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幼儿成长故事中的生长线索

2022-05-31沈莉

教育界·A 2022年7期

【摘要】成长故事记录是幼师基于幼儿对生活、游戏中的某一事件、某个问题的兴趣,进行的持续活动。幼师应运用叙事的形式记录幼儿真实的活动,展现幼儿的成长足迹,并从幼儿成长故事的线索中生发班本化课程活动,形成班本课程的内容。《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指出,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对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审议,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做出适宜性调整。幼师对通过观察收集到的信息应做出恰当的分析和价值判断,提出适宜的支持策略,以幼儿对一些故事中的问题、感到好奇的现象等为线索进行新故事的生发,促进班本化课程的开发和发展。

【关键词】成长故事;生长线索;班本化课程

作者简介:沈莉(1977—),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求真实验幼儿园。

一、成长故事的引发线索

(一)话题引出的新线索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幼儿园大班放暑假时间定在7月中旬。陆续有家长询问:今年的大班毕业典礼还开展吗?家长能来吗?幼儿们也开始谈论起毕业的话题。思思说:“毕业了就是要离开幼儿园,去小学上学了。”萱萱点点头说:“毕业了就是要和好朋友分开了!”希希说:“毕业了,我就不能每天见到幼儿园的老师和阿姨了!”关于毕业的话题一下子成了幼儿们这几天的热点话题。幼师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围绕“关于毕业我知道”“关于毕业我想知道”的话题进行主题谈话。幼儿的话题成为微课程活动的开始,真正拉开了大班幼儿毕业季的序幕。

(二)问题搜集中的线索

从幼儿们的话题中,幼师进行了问题搜集,从中罗列了幼儿对关于毕业的一些问题和想法。这些幼儿的问题和想法也是他们未知领域和已有经验的体现。幼师以幼儿的问题为线索出发,思考接下来关于毕业活动的新动向。如何让幼儿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何挖掘他们已有的经验?这些都是进行微课程的线索和方向。幼师把记录的“关于毕业我知道”和“关于毕业我想知道”的问题卡在班级进行展示,同时请参与记录的幼儿展开讨论。问题搜集也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师能够真实地了解这个阶段幼儿的一些想法。

笔者搜集到的问题如下。

1.关于毕业,我知道……

毕业了,我就要离开幼儿园了。

毕业的时候要拍毕业照。

毕业的时候大家一起唱毕业歌。

毕业的时候我会伤心的。

毕业后,我就要成为小学生了。

毕业的时候要开毕业典礼。

毕业了就要和朋友分开了。

2.关于毕业,我想知道……

什么时候能毕业?

毕业了还能跟朋友见面吗?

毕业典礼在哪里举行?

会有多少人参加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会有什么节目?

毕业了我会上哪所小学?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毕业?

二、成长故事中的多条问题线索

(一)单一支线问题串联生发的系列故事

关于《我们毕业了》的成长故事,幼儿围绕毕业这个总线索开展活动。但是幼儿在活动中有他们各自想做的事,于是分支线索就会不断生发。如由故事《能开毕业典礼吗?》引发新的故事《毕业典礼开在哪里?》,于是幼儿们就在户外寻找合适的毕业典礼开展场地。确定了毕业典礼的场地后,幼儿们又会想:毕业典礼会有谁来参加?顺着这个线索又会引发故事《会有谁来参加毕业典礼?》,幼儿们设计统计表,通过采访大班老师和统计来园小朋友的人数来确定参加毕业典礼的人数。在统计人数时,幼儿可能会出现遗漏的情况,幼师便可引导幼儿对统计表进行调整完善,于是又引发新故事《这样真的能算出来吗?》。这种一条主线中又有几条辅线同时串联的故事有主题,有呼应,有延续,复杂的故事层层剥茧,让幼儿锻炼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毕业典礼开在哪里?

思思跟萱萱提议说:“我们去看看哪里可以当毕业典礼的舞台吧。”萱萱說:“可以,再请几个朋友一起去吧。”思思先来到大型玩具这边说:“大型玩具当舞台挺好的,很高,下面观众都能看得见。”说着思思爬了上去站着说:“萱萱,这里好像太小了,我一个人站在这里还行,两个人就不行了。”萱萱点点头说:“是的,太小了就不能表演。”他们又开始寻找场地。思思说:“大二班园歌表演时的香樟树下我看比较大。”三个孩子一起来到香樟树下,宸宸上去转了转说:“这里可以,能几个人一起表演,还是木头铺成的,像是一个木头舞台。”

线索:幼儿们开始在户外寻找适合当毕业典礼舞台的地方。幼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看、去找。在这一过程中,幼师要对幼儿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梳理,与幼儿一起商讨确定舞台地点。

例2:会有谁来参加毕业典礼?

萱萱说:“我们从大一班开始统计,统计的是来园的小朋友人数和老师、阿姨的人数。大一班20个小朋友,老师、阿姨共3人。”宸宸把统计表拿出来说:“我们统计大二班小朋友14人,老师、阿姨共3人;大三班小朋友17人,老师、阿姨共3人;大四班小朋友24人,老师、阿姨共3人。”然然说:“那么我们要准备多少个座位呢?”萱萱看看统计表摇摇头,宸宸说:“我也不知道一共要准备多少个座位。”下面的哲哲说:“要准备50个座位!”思思说:“要准备70个座位。”幼师很好奇,问:“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思思说:“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幼师继续问:“你们是怎么加的?除了这些人确定要来参加毕业典礼,还有人要来吗?”宸宸和萱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摇摇头说:“不知道呀,还会有谁来参加呢?”幼师笑笑说:“那我们的园长,还有到我们班来组织活动的老师们呢?”宸宸马上说:“原来我们把这些老师给忘了!”

线索:幼师引导幼儿想想还会有谁来参加毕业典礼,幼儿想到保健老师、园长,还有其他班的老师,幼师引导幼儿在统计表上加上这些人员。

(二)问题线索多边进行生发的多样故事

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每一个进程都来自于幼师在具体班级的实践,幼儿园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应该以班级为基点[1]。因此,班本化课程更多关注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经验水平,既是课程的个性化表现,也是提升课程适宜性的有效途径。《我们毕业了》的成长故事思维导图,从图上能清晰看出其围绕“什么是毕业?”开始,到“我们的毕业典礼”的故事结束,一条主线索、两条分支线索完整架构起《我们毕业了》这个成长故事的框架。每一个故事都是以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开始,围绕有关毕业的问题线索进行成长故事的生长推进。

例3:个人秀你秀了吗?

恒恒和妈妈一起商量说:“好朋友要我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妈妈笑着说:“我把你在幼儿园三年来的一些照片贴在纸上,还有将你学到的本领也写上去。”“那我要把想对老师说的话也写上去!”恒恒说。妈妈点点头说:“嗯,这张纸就是你的个人秀,分享你在幼儿园里的快乐的事情,把你的才能告诉其他小朋友,把你想说的话让大家知道,把我们的联系方式也告诉朋友,这样大家肯定会围观!”恒恒激动地说:“妈妈,就这样做我的个人秀,我要在大家面前秀一秀!”

线索:毕业之后幼儿之间需要记录联系方式,家长在了解孩子的需求后配合幼儿记录信息、收集照片,记录幼儿想对老师说的话,让幼儿毕业的个人秀有意义和价值。

例4:我们的毕业典礼

思思笑嘻嘻地说:“我想用很多气球装饰这个舞台,让舞台成为最美的地方。”幼师高兴地说:“你的想法太好了!”沫沫说:“我们还要印有花朵的气球,让幼儿园里开满花朵,成为花的世界!”买来气球后,氻氻、沫沫、宸宸就分工合作给气球打气,你捏住,我打气,大家一起充气球。充好的气球放到户外树屋进行布置。

线索:幼师提供条件,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他们自己的毕业典礼中来。幼儿自己布置、装饰心中的毕业典礼,使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三、成长故事感悟中的明暗线索

(一)故事活动后明线索反向梳理

虞永平教授提出,班本化课程即参照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基本思路,从本班幼儿和幼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建构的科学、高效的课程[2]。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成长故事《我们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中结束了,但是幼师对《我们毕业了》活动的感悟和梳理才开始。幼师从幼儿在活动中生发的故事出发,从下而上进行反推式线索的推理,从故事的线索中梳理出适合的班本课程的活动导航。在《我们毕业了》活动过程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关注点,使幼师的课程实施思路从被动执行转向以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为核心的动态生成。幼师把故事中幼儿能学到的本领、知识和经验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幼儿的发展目标进行班本课程的目标制订,这是从幼儿的成长故事中反推线索总结出来的幼儿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以及亲子活动的目标,以此形成班本课程的元素。

(二)評价反思中暗线索相辅相成

《我们毕业了》成长故事结束后,幼儿、家长、幼师会对这个活动进行评价。幼儿对活动中哪件事最有印象?哪件事最开心?进行回忆和分享。家长从幼儿的话语和幼师发在群里的活动照片中了解了幼儿在这个阶段进行了什么活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怎样?幼儿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幼师在这个故事里有参与,有观察,有指导,还有反思。幼儿、家长、幼师的评价反思形成了一条暗线索,有助于完善班本课程的内容建设。

1.评价反思

幼师:在活动中,幼儿是问题的提出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建构起自己的毕业典礼,他们进行设计、交流、咨询、调查、装饰,这样的学习过程,幼儿们学得高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记录,学会了分享,他们能够在玩中获得成长。

家长:孩子总是说毕业了就要离开幼儿园了有点舍不得。这些天偲恒想做个自己的个人秀,让大家能知道他的联系方式,分开了也可以常常联系。儿子的想法很好,我们家长要大力支持配合他完成个人秀。

幼儿:我们在统计要参加毕业典礼的人数的时候,第一次算这么大的数字,还要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太难了。最后我们用多米诺骨牌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幼师通过观察,用文字和照片进行真实记录,留下幼儿活动的痕迹,为幼儿搭建起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幼儿有充分表达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做法、自己的经验的机会。幼师适时给予幼儿回应,鼓励他们设计自己心中的毕业典礼。在活动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个人秀的海报制作,重温幼儿园的三年生活,支持幼儿的想法,帮助其努力去实现想法[3]。

成长故事的生发是一个不断满足幼儿需求的过程,幼师要始终以尊重幼儿为首要原则。同时,幼师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进行判断,做出有效支持、有效记录和有效评价,促进自身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实现师幼共同成长。以成长故事引领班本化课程,需要建立在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充分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师要主动建构并利用一切相关资源逐步实施课程。班本化课程是本班幼儿及幼师的课程,是真正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反映幼师观念变化、体现班本特色的课程。幼师需要注重对班本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家庭、幼儿园多方联动,促使班本课程更具适宜性、针对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5(05):6-8.

[2]虞永平.把促进幼儿发展作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根本目标[J].幼儿教育,2018(Z1):4-8.

[3]王新.幼儿园创意生活课程建设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1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