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2022-05-31何欣欣
何欣欣
关键词:课堂问答;提问方法;提问设计;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问答,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首先,教师要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并生疑的问题,让学生在不断产生疑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例如在《森林狂想曲》这一节音乐课中,为了让学生听辨竹笛、小提琴、吉他的音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刚才的那段音乐你们喜欢吗?有怎样的感受?”学生A“我很喜欢,我觉得有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师:“为什么会有这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呢?你从哪方面感受到?”学生A:“我听到了歌曲里面有乐器竹笛,竹笛的声音就像小鸟的叫声一样”。师:“是啊,竹笛在民族乐团中属于高音乐器,它的音色清脆嘹亮,高音穿透力强。”先从感受入手,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导到乐器的听辨,使学生对乐器的听辨更为深刻。
其次,在设计问题时要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应接不暇的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而老师只是回应对错与否又进入下一个问题,这样机械的问答只是将信息灌输到学习者的脑中,并无法引发学习者的思考,更无法深入的探究知识。
最后,好的课堂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兴趣,趋势内在动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更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一课中,我从人物形象特征入手,请学生根据聆听后的感觉,想象一下剧中所表现的人物的年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一下子脱离刻板的京剧学习,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我觉得劇中是一位十几岁的女生”“她性格沉稳、坚定”“她家的表叔特别多”,之后我又引导思考:“为何她家的表叔数不清?并且没有大事不登门?”同学们纷纷讨论,“我感觉他们受到表叔的帮助”“表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所以他们应该是共产党员”,经过此番讨论,我揭示了主题,介绍了歌曲背景,学生们也更乐于接受京剧艺术。
二、教师要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进行提问,不要出现答非所问的情景
教师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就应该会,学生理解不到位,自然就不明白老师的用意。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有效的提问。例如:在节奏教学中,由于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常常借用跑和走来形象的表现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关系。又或者我们经常把音的强比喻成大老虎的吼叫声,音的弱比喻成小白兔的温柔音,以具象的方式来讲解音的性质。在设计问题的同时,要注意低认知水平与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分配。较多的低认知水平的问题虽然能很好地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却无法让学习者进入深入的思考,所以,也要适当地进行问题的分层设计。
三、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往往我们会发现,一堂课下来,参与的学生就只有那么几个优秀的学生,许多学生都处于被动的课堂地位。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设计提问的对象和提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音乐课上我时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时而对男女生进行提问,更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来达到全面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例如在感受乐句的过程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音乐的乐句,并互相传递道具,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中的乐句;在编创与活动中,各小组互相探讨,合作,编创属于本组的肢体动作,最后进行各小组展示与分享;在进行当堂课音乐知识点听辩题的检测中,借助电子书包的答题分析功能,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答题,并及时上传答题数据,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题目的正确率情况,更为全面的辅助教学。
四、进行课堂提问后,还要给足思考的时间
有时候,一堂课下来,教学为了教学任务,总是草草的过场,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自然就不爱进行思考了。一堂课的问题不能太多,要精简,才能让学生在问题中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要创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帮助教学顺利开展。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问题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使师生交流更为畅通,使知识传输更加到位,使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盛红芳.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提问的艺术[J].中国文艺家,2018(11):1.
[2]纪娇娇.让“问”更精彩——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求知导刊,2021(32):89-90.
[3]瞿昙.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提问[J].好家长,201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