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以及途径

2022-05-31吴子胜

教育界·A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必要性

【摘要】历史在本质上是记忆复刻,却又不仅仅是记忆复刻。历史还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审美艺术、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等。因此,基于历史,人类可以汲取经验,指导未来的生活。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推动社会发展的素质和能力。鉴于此,文章围绕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以及途径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必要性;途径

作者简介:吴子胜(1981—),男,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1],一方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另一方面,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让学生学会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把握世界发展进程,充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爱国主义观念、为人类和平等发展事业贡献的价值取向与理想。因此,研究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以及途径,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是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批判能力,让学生能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知识的本质[2]。凡事都要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件与知识的评价亦然,教师不能单从某一角度展开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否则会造成学生的历史认知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3]。因此,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二是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类比迁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办法。所谓类比迁移能力,指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提出质疑,并通过质疑,逐渐提高类比迁移能力。三是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多质疑、多思考和多联想,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创造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一)以“問题”为主导,创设教学情境

批评以质疑为先导,因此,学生要想具备批判性思维,就需要有质疑的胆量与勇气[4]。而高中生要具备质疑能力,就要树立问题意识。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主导,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的平台与契机,让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知识,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基于问题探究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矛盾,进而对问题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探究的空间。这样设置的优势有: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毫无印象,就无法基于自我认知对问题进行质疑;二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要设置学生相对熟悉的情境,使其展开思考。

以人教版“伟大的抗日战争”这部分历史知识教学实践为例。受长辈的耳濡目染以及相关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曲目的影响,高中生对抗日战争期间的具体历史事件及事实较为熟悉。因此,教师在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基于自身的理解,结合教学内容展开思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质疑,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提出更多有拓展性和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了凸显情境中的问题,让情境更真实,教师也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或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从自身情感视角与问题理解的理性视角出发,全面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走进历史,深挖历史知识与事件背后的真相,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以“对话”为手段,实现观点交锋

学生要想具备批判性思维,就要具备捍卫真理的精神与意识[5],而打赢这场捍卫真理的“战争”,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创新、改变教学模式,以“对话”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平等地展开思想观点的交锋。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引导学生针对历史知识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等发表意见,阐述个人见解。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组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严格把控好课堂纪律,并客观、理性地聆听学生发言并做出评价。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想交锋,其目的不是判出对错,而是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辛亥革命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观点出发,多渠道获取相关资料,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并形成结论,才能将知识内化。教师则应充当“对话”中的裁判角色,公平公正、理性地判断学生“对话”内容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在知识观点的交锋中,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以“引导”为辅助,保障教学尺度

高中生要想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在不断质疑中形成批判意识[6]。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教育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前提,展开批判性思考,避免学生歪曲历史事实,出现认知偏差。同时,对于学生错误的观点,教师还应做好修正工作,让学生在符合社会道德观念的要求下,展开对历史事件与问题的讨论。

以人教版“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教学实践为例。在具体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希特勒这一中心人物,展开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评价,先抛出一些具有争议的事件观点,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并让学生针对具体历史事实阐述个人观点。例如,有的外国学者认为,希特勒有着无可厚非的政治军事才能,以一人之力让德国命运从此改变,是值得人们敬仰的历史英雄人物。这样的观点明显与主流观点相悖,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所知,对这一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但在知识学习和观点讨论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引导学生较客观地展开讨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批判性、一分为二、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道德修养。

(四)以文献为依据,充实教学内容

在学习中,学生还需要意识到,对历史知识的批判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别人的观点,还需要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用论据丰富自身观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指导学生利用文献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具体有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检视性阅读,让学生在课本中寻找论题,并针对问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展开调查,然后整理资料并罗列提纲。检视性阅读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維,让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关历史资料,并得出结论。例如,我国的分封制是怎么界定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我国早期的民族融合有什么样的特点等。这样的问题具有共同的特点,即能够客观反映当时的社会生存模式或发展秩序。另外,此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比较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和说明性较强。在基本明确论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教材中关于论题的内容。第二步,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概括归纳寻找论题的支撑论据。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在学生获得问题答案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答案的合理性进行深层次的论证与推理,而不是让学生直接接受答案并将其内化。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答案的相关论据以及推理过程,让学生从多角度寻找答案的支撑论据;另一方面,在具体论证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答案背后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借助文献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

总结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7]。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基于自身牢固扎实的历史知识,敢于提出质疑,潜移默化地进入历史知识与事件的学术性探索与研究视角。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阅读文献,让学生寻找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在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历史对学生而言不只是一门学科,还是指引他们人生方向的明灯。

【参考文献】

[1]王颖.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13-14.

[2]施洪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21(03):166-169,46.

[3]闫妙华. 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学思之窗”栏目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1.

[4]寇爱清.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探赜[J].成才之路,2021(09):136-137.

[5]陈玉洁.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以及途径[J].高考,2021(09):95-96.

[6]周静.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刍议[J].求知导刊,2021(10):36-37.

[7]冉建峰.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A4):153-154.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必要性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