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语文教学的“亲和”味

2022-05-30陈睿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东海

什么叫“亲和”?《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三种解释:亲切、和蔼;亲近,和合;物质之间性质相近,可以相互包容。

在我看来,语文教学的“亲和”味,一方面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亲和力,用真诚和热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与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语文本身所彰显的“亲和”,让教学回归本真,从“教的课堂”走向“学的课堂”,让学生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精神的成长,构筑本真的课堂教学。下面,我结合此次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的课例《精卫填海》,谈谈我所追寻的语文教学“亲和”味。

一、师生共融,营造“亲和”学习场域

泰戈尔曾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教学中,我常有这样的感慨:我们心中奔涌着澎湃的情愫,学生对此的反应却如淡淡的波痕。如何缩短这种教与学的距离感,实现优化教学?我认为,语文是滋养儿童心灵的学科,更是师生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亲和”意味着教师以质朴的课堂设计、亲近儿童的语言风格、纯真的教育情怀,打造自然、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教学镜头1:读神话。

师:这个故事一共只有35个字。我们先来挑战,看看谁能一次性将字音全部读正确。

(生读)

师:字字正确!你读得这么好,有没有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同学们的?

生:“堙”是前鼻音。

师:堙字确实不常见,咱们多读几遍,下次再遇见就不陌生了。

生:“曰”与“日”很相似,要注意读音不同。

师:古人造“曰”字,口中加一横,表示嘴里说出的话。这个字,以后我们在文言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般表示“说”。不过在“名曰女娃”中——

生:这里理解为“叫作”更合适。

师:把刚刚同学们和老师提醒的这些字音放还到故事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不光是字音要读正确,句子停顿也要正确。听老师读一读,特别要注意“溺而不返”和“以堙于东海”这两处的停顿。

(师范读,生再齐读)

师:有哪些同学和老师的停顿不太一样?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呢?等会儿你们读懂了故事,也就明白了。听了老师的朗读,自己再去练一练吧!

“亲和”的课堂没有浮夸的表演,只有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和流畅自然的教学环节。《精卫填海》是一則神话题材的文言文,“读正确”是首要的教学目标。在“读神话”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和学生成为教学相长的“伙伴”,通过提醒读音、关注字形、发现字理,在倾听与交流中,达成师、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营造出真诚的、纯真的“亲和”气氛。

二、师生共探,搭建“亲和”语文阶梯

语文学习重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应让学生融入文字,领会文本,激发情感共鸣。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的互动与启发,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真实、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的获取也逐步由浅层走向深层。但是,语文教学的过程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一个严谨的向心结构。这个“心”就是课堂要达成的核心目标,教师在遵循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学生学习建构的经验逻辑基础上,紧贴文本语境,顺着“文眼文旨”线索设计层级递进的学习探究活动。

教学镜头2:说神话。

师:同桌合作交流这则神话故事。其余同学仔细听他们有没有结合注释,把故事说明白。如果他们没有说明白,你可以补充、修改或者提问。

(点名一组同桌复述这则神话)

生:我想补充,炎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

师:经你这么一介绍,炎帝的形象就更加形象立体了。

生:我想提问:你们怎么知道精卫是小女儿的?

师:现在,我们也常说“少女”,我们所说的少女是指——

生:未成年的小姑娘。

师:这个词,在古代和今天的意思差别很大。还有“娃”,在古代特指漂亮、可爱的女孩子。名字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读着“女娃”这个名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形象呢?

(生回答)

师:“游”除了理解为游泳,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

生:还可以理解为到东海游玩。

师:游玩和游泳其实都能说得通,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义丰,语言简练,但是它背后的意思却非常丰富。还有一个“溺”字也是如此,看看字形,猜猜它的意思。

生:一个人在水里非常虚弱。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水,它可是“东海”啊!神话故事中常常会出现“东海”,它是四海之首,主宰雨水、海潮、海啸……再读这个字,想想可爱的小女娃,你的脑海中又能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仿佛看到女娃苦苦挣扎,呼救的声音越来越弱,最后被东海淹没。

师:一个汉字就能引发我们无限的想象。

神话的魅力在于其神奇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我开始思考如何突破思维浅层化的藩篱。通过捕捉文言文“言简义丰”和“古今义区别”的特点,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学习补充和提问,不断为他们搭建深入文本的台阶。在师生互动中,女娃的人物形象具体可感,在想象与交流中,“溺而不返”和“故为精卫”的神奇画面也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亲和”的课堂,教师关注整个学习过程的细腻度,“只拣儿童多处行”,从学生的视角选择“教什么”,依据学生的特征去思考“怎么教”,教学过程亲切自然,有序且有层次。

三、师生共话,实现语文与精神的“亲和”

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思想的本质是对话,生命的本质也是对话。每个人在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听到他人的声音,这样就碰撞出活力,激发出新意,衍生出新的语言和思想,生命得以节节拔高。“亲和”的语文课堂,教师会控制表现欲,隐藏“锋芒”,把时间、空间、话语权、表现机会都留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闪闪发光。

教学镜头3:悟神话。

师:同学们,请想象一下,精卫填海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小石子和小树枝刚投进大海就无影无踪了。

师:东海之浩瀚,这小小的木石什么时候能填满啊?

生:锋利的石块会把她的小嘴划破。

师:你从一个“衔”字,想象到了填海的不易,可见,精卫衔木石多么不容易。

生:也许她在路途上会遇到怪兽。

师:这是你关于西山的想象。相传,西山是一座仙山,少有怪兽,但是为了填海,小精卫就往返于西山与东海之间。所以故事中用了一个“常”字。现在你觉得这个“常”仅仅是常常、经常吗?

生:是每天。

生:我觉得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师: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翱翔着一只怎样的精卫鸟?

生: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师:读着想着,我们便从文字中看到了精卫鲜明的形象。为什么精卫会如此地义无反顾、坚持不懈、毫不畏惧呢?

生:因为东海夺去了她的生命,她要向东海报仇。

师:仅仅是考虑到自己吗?也许她想得更多的是……

生:她不想让东海再伤害到更多無辜百姓的性命。

师:正是因为这样,《精卫填海》的故事才会代代相传。带着此刻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语文的背后是人的思想、情感、心灵和精神。语文教学不能止步于“工具意义”,还应“从语言抵达生命”,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让学生真正地“享受语文”。在“悟神话”教学环节中,通过逐步深入的师生对话,学生对神话人物的形象感悟逐渐深入。接着,我又拓展《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一组中国古代神话,通过类比神话人物形象,引领学生发现中国古代神话中蕴含的中华民族敢于与恶劣环境与困难抗争的民族精神。这样层层推进,学生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认知境界,真正实现语文与生命的“亲和”。

如上所述,我所追寻的语文课堂的“亲和”味,是一种滋味,更是一种状态:儿童学习语文时所呈现一种自然、自由的应然状态;师生互学,生生合作探究语言文字的魅力;儿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言语、思维、精神的成长。我所追寻的语文课的“亲和”味,是教师放下“姿态”尽情“发挥”,站在儿童的视角,充满爱心与童心,尊重儿童的思维,倾听儿童的心声,与儿童真正展开心灵的碰撞、对话。教与学都是那么亲和、融洽。这样的课堂是最具张力,也是最温馨、最有活力、最灵动的课堂。※

陈睿,江苏省第22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特等奖暨李吉林教学奖获得者、南京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副校长,曾获得南京市“斯霞奖”、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南京市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东海
精卫走到我梦中
我和精卫过一天
精卫的烦恼
东海采风作品选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鸣,歌东海
李东海的诗
东海第二次起义与解放昆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