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培智生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2022-05-31廖明慧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应对策略

廖明慧

摘 要:劳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对其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可以弥补这部分学生的身心缺陷,进而促进其健康品质的发展。培智初中阶段是劳动技能的提升阶段,劳动教育场所也从自身、学校向家庭、社会转变,基于此,本文对初中培智生劳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在初中阶段培智生劳动教育培养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培智生;劳动教育;主要困境;应对策略

劳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对其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可以弥补这部分学生的身心缺陷,进而促进其健康品质的发展。培智初中阶段是劳动技能的提升阶段,劳动教育场所也从自身、学校向家庭、社会转变,因此因加强初中培智生在家务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可以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对学生日后走出学校、适应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

一、当前初中培智生劳动技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教师对初中培智生劳动教育观念的停滞

在经过小学六年的劳动技能学习,初中培智生的劳动目标已经从掌握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基础之上提升为熟练掌握家务劳动技能。这一教学目标的提升对初中培智生的劳动技能的要求也更为深入。但在劳动技能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然停滞在小学阶段,主要还是从学生的自我服务层面开展教学,陈旧、简单的教学内容导致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失去对劳动技能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表现为无所事事;还有部分教师虽了解初中培智生的劳动教育目标,但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环境仍然只限于在课室内,简单的知识传授并不能被培智生接受,学生因缺乏实践操作,最终一无所获。

(二)初中培智生对劳动技能学习的困难

初中培智学生因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肢体障碍等特点,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劳动技能学习的效果。他们无法像普校学生一样,在经过教师的讲解或示范后就能学习掌握。复杂的劳动操作过程往往会让他们头晕眼花、顾此失彼,出现手忙脚乱等现象。

另外,初中培智生抽象概括能力差、记忆时间短暂等学习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效果的扩展和灵活运用,他们不善于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经验,适当的运用于新的情景中去,影响了学习效果的迁移。

(三)学校对劳动工具选择的不重视

初中培智生居家劳动技能及初步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学校提供对应的劳动工具。但目前大部分特殊学校对劳动工具的选择不够重视,所选择的劳动工具无法满足初中培智生的劳动需求,单一或陈旧的劳动工具甚至还会阻碍学生学习的进度,甚至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失去对劳动课程学习的兴趣。例如,使用报纸擦玻璃,学生需要爬到桌子或凳子上去擦拭,不仅不安全,且擦拭效果不佳,严重打击学生劳动的兴趣。

(四)家长对初中培智生劳动教育的偏见

家长对培智学生的认识不清晰,在他们的传统意识观念中,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在学校就应该学习文化知识。学生认识多少个生字词,会背诵多少首古诗词,会做多少道计算题才是家长们最关注的内容,他们认为劳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不应该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劳动技能训练课程上。部分家长对学校布置的居家劳动任务不够重视,经常敷衍了事;还有些家长性子比较急躁,看到学生们劳动速度慢、劳动品质差,就会不断的催促他们、打压他们甚至抢过来自己干,这些行为都严重干扰了培智学生自主劳动的信心,打压了培智学生劳动学习的动力,不利于培智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

二、初中培智生劳动技能教育中的主要应对策略

(一)更新教学模式

劳动教学目标的转变要求培智初中阶段的劳动教学内容也必须及时的进行更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学校课程资源,设计生活化、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有,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生“物品整理”这一项劳动技能时,可以设置整理衣帽间、整理电视柜或整理书柜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

在开展劳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环境。传统的劳动教育课堂都在课室或或者是校内的某个劳动区域进行,但这已经不能满足初中培智生劳动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环境,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将学生带到家政室、模拟超市、烹饪室及植物园等劳动微基地,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技能。

(二)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培智生因障碍类型、认知能力及操作能力差异较大,统一的、较难的或较易的教学目标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因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合理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让课堂上每位学生都“忙碌”起来,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另外,劳动技能属于操作技能,它需要学生眼、脑、手、脚并用,共同合作完成。但培智生因智力及肢体等残疾,即使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劳动技能,对他们来说却是困难重重。所以在对初中培智生进行劳动技能训练时,可以运用任务分析法,将复杂、繁琐的劳动技能按由简到难的排列方式分解成小的次级技能。例如在“剥花生”这一项劳动节能中,将“剥花生”这一项劳动技能分解成“取花生——双手沿缝隙捏花生——双手用力往两侧掰开花生——将花生米和壳分离等步骤,将每个步骤制作成一张小卡片,以便学生更易懂、更快学。

(三)善用勞动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合适的劳动工具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对应劳动技能,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受智力及身体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初中培智生的实践操作都存在严重的困难。选择适合学生的劳动工具可以减少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信心。如部分脑瘫学生,因手部肌肉紧张,在精细动作方面存在五指抓握的困难,我们在选择劳动工具时应尽量选择易抓握的劳动工具,我们可以选择大块的黑板擦,手柄粗的菜刀、锅铲、扫把等;还有部分初中培智生因手眼协调能力较差,无法双手搬运重物行走,我们可以选择手提式小桶打水代替脸盆打水。

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工具也在不断的更新,所以我们在选择劳动工具时也应该与时俱进。先进的劳动工具不仅安全,且快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擦窗户,可以选择擦玻璃神器,可伸缩的手柄不仅安全,且轻松干净;在煮饭、煮汤时,选择多功能的电饭锅代替单一的煮饭锅,不仅实用,且与现实生活符合;

(四)注重家校联动

劳动是培智生终身都需要学习的一项知识技能,也是学生以后能半独立或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技术保障,而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不仅可以提高家人和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让自己及家人和谐健康地生活。

教师可以在学生日常劳动训练的过程中,将学生劳动过程或劳动成果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转发给每位家长,让家长们看到学生的付出及收获,不断提高家长对培智生劳动教育的意识,重视培智生劳动教育的培养。

加强家校沟通,教师可以联动家长,共同为学生设计劳动任务。例如,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放学后的劳动任务,如收衣服、叠衣服、洗袜子、择洗蔬菜、煮饭、扫地等,内容丰富,学生不至于无事可做,家长也不会苦恼孩子每天只会玩手机看电视,当他们熟悉之后,这个劳动流程也逐渐变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魏英杰.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8(06)34-36.

[2]王彭慧.培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及反思[J].基础教育论坛,2021(08 ):111-112.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应对策略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