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2022-05-31张瑞琛董丙瑞杨思崟胡大晶余向群
张瑞琛,董丙瑞,杨思崟,胡大晶,余向群
(1.福建农林大学 a.经济管理学院,b.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福州 350002;2.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福州 350303)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国策。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地不断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逐渐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重点。在2021年颁布实施的“十四五”规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乡村旅游成为高频词汇,说明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要工作,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创产业的发展因其可以使闲置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与开发、促进农民增收与增产、升级传统产业转型而被寄予厚望。然而,林区常常受制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产品服务单一等因素难以满足旅游发展要素[1],发展传统旅游业频频受阻。所幸旅游与生态要素间起着互补的作用。例如,林区交通的封闭与配套设施的落后,造就了自然景色的原真、景色优美,形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乡风民俗、天然的农副产品和古朴的村落建筑。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则给予了林区新的生机,赋予乡村旅游新的发展模式:文创旅游是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发展中的高端旅游模式[2-3]。在文创旅游的过程中,人们能够体验到独特的文创品味[4],感受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态气息,实现超脱物质后的精神满足[5],产生独特的情感回忆[6]。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路径有:古村落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通过古村落建筑特色、乡村民俗、历史文化等要素,提升文创旅游的附加值[7];观光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彩色番茄种植基地、金稻田、观光梯田模式创建农业示范乡镇,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8];影视文化演艺和旅游产业融合:以影视剧拍摄、影地名片、文化公园为主题作为推广文化产业和影视业的创新模式[9]。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上,学者主张坚持以政府为主导[10-11]、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12]、注重生态保护[13],构建了健全的乡村旅游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14-17],更多偏向传统乡村旅游,很少关注文创旅游的可持续性,基于林区资源发展文创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现实也是如此:类似赣州市龙头村坐拥青山秀水却生意冷清的也不在少数,文创同质化严重,如何构建健全的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解决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为林区文创旅游发展制定合理对策,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构建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龙潭村为案例,论证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以期为全国林区发展文创旅游实现可持续提供依据。
1 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研究
林区,狭义上指以林业生产为主,有成片原始和人工林覆盖的地区;广义上指森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且能够依托森林资源、水系绿化等条件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地区。在中国,广义的林区主要包括:东北林区、西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及下属林区、自然保护区等。基于发展文创旅游需要依托有一定社会文化基础的森林资源,选取广义的林区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活动,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1 构建原则
由于评价对象是林区,不仅区域内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和科技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托,还与其他区域之间发生着有机联系[18],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参与认同突出,发展文创旅游效应显著。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上,需要遵循全面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独立性的原则,从不同的旅游主体角度出发,设计层次分明、涵盖视角广阔的评价指标体系。
1.2 构建依据
第一,构建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促进乡村振兴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要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评价方向,也是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设置的参考方向。第二,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已有文献。可持续发展理论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经济增长为核心,倡导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谋求社会全面进步,同样强调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和社会进步[19]。在已有研究中[20-24],主要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针对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经济、社会、环境、运营可持续等为二级指标,以旅游资源、景观环境、经济规模、经济生态性、协调度、旅游发展支持、管理架构、利益相关方参与、当地政府满意度等为三级指标。虽然其缺乏共性和普适度,对林区的适用范围有限,但因相关分析较为成熟所以仍可借鉴。
1.3 评价指标
健全的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林区经济、生态、文化、资源、社会特色,而且还要全面地反映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直观感受。借鉴学者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上研究成果[20-24],在多次比较、筛选和询问专家的建议后,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管理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选择评价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1.3.1 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持续的产业经济增长、收入提升、基础设施改善是乡村富裕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林区文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参考学者构建的旅游收入情况、旅游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例等生态旅游经济评价指标[20],在考虑数据真实可靠及可获取的基础上,选取林区文创旅游收入、林区居民收入、林区交通、住宿条件、特色产业发展等指标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级指标。其中,林区文创旅游收入指标衡量文创旅游带来的总体经济提升,林区居民收入指标衡量居民个体总体收入;林区交通及住宿条件指标反映基础设施改善情况,特色产业发展指标反应除文创旅游外的产业经济增长情况。
1.3.2 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25]。生态环境的开发并非无节制的,要始终秉承“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依托自然禀赋和社会馈赠[26],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参考学者构建的资源可持续评价指标[27],选取林区空气质量、林区水体质量、村庄绿化度等指标作为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其中,林区空气质量、林区水体质量、村庄绿化度、植被覆盖率、自然资源种类及森林资源多样指标衡量生态主体情况,林区村容村貌、景观特色程度、艺术审美价值反映林区生态景观情况,林区公共卫生、污水和废弃物处理体现林区生态治理情况。
1.3.3 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层次,是公平、民主,代表较高的生活质量[28],具体表现为居民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幸福感和归属感。参考学者构建社会文化系统中社会参与、游客体验、社会协调指标[29],选取生活质量、就业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作为社会可持续性发展评价指标。其中,生活质量、就业水平、受教育程度、医疗设施反映居民生活状态,居民支持度、居民满意度、新老居民融洽度和新居民带动力表现社会治理现状,地方认同感、历史原真和风土人情原真指标表现游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3.4 文化可持续发展
文化可持续发展是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能给文创旅游带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由于林区大多处于落后封闭的环境,对遗迹保存、传统文化传承重视度不高,在参考学者构建的风俗文化、历史文化等指标基础上[20],选取林区遗迹保存、文化活动多样、文创产品内涵、传统文化传承等指标,评定文化可持续发展状况。其中,林区遗迹保存、文化活动多样、文创产品内涵反映地方林区文化形象;传统文化传承反映除林区文化外民风民俗、礼仪、社会文化等传承;林区文化交流和林区文化创新考量文化交流现状。
1.3.5 管理可持续发展
管理可持续发展是林区文创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呈现个体和经营者对待旅游的态度以及政府支持情况[30]。个体和经营者对待旅游态度表现为自主性、积极性、文化自信、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政府支持涵扩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具体表现为政府对待文创旅游的态度和举措;此外,游客环保意识和旅游宣传推广方式亦是反映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载体。因此,选取技能培训、自主性与积极性、思想观念、文化信心与自豪感、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游客环保意识、旅游宣传推广等指标评价林区文创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状况。
1.4 评价指标体系
以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一级指标)为目标层(A),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管理可持续发展(表中简称可持续)5个二级指标为准则层(B),以41个三级指标为指标层(C),构建了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urism in forest regions
1.5 评价标准
根据事物发展阶段理论,参考已有文献[20,26,31],确定了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分值等级标准(表2),基于评价分值由低到高将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可持续发展前期准备阶段、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表2 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分值等级Table 2 Score scale of sustainable evalu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urism in forest regions
1.6 评价方法
首先,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设计针对专家、居民和游客进行调研的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5个评语等级分别赋值为5、4、3、2和1分。其次,根据专家学者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32]。再次,根据居民和游客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41个三级指标的模糊得分和5个二级指标的加权模糊得分,然后再依据n个评价因子i的模糊得分(Pi)和综合权重值(Ki),计算出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得分(G)。最后,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判定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
2 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实证研究
2.1 案例概况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地处南方林区,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未能享受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辐射带动。龙潭村就是屏南县的典型代表,地势限制了规模化农业的发展,交通不便阻碍了工业化的道路,虽然森林覆盖率超80%,植被多样、水系绿化丰富,却难以发展。外界的经济发展吸引着龙潭村人外出打工。截至2015年,原有1400人的龙潭村常住居民仅剩100人,并以老年人为主,村落空巢化、老龄化极为严重,以种植业、木材经营为生,举步维艰。但是,龙潭村根据自身优势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文创旅游,龙潭村华丽转身,一跃成为节假日游客爆满的“网红村”,闲置荒废的传统建筑、逐渐失传的民间技艺又重获生机,龙潭村也成为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典范村,成功摘帽脱贫。2018年,龙潭村被推荐为住建部乡村营建优秀实例和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3];2019年,龙潭村入选共青团中央村庄规划编制志愿服务对象;2020年,龙潭村财政收入达59万元,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截至2021年3月,龙潭村吸引返乡人口200人,外来非本地户籍新居民200多人,常住人口共计600多人,配套设施愈发完善,村庄愈发美丽。因此,选择龙潭村作为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案例。
2.2 数据采集
设计了针对文创旅游专家、游客和居民3种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调查问卷。专家问卷作为计算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的数据来源,游客和居民问卷作为计算林区乡村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的数据来源。2021年3月13—31日,以实地和网络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415份。其中,文创旅游专家问卷发放15份,剔除无效问卷0份,有效问卷共计15份;游客问卷共发放250份,剔除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共计228份;居民问卷发放150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共计136份。
2.3 数据处理
根据15份文创旅游专家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准则层5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值和指标层41个三级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值。根据228份游客问卷调查数据和136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计算出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41个三级评价指标的模糊得分。
2.4 结果分析
根据龙潭村问卷调查数据计算的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5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依次排序为:生态可持续发展(0.348),
社会可持续发展(0.253),文化可持续发展(0.241),管理可持续发展(0.093),经济可持续发展(0.065);
指标层41个三级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值和模糊得分如表3所示。依照龙潭村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及模糊得分,计算出龙潭村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3.930分,评定为: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
表3 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其模糊得分Table 3 Evaluation index,weight and fuzzy sco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urism in forest regions
2.4.1 生态环境优美
作为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起点[1],生态环境资源的多样和保护至关重要。龙潭村生态可持续层级表现也是如此:无论是空气质量(C23)、水体质量(C24)、绿化程度(C25),还是森林资源多样(C28),整体得分都很高,这是龙潭村的特色之处,给游客带来自然生态纯真的观光度假享受,“氧”生天堂和避暑胜地名副其实。据了解,龙潭村正打造特色田园,种植有机蔬菜,在不损害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持续为生态环境增添色彩。
2.4.2 政府支持显著
政府作为宏观旅游经济中“看得见的手”,应持续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奖惩机制、调控税费等手段来加大文创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推动和监督作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C38~C39)得分均超4分,表明居民认可的政策支持力度显著,管理可持续中政府支持优秀(表3)。调研得知,开展文创旅游以来,屏南县政府不仅投入资金用于林区基础设施、乡村道路建设,还引入林正碌文创团队、设立文创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拿出超过1000万维护文创基地运营和文创产业建设。乡村道路状况显著改善、戏曲酒馆“博物馆”小有成色,都离不开屏南县、龙潭村政府的大力支持。
2.4.3 新老居民社会治理和谐
温馨和谐的社会治理下村庄应美丽幸福且游客满意。居民支持度、居民满意度、新老居民融洽度、新居民带动力指标(C10~C13)得分很高,均超出4.15分,表明村庄和谐度较高;历史原真、风土人情原真(C15~C16)指标表现也很好,体现游客满意,综合表明社会可持续评分较高(表3)。事实上,龙潭村在发展文创旅游后,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原居民回乡创业,开办餐馆、旅社,致力于龙潭村文创发展。同时,龙潭村党组织以公信力保证,用“文化”招商吸纳了很多新居民,不仅降低了新老居民租房纠纷风险,还激发了新老居民对于古屋修缮保护的责任心。新老居民生活融洽,社区和谐而温暖。
2.4.4 党委领导创新有力
在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上,党建及党委领导是重中之重。龙潭村发展文创旅游以来,党委在党建发展中不断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政策支持、“第一书记”带头、艺术家文化创意引领、新老居民为主体、用互联网平台包装古村落发展文创旅游,形成“党委政府+党支部+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事实表明,党委领导下的龙潭村基本满足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目标,也在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而不断努力。
2.4.5 游客文创活动参与感不突出
文创体验互动环节是参与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体现。但部分游客在游玩龙潭村将要离开前,只顾着欣赏山水、美景,对龙潭村特色的林区文创产品一无所知。虽然龙潭村拥有四平戏和龙潭黄酒博物馆等文创产品,但缺失关于文化来源、传承历史和发展创新过程的具体描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没有获得自我知识的提升,未满足其求新和求奇的心理诉求,文创环境氛围不够浓厚,主体参与程度有限,文化可持续发展不足。
2.4.6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作为林区文创旅游的核心,乡村特有文化和民俗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文化内涵更是乡村竞争力的内在表现[34]。但龙潭村实证表现不尽如人意,文化活动多样、文创产品内涵、传统文化传、林区文化交流、林区文化创新(C18~C22)得分较低,文创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有限,产品内涵挖掘不足,特色度不高,这将极大影响游客重游意愿,林区文创旅游文化可持续有待加强(表3)。
2.4.7 环境宣传保护工作不到位
旅游是把双刃剑,能带来收益但同时也会给当地资源、社会文化带来负面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发展文创旅游以来,龙潭村环境治理水平有所提高,但公共卫生(C32)和污水和废弃物处理(C33)得分反映出龙潭村对公共卫生和废弃物的处理不够规范,游客环保意识(C40)得分也不高(表3)。无人制止游客对环境的破坏,村庄少有看见环保小标牌,溪水下游废弃物处理不够妥善,进一步提升林区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2.4.8 居民参与意愿与能力不匹配
作为林区文创旅游发展的重要主体,应持续推进居民个体经营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为林区文创旅游注入新动力[35]。居民对发展文创旅游的参与意愿、支持度得分较高,达到4分以上,但自主性和积极性(C35)和技能培训(C34)得分均不到4分,表明大多居民拥有强烈的参与意愿,但实际参与能力不足(表3)。访谈发现,原居民在新居民及文创专家的帮助下,愿意去接受新事物,但受限于其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专业的旅游知识、服务经验和创意能力,乡村有关旅游发展的技能培训机会较少,致使很多居民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参与文创旅游。
2.5 小结
在构建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后,发放调查问卷415份,不仅计算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评定了龙潭村林区文创旅游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结果显示,龙潭村发展文创旅游以来生态环境优美、政府支持显著、新老居民社会治理和谐、党委领导有力;但依旧存在以下不足:游客文创活动参与感不突出、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乡村环境宣传保护工作不到位、居民参与意愿与参与能力不匹配,这是龙潭村未来的改进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3 促进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建议
通过构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得出林区文创旅游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状态,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提出促进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第一,制定林区文创旅游专项扶持政策,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政府应积极重视林区文创建设,制定资金扶持计划,推进林区道路、公共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创旅游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同时,林区要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免征乡村旅游企业所得税、观光项目免征增值税、荒地开发旅游项目土地出让金等[36],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提升林区文创旅游的管理可持续发展水平。第二,增强多元共治意识,畅通多元共治途径。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逐步实现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领导到指导、从包办到重心下移的转变,引导林区居民参与基层自治和民主决策;完善基层组织管理制度,建立权责明确、权责统一的经营体制和激励制度,鼓励居民、社会组织参与民主治理和决策中,畅通共治途径,实现社会治理和谐,提升林区文创旅游社会可持续。第三,坚持党建引领文创,创新林区发展模式。各林区应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的培训,宣传落实党的政策,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政治引领和带头作用[33]。同时,因地制宜地创新“党委政府+党支部+农民+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结合绘画艺术,开拓“农居SOHO+艺术创作”式创意体验;利用“民俗节庆”开发“文化会展”,打造“文创+品牌消费”等,创新林区发展模式。第四,加大林区文创活动宣传,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互动体验。各林区应积极打造文化博览室,开办展览活动,丰富林区文化、建筑特色的线下宣传方式;借助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扩展线上宣传方式,持续吸纳新游客、新居民;同时,林区应增加游客参与项目,将文化和科技相融合,开发沉浸式戏院、沉浸式酒馆等新业态,提升游客的旅游主观“文”感受和“创”体验,增加旅游趣味,提升林区文创旅游文化可持续。第五,规划设计文创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各林区应融合建筑特色、民风民俗、林区文化和乡村振兴元素[37-39],科学规划设计林区文创旅游产品和反映农耕文化、林区文化和乡村振兴题材的艺术作品、景品、手办等,提升文创产品的艺术附加值,丰富文化创意的外延,发挥“乘数效应”,展现文化创意新美学,提升林区文创旅游文化可持续。第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林区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应探索构建“居民、游客、经营者和党委干部”共建共管共享机制[40],政府及党委领导,鼓励地方居民主动参与到林地资源的培育、经营和保护中,加强社区的自我管理,提升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应对能力,加强防污宣传和生态治理;同时,引进科学技术,建立高效、环保、绿色的垃圾处理站和污水排放减排设施,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提升林区文创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第七,重视林区人力资本建设,加强居民技能培训。各林区应完善人才引入机制,吸纳能够运用林区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鼓励相关专业毕业生、志愿者参与林区建设;同时,引进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统筹推进农民培训和农民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育与技术培训协同作用[41],开发特色产业,提升林区文创旅游社会和管理可持续发展水平。当然,只有一个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实践案例的佐证略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以便进一步调整具体的评价指标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