基于更安全稳定的Linux操作系统,采用Apache+PHP+MySQL的网络开发模式搭建。线上教研平台的主要功能为教研资源共享、教研活动的组织与成果展示。

一是为各学科小论坛提供方便的教研资源上传、存储、下载、共享、评价等。系统依据资源分类建立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源(已结项的课题、论文、成果、与教研有关的感悟与反思等)、课件(PPT)、原创视频(微视频,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讲座视频等),对各类资源提供浏览、下载、意见反馈(评论或点赞)等服务与功能。二是设立论坛活动展示栏目,展示学科论坛活动的相关通知、宣传、图片、视频、成果等。该模式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将教研活动从年级组的类行政化管理中剥离出来,既可以基于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又可以由教师个人发起,使教研活动更加自主、自由、灵活、简便,教研主题更加明晰具体,教研内容更加贴近学科教学,最大限度地简化传统教研制度和教研流程。教师在教研开始前上传相关的讲义、课件、视频、成果等资料,发起在线研讨、教学直播,其他教师可以下载资料或进行线上讨论、评价,使得教研制度、教研形式、教研内容得到精简,更容易达成教研目标,避免教研活动单一化、空洞化、程式化、复杂化。

这种教研模式的推广运用不仅使教师备课任务减轻、时间成本降低和教研质量得到提升,还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加快了青年教师培养速度,并激发出更充足的教研驱动力,提升了教研的学术层次,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教研效率的提高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师生“双向减负”,在当前“双减”改革背景下,这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信息化的教研模式还可以更高效、更便捷地联合其他学校的同学科教师和教研组织,开展信息化协同教研,构建区域型教研共同体,使“结对帮扶”“教育扶贫”在学科建设层面更精准、更具实操性、更易于政策落地,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创新价值。[3]

二、教研模式的优化

“教研模式的优化”是针对传统教研模式在当下呈现的低效和需求不适问题而提出的,其核心在于教研内容、资源的主题整合与教研环节的科学架构。在传统教研模式下,無论是教师的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化的校本教研,都存在资源不足、范围不广、体系不全、互动不够、成果不多、推广不力的问题,教师与教师难以产生教研合力,导致其专业发展受到制约。“教研模式的优化”增强了教研活动的筛选、甄别功能,提高了教师教研的内驱力,对教研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课程建设、教学理念、经验方法等内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优中选优,在教研环节上对研前的设计准备、研中的提质增效、研后的总结推广进行科学严谨的理论提炼与实践架构,从而整合为创新、优质、精品化教研资源,服务于一线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DDC5D8F5-9718-4828-9ACB-B6D6E2228C46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推行的“主题式互动教研”和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九中学的“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教研”等教研模式正是这一类新型教研模式的代表。“主题式互动教研”主张“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实际问题,经过多方筛选确定每学期的研究主题,再细分为每月主题、每课主题,并以每次主题为教研目标,开展同伴共创、协作备课、互动研讨、全程参与”,并形成了“教研主题化、协作互动化的教研风格”。[4]“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提倡“低起点、小台阶、轻负担、高效率……以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资料学习、课堂观察、交流讨论、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5]这些教研理论的创新和教研模式的实践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并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以“信息化学科论坛教研模式”为例,学校依托该教研模式搭建的网络互动教研平台以六大板块来分类汇总、上传、储存相关教研成果的电子资料,每一个板块体现一个相对应的教研主题:教材智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学术之光——教学内容深度解读与学术争鸣;教学艺萃——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杏坛论道——教育教学思想沙龙;名家足迹——名师成长经验介绍与交流;道技相长——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秀案例分享。这六大教研主题既立足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又高度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教师发展的热点问题,兼顾教研模式的基础性和实效性,具备发展性和前瞻性;既在具体内容上各自独立、各有侧重,又在内在逻辑上相互依存、融为一体,体现了教研模式的灵活性和整体性;教研的学科边界得到拓展,既可以在校本主题下按层级依次设立学科主题,建立完备的学科教研体系,又可以打通各学科壁垒,开展基于“大教育”“大学科”“通识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等视域下的跨学科教研,使得该教研模式具备了足够的学科开放性和课程开发力。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在资源开发与成果转化上实现信息化互动,展示出更强的科技进步性。显然,较之于传统教研模式,“信息化学科论坛教研模式”研究起点更高、资源开发更快、互动能力更强、创新效果更好,促进了现阶段教研模式的优化,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教研改革与教研转型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双减”“双新”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和教育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热切呼唤教研的改革,期待教研的转型。毋庸置疑,未来的基础教育教研模式既要在“简化”与“优化”上进一步做好“必答题”,又要做好“选答题”。除了要开发、建设信息化教研平台,并使之具备便捷的、系统的技术功能,还要在内涵上更具有前瞻性,指向教育和教研的未来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教研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好信息化教研平台,以充足而精准的研究数据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以“简”“优”并重原则和实证研究方法规范教研活动和教研行为,变“案例分析+经验总结”教研模式为“实证研究+量化分析”教研模式,從传统的“经验式教研”转向“实证式教研”,[6]从而得出准确可靠的教研结论,切实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严谨性、科学性,这也是“信息化学科论坛教研模式”下一阶段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田慧生.从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转变[J].人民教育,2014(22):1.

[2]茹红忠.学校教研组织运作的理性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3):29-31.

[3]王艳玲,胡惠闵.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转型:理念倡导与实践创新[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2):31-41.

[4]马笑莲,张丽英.主题式互动教研 伴教师和谐发展——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6(8):59-63.

[5]马丽清.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主题教研[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2(3):37.

[6]袁健.语文教研:努力从“经验”走向“实证”[J].人民教育,2012(18):50-52.DDC5D8F5-9718-4828-9ACB-B6D6E2228C46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各国教师素质提升浅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