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场景细节 凸显语文要素

2022-05-30沈六玉许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闲书梁晓声慈母

沈六玉 许红

一、谈话铺垫,导入新课

1.由一段评价引出作家梁晓声:“他是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总能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他仿佛是这个时代的书记员。”

2.出示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对梁晓声的访谈片段。看了这段访谈,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3.交流:认识那个贫穷的年代,了解人们艰难的生活。

预设:(1)聊“闲书”。文中说的“闲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课外书,所谓“闲书”就是没有用的、多余的书。你觉得“闲书”多余吗?

小结:在那个极度贫穷的年代,人们普遍认为课外书籍都是没有用的、多余的。

(2)聊那样的年代。梁晓声说,他小的时候五分钱可以看一场电影,然而他看不起,五分钱相当于做两顿饭的菜钱。可见那个年代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贫穷、艰苦。

【教学点评】本文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初,那时人们生活的艰苦程度以及物资的匮乏使得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变得可有可无,这些都是学生认知的盲点,也是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前提。观看梁晓声访谈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下文的理解感悟做了铺垫。

4.梁晓声就是生活在那样一个贫穷而又艰苦的年代。在梁晓声的少年时代,有一件事情让他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是一件什么事呢?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相机正音“龟裂、失魂落魄、颓败、缝纫机”等易读错的词语。

2.听写:压抑、噪声、震耳欲聋。

(二)练习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已经学会怎样来概括一件事情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出默读要求: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篇课文有978个字,请在4分钟内读完。

2.理清文章脉络。起因是(想买书),“我”就去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结果呢,不是去买书了,而是(买东西)。

3.理清三大场景。在“要钱”这个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三大场景?(母亲挣钱的环境、母亲工作中的样子、要钱给钱)

4.总结全文的结构:课文可以分成“想买书、要钱、买东西”这三大部分,“要钱”这个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描写了“母亲挣钱的环境”“母亲工作中的样子”“要钱给钱”三大场景。

【教学点评】落实字词教学,为下面的理解感悟做铺垫。“学习概括一件事情”“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都是曾经学习过的阅读策略。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复习了方法,提出了要求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間阅读概括,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融通与更新。

三、学习第1~5自然段及女工友的话

(一)感受“家贫”与“想书”的矛盾

1.梁晓声“想书”想得失魂落魄,当时他的家境怎样呢?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2. 书的价格是一元五角钱,一元五角当时能买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这份“账单”吧。看了这份“账单”,你想说什么?

3.再次朗读第1~2自然段。

4.小结:母亲每月只挣27元,加上父亲寄来的30元,可是要养育5个孩子,全家吃饱肚子常常都成问题,要这么多钱去买书确实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

【教学点评】由于文本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难以理解作者因为家境贫寒而想书想得失魂落魄的心情。此时,教师出示这份“账单”,打通了文字世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构建新的言语图式,从而感受到作者强烈的购书欲望与贫穷的家境之间的矛盾。

(二)从女工友到母亲,体会“情深”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1.指导朗读女工友的这番话。读好感叹号,读出她的着急,甚至是生气。

2.母亲是不是慈母?说说你的理解。

3.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能供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容易,如果还能够供孩子上学那就是人人羡慕的了!从女工友的话中我们知道,母亲能够供她的孩子们吃饱,供她的孩子们穿暖,供她的孩子们上学,所以这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慈母。

4.小结升华:在生活极其贫困的情况下,梁晓声的母亲不仅能让孩子们吃饱穿暖,能够让他们上学受教育,还能够支持孩子们看所谓的“闲书”,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境界,一种比海还深远的慈母的情怀啊!

【教学点评】文中女工友对母亲喊话的场景,有效地衬托了母亲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凸显了母亲博大而深沉、朴素而崇高的母爱!此处的整合前置学习,为后面学习母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挣钱养家做了感情铺垫。“母亲是不是慈母”的思考讨论,再一次点燃学生的激情,促使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师的年代背景讲解、小结升华,助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四、走进工作环境,体会挣钱的艰辛

(一)感受环境,做批注

学生自读第6~9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工作环境,在有感触的地方做批注。

(二)自由交流

预设:低矮压抑、潮湿颓败、拥挤、闷热、噪音震耳欲聋。相机学习“四壁潮湿颓败”会是什么样子? 在“蒸笼”里工作会是什么感受?

(三)体会震耳欲聋的噪声

1.让人更难受的是噪声震耳欲聋。(播放踩踏缝纫机发出的声音)

2.生活中,你听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

3.其实,这样震耳欲聋的噪声一直就没有停止。默读课文,找一找做上记号。下文中的这些细节也照应了这种震耳欲聋的噪音。(大声嚷、大声说出、大声问、喊、大声回答)

(四)想象母亲内心,体会慈母情深

1.如果让你在这样的地方待上一天,你会怎么样?

2.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又一天地干活,她怎么受得了?母亲是怎么想的?

3.小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为了子女,母亲们常常能迸发出超乎想象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这就是慈母的心,这就是慈母的情。

(五)体会“我”的内心

如果你看到自己的母亲日复一日在这样的地方挣钱,而你是来跟她要钱去买一件比较奢侈的东西,此时,你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羞愧、自责、心酸、心疼等)

【教学点评】学生自由阅读、批注,初步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再聚焦震耳欲聋的噪声,并联系文中所有有关噪声的细节描写,引领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走进文字的深处和细处,走进母亲的内心,感受母亲为子女、为家庭毫无怨言地付出全部。如此,体会场景、细节中的慈母情怀以及“我”内心的感受就水到渠成了。

(六)学习言语表达

1.(出示第7自然段)再看这段文字,对于作者的写法,你有什么发现?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反复的写法……

【教学点评】此环节的教学与课后习题相关联,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突破下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提高语文能力,体现了阅读理解和言语表达的融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把母親工作的辛劳、挣钱的不易以及“我”的自责、羞愧、辛酸这些情感都融入场景之中、融入细节之中,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重点关注、用心品味。在接下来的课文中有两个对母亲的特写镜头,还有“要钱给钱”的场景,从这些细节和场景当中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沈六玉,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教师;许红,江苏省特级教师、句容市洪武路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闲书梁晓声慈母
锦句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慈母心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无事读闲书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中国哲理画
梁晓声:读书与一个国家的好时光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