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德育的渗透研究

2022-05-31徐幸

教育界·A 2022年7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学前教育德育

【摘要】德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中国古话说:“万事开头难。”许多人一生的良好习惯、优良品德正是在学前阶段形成,学前教育的地位由此大大提高。因此,将德育渗透学前教育,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通过分析案例阐述幼儿德育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针对德育教育的不足探讨可实行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实现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夯实基础。

【关键词】德育;学前教育;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徐幸(1997—),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少年宫幼儿园教师。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创造适合受教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做到立德树人,自身品德过硬,学龄前幼儿是受教育对象,他们的可塑造性极强并且模仿力极佳,教师应抓住教育的契机,或在游戏、或在生活中进行适当的教育,夯实幼儿的品德基础。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德育工作经验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德育的优化策略。

一、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要让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品质,将来成为21世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教师无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种者之一。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幼儿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作为一项以思想意识教育为重点的学科十分重要,幼儿阶段是整个人生的关键期,幼儿价值观以及个性品质没有完全成形,在成形的过程中幼儿总是会受到各方面、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影响是积极的,有的对幼儿而言却是不良影响。幼儿是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德育教育中,教师能够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对幼儿进行感染,培养幼儿诚实、守信、认真做事等优良的品质,因此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二、当前德育教育的不足

(一)家长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家长相对注重对幼儿的才艺、智力技能的培养,给幼儿在课外报了很多兴趣班,缺乏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对幼儿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还不足够重视。

(二)幼儿园德育系统不够完善

众多幼儿园对幼儿在小中大班的德育目标的制订得并不够明显,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也没有真正地去做有关于德育的课程。教师对幼儿德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很多都是采用说教的方式,针对一件事情进行说教让幼儿辨是非。在德育中教师可能会忘记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应该尝试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德育,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德育的全过程。

(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学龄前幼儿的年龄为3至6岁,处于该阶段的幼儿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而在对幼儿德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要对幼儿进行大道理的讲述,幼儿并不想也并不能完全将大道理听进去,导致德育教育十分低效。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

毅毅(化名)是笔者班上一名较为活泼的幼儿,他有时候沉不住气,会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因此时常有小朋友向笔者诉苦。某天,又到了小朋友喝牛奶、吃饼干的时候,毅毅站在队伍里。轮到他的时候,他挑了很久,因为他要挑看起来最多的牛奶、最大的饼干。此时,笔者在旁边提醒:“毅毅,你要快一点哦,后面还有很多小朋友等着呢。”在笔者的提醒下,他才加快了选择的速度。

笔者在班级里实施“小老师奖励制度”,每天会邀请一名小朋友担任小老师,小老师要监督其他小朋友,此外,小老师认为今天哪位小朋友表现优秀,就可以奖励那位小朋友一份由幼儿园准备的小零食。临近中午小老师奖励小零食的时间,毅毅跑到桌子前拿餐巾纸擦鼻涕,趁机“顺”走了放在前面的小零食。这时候,笔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到毅毅面前郑重地问他:“毅毅,你很想吃吗?”他点了点头,笔者继续说:“可是小老师还没有奖励你,你这样做既违反了规则,也没有尊重小老师,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哦。”听了笔者的话,毅毅把零食还了回去。

第二天,又到奖励小零食的时候,毅毅没有再“顺”小零食。而他身边的小朋友,正想像毅毅昨天那样做,被毅毅发现了,他并没有向笔者举手示意,而是自己直接制止了那位小朋友的行为。

(二)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毅毅两次没有遵守规则,第一次是在大家一起挑牛奶和饼干的时候,他要挑最多的、最大的;第二次是小老师奖励小零食的时候,应该由小老师决定奖励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零食,可是他耍了“小聪明”,利用拿餐巾纸的间隙拿了小零食。这两件事情在成人眼里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情”,只是小幼儿比较“馋”而已,但是在笔者看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由此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意图让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情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形成规则意识。

在对毅毅的德育教育中,笔者没有声嘶力竭地批评,只是进行随机教育。教师应在小朋友的日常活动中进行提醒,在发现幼儿没有遵守规则之后及时帮助幼儿纠正自己的行为,由此让幼儿逐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四、渗透幼儿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环境教育

游戏环境创设是渗透幼儿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可以有效渗透德育,比如在益智游戏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的阅读区、益智区及超市区域,通过讲述阅读区中图书的故事让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幼儿分清道德标准,认识和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让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在超市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体验当老板、收银员及顾客的心理情感,渗透各种礼仪礼貌教育,培养幼儿做一个懂礼貌、爱卫生的人,让幼儿通过游戏感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除了游戏的环境,生活环境营造的优劣对幼儿教育是否成功也很重要,幼儿具有模仿性,心智尚未成熟,教师与家长在其心中有着较高的权威,幼儿的行为常常是对教师和家长的模仿和学习,因此,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中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小事做起。例如,吃饭不浪费粮食、随手捡垃圾,等等,通过成人的一系列行为,幼儿可以从中学到珍惜粮食、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二)德育教育与一日活动的有机结合

随机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教师不需要“备课”,随机教育属于“生成活动”,这样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师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去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细节,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及时地去指出,这样一种点滴积累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达到“水滴石穿”的效果,一点一点的量变累积可以形成质变。

例如:班级午睡前,总有部分幼儿存在脱衣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幼儿穿的衣服很多,总是会呼叫教师帮忙。一开始教师会帮助幼儿穿、脱衣物,在入园两周,幼儿都适应后,笔者鼓励相邻床位的幼儿互相帮忙穿、脱衣物,在这样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能够明白自己不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同伴的关心和帮助。

“大带小”活动也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活动,由大班的哥哥姐姐,或者中班的哥哥姐姐帶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在操场上玩,进行混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哥哥姐姐会帮助弟弟妹妹一起游戏,有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帮助,有的是在游戏前帮助他们理解游戏规则等。在长期的大带小活动中,班里的幼儿模仿学习了许多行为,越来越多的幼儿会帮助他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德育教育和一日活动的有机结合也让教育活动更加地活灵活现,因为是发生在幼儿自己身上的事情,并且具有“时效性”,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的随机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合理化

不难发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的都是说教法,看到幼儿出现不对的地方,立马采用说教的方式,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对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这样的方式并不适合他们,学前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就是游戏,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提倡课程游戏化的今天,教师不如将德育也游戏化。

例如,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光盘行动,笔者所教班级本学期的德育主题是珍爱粮食。一开始,笔者只是告诉幼儿要珍爱粮食、要进行光盘行动。开展德育教育当天,幼儿吃午饭的光盘效果还不错,到了第二天,他们慢慢地开始懈怠,这就意味着前一天进行的光盘教育行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于是笔者改变策略,制订了光盘行动亮灯计划,给每个幼儿采购了可以点亮的灯,然后告诉幼儿:“如果你今天吃完了午餐,你可以点亮你的灯来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刚把灯装好的时候,幼儿就感兴趣地摁亮灯,因为对灯的兴趣,幼儿在进行午餐的时候格外卖力。随着点灯游戏的开启,幼儿积极参与光盘行动,这样的简单游戏促使幼儿逐渐形成珍爱粮食这一品质,这样的游戏开展也促进了德育教育的发展,应该提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

每周一早上,幼儿园都会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五星红旗在国歌中冉冉升起,通过升国旗活动以及国旗下讲话,幼儿从小就懂得爱护国旗,尊敬国旗,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与敬仰。国旗下讲话的主题会有不同,这能让幼儿更贴近生活,但选择的讲话主题还可以更贴近德育教育,这样也可以达到双重教育的效果。

除了升旗仪式,教师还应该重视各种各样与德育有关的节日活动。例如,重阳节是一个敬老爱老的日子,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幼儿可以制作礼物送给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捏脚、捶背,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尊老、敬老、爱老的品质。国庆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历史,讲述各种各样关于英雄人物的事迹,增强幼儿的爱国意识,强化幼儿的爱国精神。

(五)家园合作促教育

《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德育光靠幼儿园是不行的,需要家长加入。

目前我国存在多种家庭结构,一种典型的家庭结构是独生子女家庭,这种家庭是“六带一”的结构,即六个大人,一个幼儿,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同龄幼儿接触,在孩子与其他幼儿接触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关心同伴,团结同伴。另一类家庭结构是多胎家庭,即“六带二”或者“六带三”的家庭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家长要平衡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能让孩子觉得家长有偏颇,同时不仅仅是要教育姐姐、哥哥关爱弟弟妹妹、谦让弟弟妹妹,也要让弟弟妹妹主动去关心哥哥姐姐,孩子们之间互相关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状态,更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可以加大对家长的德育宣传,让家长从心底里明白幼儿德育的重要性,主动加入教育的行列。幼儿园也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到幼儿园开展讲座,给家长介绍家庭教育中开展德育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专业化,让家长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与家长应加强联系,就幼儿在校与在家的德育情况进行及时的交流,对德育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家园双方联合,双管齐下的教育将会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加强自身德育建设,拓展幼儿德育教育的内涵和视野,将所学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为幼儿德育教育长远、健康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芳芳.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16(52):192.

[2]赵青倩.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学[J].学周刊,2014(14):238.

[3]段辉君.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几点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7-8.

[4]丁红涛.幼儿德育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J].甘肃教育,2011(10):32.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学前教育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