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繁人世乐逍遥
2022-05-30刘明洋
刘明洋
著名学者南怀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事实确实如此,孔孟让我们积极向上,创造社会财富;老庄教我们修身,在我们失意彷徨时,它无疑似一剂良药,安抚我们受伤的心灵。从古至今,历代科子大多书桌上摆着“四书”“五经”,枕下放着《庄子》,考中了,高谈阔論,去治国平天下,做大儒;考不中,返回陋室,头枕《庄子》,像庄子一样做一场蝴蝶梦,镇痛舒心。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的事物较多,大至鲲鹏,小到雾气尘埃,长久如冥灵、大椿、彭祖,短命到不知月、不知四季的朝菌、蟪蛄,再到“御风而行”的列子,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世间万事万物都无一例外“有所待”,多多少少会受到外物的羁绊,或者凭借外物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鲲鹏飞上云霄靠的是海洋运动时产生的海风,雾气尘埃也需要风的吹拂才能飘起来,舟需要深水的浮力才能在水上行驶,同样,人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呢?庄子在文中给出了答案,那便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顺应宇宙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间接告诉人们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修养和思想境界,不断完善自我,开阔心胸,顺应自己的本性生活,做至人、神人、圣人。
能力的不断提高能使我们对外物的依赖逐渐降低到极致。在《庖丁解牛》一文中,作者也对这一道理作了阐释,其中的庖丁面对全牛时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瞬间使牛骨肉分离,“如土委地”,主要的原因是他善于学习,避开矛盾,“依乎天理”,所以才能让自己工作起来如此轻松。当我们修炼到一定境界,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工作,都会变得像庖丁解牛般得心应手,轻松简单。当你有能力应付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一切矛盾时,那么我们的内心将大部分时间是平静的,内心平静与安宁的人更容易长寿,而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又有多少人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呢?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比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感受更能带给世人满足感了,所以在《庖丁解牛》一文的结尾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能力的不断提高能让我们对外物的依赖逐渐降低,自身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又影响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当我们的思想境界达到一定高度,外物对我们的影响会逐渐小到极致,遭遇人生挫折时,我们可能也会如陶潜般乐观,如李白般豪迈,如苏轼般旷达。陶潜前期也曾受孔孟思想的影响,积极入世,但在后期他又因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开始归隐山林,并作《归去来兮辞》,与官场彻底决裂,并发出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采菊东南,悠然自得地开始了自己的田园生活,在生活贫困潦倒时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活得极为自尊,“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传为佳话。李白有才,但这才却一直被当作花瓶来装点门面,玄宗整日让他写文字以供玩乐,后因得罪权贵离开京城游历山水,乐观豪迈地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后人对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褒贬不一,而我个人是支持他的观点的,毕竟人生是短暂而独一无二的,及时行乐,享受人生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否则当人生走到尽头一切都为时晚矣。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在贬谪中度过的,黄州、惠州、儋州,越贬离京城越远,越走越荒凉,但我们的大文豪却似乎越挫越勇了,他研究美食,舞文弄墨,书写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一切仿佛真的如他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的大起大落,在他笔下、在他心里是如此微不足道,如此不值一提。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连鲁迅这样以笔为武器的犀利智者有时候都不得不阿Q一把,更何况是我们呢?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了“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其实能做到像他那样也是很难的,毕竟遭受外界种种刺激内心还能波澜不兴的人太少了,虽然有时候经常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提醒自己,但大多数时候,自己碰到事情的时候还会觉得无法冷静地面对,看来还是修炼得不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