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2-05-31张小梨范朝华张小团
张小梨 范朝华 张小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竞争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加大,有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报道频繁出现,社会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小学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如何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学习效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将总结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茂名市科技立项项目“新时期茂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07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小梨(1975—),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范朝华(1977—),女,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张小团(1971—),男,广东省佛山市禅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新时期下,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之余越来越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途径。同时,学生家长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学业也有了更高的期望。中小学校应该适应新时期的变革,满足家长的期望,提高教学质量,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缓解课业压力与心理压力,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应对社会环境中与学习环境中的各种挑战,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1]。
一、新时期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中小学教师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教师通过使用移动网络与数字化技术,可同步进行线上、线下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他们可以通过移动网络了解更多的新闻与社会热点话题。然而,不少中小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有限,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沉迷于虚拟游戏或社交网络,甚至会产生厌学、不能接受现实世界等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自控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保护自己[2]。由于社会环境较为复杂,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并存,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通过观察社会环境来认识自我,形成自我认同。部分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充满疑问,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负面环境的影响,进而可能产生自我怀疑,出现学习成绩的波动,产生自卑心理、叛逆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而开展的,它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我的心理状态,进而促进学生今后的人格发展。在新时期,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比较充足,视野较为开阔,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二、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在新时期,大多数中小学校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逐渐增强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然而,仍有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且在处理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与心理问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另外,部分学校管理者对开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错误地认为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和颜悦色、鼓励学生学习等即可,他们其实误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还有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课程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3]。
(二)缺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
目前,部分中小学校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储备,他们大多由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部分教師在教学中无法灵活应用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尽管这些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但是却无法从学生的角度采用更符合其心理特点的疏导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与疑问等勇敢地表达出来。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指导原则与处理方案,学生只有接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此外,部分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小屋等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向心理教师说“悄悄话”。然而,部分学生对此感到害羞,不敢进行心理咨询;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去做心理咨询就说明自己是心理扭曲的、不健康的,所以不愿意向心理教师寻求心理帮助,这使得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4]。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测评不成体系
教学测评是提高教学质量、发现教学问题的重要环节。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会开展问卷调查活动,设置一些客观题来测评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不少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导致最终的测评结果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部分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仅从卷面成绩去判断,学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不能仅通过几次测评考试就能体现出来。还有一些学校尽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测评机制,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但是其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测评机制却一成不变,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落实素质教育观的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测评内容。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除了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教学资源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还包括以下问题:一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相割裂,没有从构建多元化的机制入手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相对较少。有的学校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活动式、交流式、互动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尚未建立。有的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教育,未能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实践等方式理解和认识社会。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度不足,“孝文化”“和文化”等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未能自己得到有效发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较少表现在部分学校不注重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在实践中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重视上述问题并认真改进。
三、新时期有效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途径
(一)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
首先,各学科教师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教学。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模仿教师的样子,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疏导学生内心的情绪,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自己与教师处于平等的位置,教师也可以是自己的朋友。其次,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学游戏,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区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变成说教式教学。此外,学校管理者可以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讲解,分析与解答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进而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最后,为了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之间还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不断优化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二)以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以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案例进行讲解,并且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也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专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引导学生改变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让他们明白心理咨询师的职责是陪自己聊聊心里话,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与自己交流;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的学生都是敢于面对自我、敢于面对挑战的,是健康、乐观、对生活抱有希望的。此外,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心理教师应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担任,并且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心理学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摆脱学习与生活的压力,让心灵得到放松。
(三)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测评方式
学校应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测评的方式,在测评中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且应认识到心理测评不是针对学生行为的对错进行评判,而是为了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开展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完成话题的讨论,从学生的书面作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所提交的书面作业应该仅有教师可以评阅,并且教师不应该评判学生言论的对错。此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在课程测评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谈一谈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感受,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效,需要在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盡量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教育,进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地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懂得真善美、假恶丑,学会明辨是非,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和完善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他们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进而融入社会,这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为学生提供自我缓解压力的方式和认识自我的渠道,给予学生面对困难、突破自我的勇气。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更高层面,既要深刻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着眼于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小丽,夏友奎.新媒体视角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前沿,2020(05):588-594.
[2]庞小林.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20(09):175-176.
[3]王红艺.新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02):83.
[4]袁霞.谈网络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