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东归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探析
2022-05-30高娃刘壮
高娃 刘壮
【内容提要】土尔扈特蒙古族的东归精神是土尔扈特人民在东归的历史背景下与中华多元一体民族共同体之间逐步形成、凝练与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接受和认同的价值取向与思想理念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与思想情感的集中表达。东归精神在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三个层面对中华民族认同的过程中,不断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为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东归精神的当代价值更是题中之义。
【关键词】东归精神 土尔扈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2021年8月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①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到了纲领的地位,为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方向以及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多次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土尔扈特部东归250周年。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承德博物馆时,专程参观了《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面对一幅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示意图,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土尔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要回到祖国,这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②国家领导人认为土尔扈特部东归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目前学术界对于土尔扈特东归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历史层面,有学者从清政府对土尔扈特东归后的安置问题入手进行了研究。赵毅③、林航、乔美玲④等学者依托满文档案并结合其他材料,梳理了清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具体安置举措,探讨了清政府通过何种手段来加强对东归土尔扈特部的管理。另一方面就是清政府对土尔扈特东归后的管理方面的研究。赵毅⑤、平平⑥等学者以实例进行分析清政府对于土尔扈特的司法管理体系,从法律适用方面考察清政府对于边疆民族的管理。从土尔扈特东归原因进行分析也是土尔扈特东归研究的重要方面,于洁茹主要从文化的因素出发,对土尔扈特东归的原因进行分析,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土尔扈特对清朝满族文化的认可以及土尔扈特与卫拉特蒙古族之间的民族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上的认同这三个方面。⑦马国铤、牛海桢认为清政府与土尔扈特部之间的联系是东归的重要因素。⑧裴杰生认为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对于促进土尔扈特东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⑨但是目前尚未见到土尔扈特东归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的研究。
一、土尔扈特东归与东归精神的形成
(一)土尔扈特东归历史记忆
土尔扈特部是我国西北卫拉特蒙古族四部之一,土尔扈特部于17世纪30年代西迁伏尔加河流域游牧,西迁原因有“人口剧增,草场紧张说”“卫拉特四部内部矛盾说”“躲避战乱说”等诸多说法,我国史学界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内部冲突说。明朝末期,“准噶尔酋巴图尔珲台吉者,游牧阿尔泰,恃其强,侮诸卫拉特”⑩,较小的王公和部落被准噶尔巴图尔军珲台吉征服。据何秋涛《朔方备乘》卷三十八《纪事始末》记载:1615年巴图尔珲台吉曾与和鄂尔勒克发生冲突。为躲避卫拉特蒙古各族之间的战争,明崇祯元年(1628年),土尔扈特部以及部分和硕特、杜尔伯特部众在和鄂尔勒克的带领下,带领着约20万人、5万顶帐篷离开了塔尔巴哈台,被迫西迁至伏尔加河一带进行游牧生活。11当时的伏尔加河下游草原,本是诺盖人迁徙后遗留的弃地,当时的俄国势力还没有延伸到这里,因此当土尔扈特部来到伏尔加草原时,如入无人之境。土尔扈特在迁移到这里后依然保持传统游牧文化,大力发展畜牧业,经过和鄂尔勒克祖孙几代人的努力,建立了强大的土尔扈特汗国,土尔扈特人的游牧范围西至顿河,东至恩巴河,北至萨拉托夫,南至里海北岸的广大地区。12阿玉奇执政期间的牲畜数量已由书库尔岱青时期的200多万头增加到300多万头。
但当时的沙俄政府正在积极地对外扩张,在征服了喀山汗国、阿斯特罕汗国之后,转向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落进行侵略扩张。在军事战争上,由于对外扩张的需要,俄国对土尔扈特无休止地征兵,强迫土尔扈特部为其作战,阿玉奇时期土尔扈特人连年不断地参加俄国对外战争,土尔扈特部死伤惨重,严重削弱了汗国的实力。渥巴锡执政时期,也是沙俄的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时期。沙俄更加疯狂地侵略扩张,不断用高压手段对土尔扈特人民进行征兵、增税。在渥巴锡执政的10年间,沙俄向土尔扈特部征兵达32次、征畜56次,战死的土尔扈特人达8万余人,部落的经济到达崩溃的边缘。在政治政策上,沙俄政府试图通过改组扎尔固实现对汗国的控制。按照土尔扈特部的传统,扎尔固齐13由汗王任命,但沙俄却颁布新的扎尔固会议条例,规定扎尔固的任命必须由沙俄审批之后才有效。14沙俄通过一系列对土尔扈特内部的改组措施,大大分减汗王的权利,使得原本作为稳定汗王政权的扎尔固,变成了受沙俄指使与汗王相抗衡的机构。更重要的是,在土尔扈特部汗位更替中,沙俄通过扶植已经改信东正教的土尔扈特蒙古贵族敦杜克夫家族,试图重构土尔扈特政权,实现对土尔扈特人的彻底统治。这一计划虽然在土尔扈特汗国人民的反对中以失败结束,但这一做法严重损害了土尔扈特人的民族自尊心,也更加使土尔扈特人感到深刻的民族危机,加速了其摆脱沙俄统治和干涉的决心。在宗教文化上,土尔扈特人信仰藏传佛教,但俄国人信仰的是东正教,俄国政府强行使土尔扈特人改变宗教信仰,计划从宗教文化上分化瓦解土尔扈特人,禁止土尔扈特部收留信仰东正教和受过东正教洗礼的人,这一部分人只容许俄国收留,并且每人发30卢布进行奖励。此举直接将土尔扈特人与沙俄的矛盾推向顶峰。15在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1771年,土尔扈特人民在首领渥巴锡为核心的领导集团精心策划下踏上了重返祖国的征程。土尔扈特部冲破沙俄军队重重的追赶拦截,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回到祖国。1771年7月27日,清军总管伊昌阿、硕通在伊犁河畔会见了刚刚踏上故土的渥巴锡,至此,历时8个月的东归以胜利结束。但一路损失严重,英国作家德昆赛在他的著作《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指土尔扈特人)跨越亚洲草原向東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16
(二)何为土尔扈特东归精神
“精神”包含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精神在生理意义上是指人的精元、活力,是人类在自然生产活动中的最原始的意识和最初的思想活动。其次,当突破生理意义上的精神便到达了哲学意义上的“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精神是指与物质相对立的人的所有意识和思维活动的总称。17在第三个层面的“精神”是指文化层面的精神,是一种具有内生动力,具有现实的观念性与客观的抽象性的概念,等同于一种“价值观、信念、理念”。这种精神又表现为一种自觉、自由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超越了身体的束缚,超越了个人与时代,同时也超越了族群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成了诸如“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武术精神”等。18
本文研究的土尔扈特东归精神,就是指“精神”的第三个层面的含义,在这个层面“精神”已经不是哲学意义上对于精神与身体的探究,已经升华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并且有内在的动力将精神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土尔扈特东归精神是一种文化层面的精神,我们可以把东归精神理解为是土尔扈特人民在东归的历史背景下与中华多元一体民族共同体之间逐步形成、凝练与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接受和认同的价值取向与思想理念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与思想情感的集中表达。19
最早提出东归精神的是玛德丽娃,通过对《和硕县志》中和硕特人跟随土尔扈特人东归前后的历史的分析,将东归精神概括为两个层面:第一是土尔扈特人为追求民族平等、和平与自由而反抗民族奴役与压迫的斗争精神,第二是心系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怀。20白翠琴21、马大正22、吐娜23等认为土尔扈特东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土尔扈特东归精神的概念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对于新时代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24
二、土尔扈特东归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
费孝通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经过各个民族融合发展逐步形成的民族实体。25发展到今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家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但是其本质属性仍是政治的、民族的和文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实现基于三重属性之上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26
(一)土尔扈特的政治认同
土尔扈特西迁定居后,针对沙俄的控制采取了灵活的政策以及间接的反抗与斗争。虽然他们远离祖国,但是他们与祖国的联系却未曾中断过。
第二代首领书库尔岱青在位期间就与清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顺治三年(1646年),他同罗卜藏诺颜一起随同青海和硕特部向清政府朝贡“附名以达”27,随后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十二年(1655年)、顺治十四年(1657年)土尔扈特部曾多次向清政府进行朝贡,清政府也赏赐以“银币等物”,不断地加深与土尔扈特与清政府的联系。
到了第四代首领阿玉奇时期,继承了历代首领与清政府联系的传统并将这种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尽管在此期间准噶尔部阻扰了土尔扈特部原有的上贡通道,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阿玉奇派出萨穆坦取道西伯利亚,历时两年有余抵达京城。康熙皇帝派出了访问土尔扈特汗国的使团,以太子侍读殷礼纳为首、图里琛陪同踏上了出使土尔扈特汗国的路程。这不仅给远在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人带来了祖国的关怀与温暖,也激起了土尔扈特人的思乡之情,增强了土尔扈特与清政府的联系,为土尔扈特人万里东归在思想上做了准备,大大加深了土尔扈特人对于祖国的认同。
在策凌敦多克执政后,由于准噶尔与清政府的战时关系,表贡南通道受阻,由于沙俄的控制,借道俄国的北路也受到重重阻碍。但策凌敦多克仍然排除重重困难与祖国联系。雍正八年(1730年),策凌敦多克派出使团前往北京向清朝朝贡礼品。随即雍正也派遣托时为首的使团,前往彼得堡祝贺俄国彼得二世继位,随同这个使团一同出使的还有以满泰为首的对土尔扈特汗国访问的使团。满泰使团同图里琛使团一样,对土尔扈特的访问都给远在异国他乡的土尔扈特人带来了希望,加深了对祖国的认同。
敦多克达什执政后,不断加强与清政府的联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敦多克达什派遣吹扎布到京城朝贡,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了吹扎布一行人,吹扎布向乾隆皇帝表明其对俄罗斯是“附之,非降之也,非大皇帝有命,安肯自为人臣仆”28。并且还建议清政府谕令哈萨克,供土尔扈特纳贡通行,以此不必再假道俄国的道路,以免在俄受阻。
到了渥巴锡掌权后,为了摆脱沙俄的控制,他开始积极与清政府联系,密谋策划东归。1771年1月17日,渥巴锡带領着土尔扈特人踏上了归国历程。同年7月27日抵达新疆伊犁,东归返程以胜利而结束。同年10月25日乾隆在承德澹泊敬诚殿接见了渥巴锡一行,渥巴锡向乾隆皇帝讲述了东归的艰难历程以及祖辈与清政府世代交好的历史。乾隆皇帝还在普陀宗乘之庙内建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有序土尔扈特部众记》两通石碑。
土尔扈特部的历任汗王也一直珍藏着明朝的汉篆封,并在渥巴锡东归后上缴清廷,此举更是对国家认同的强烈写照。清朝初期,中原王朝结束了对准噶尔的战争后,诸部相继重返故地,出现了一股回归浪潮,土尔扈特人的东归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卫拉特各部,加之中原王朝对土尔扈特人国家向心力的吸引与接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相同的满蒙两族,以及清朝奉行的“满蒙一家亲”、满蒙通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了土尔扈特人的国家认同,以及中原王朝对其国家向心力的吸引。
(二)土尔扈特的民族认同
从民族认同的角度来说,土尔扈特的民族认同不仅是对自己作为卫拉特蒙古族民族成员身份的认同,同时也作为中华民族成员身份的双重认同的和谐统一 。29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各民族都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过伟大贡献。中华民族是指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所有民族以及海外华人的统称,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民族概念,而是有国家民族的意义。30费孝通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历史过程所形成的。”31虽然说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近代由梁启超最先提出的,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却是历史性形成的客观现实。“土尔扈特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宗教关系西藏,其政治关系中国”32,其正在经历着被中国历史认同到中国历史的认同的变迁,最终从一个民族的记忆演化为一个记忆中的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在用自身的行动表达着对蒙古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33
一方面,土尔扈特对于蒙古族有着深刻的民族认同。土尔扈特部虽然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被迫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但其草原游牧文化的本质未曾发生改变,并且在族源上土尔扈特依旧是卫拉特蒙古的四部之一,土尔扈特人的原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以及风俗习惯均遵循蒙古族,使土尔扈特人的民族认同始终是蒙古族,根深蒂固的心理认同渐入强化在国家认同。而在国家的建构上,多民族共同参与形成了多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认同,他们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系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另一方面,清政府也在积极地回应土尔扈特部的东归请求。康熙帝派遣图里琛使团访问土尔扈特汗国主要是为了商议土尔扈特东归故土以及应对准噶尔部落的问题,这次使团的访问为土尔扈特东归做了思想上、精神上的准备工作。雍正帝派遣的托时为首的使团也为远在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人东归增强了信念。并且在1771年土尔扈特东归之时,俄国政府曾致函清政府,要求清政府将东归到大清的土尔扈特人送返俄国。清政府在这次与俄国的交涉中,积极维护土尔扈特部归国,最终致使俄国的无理要求失败。土尔扈特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东归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清政府对其东归的态度一直是欢迎其回归清政府的治下版图,并且在其东归之后进行了优厚的安置。
(三)土尔扈特的文化认同
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民族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本质上区别于其他民族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这些稳定且具有特点的文化会体现在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中,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34文化认同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 、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35
土尔扈特虽然西迁伏尔加河,但是来自中华大地的藏传佛教文化对其部落影响很深厚,共同的文化与宗教信仰让土尔扈特人与祖国虽然相隔甚远,却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俄国人信仰东正教,不同的文化与宗教导致俄国无法直接从根本上控制土尔扈特人,于是俄国政府强行使土尔扈特人改变宗教信仰,断绝其与卫拉特蒙古各部之间的宗教联系。此外,彼得一世时期,沙俄为从文化风俗上改变土尔扈特,多次派掌握土尔扈特语的传教士在汗国内部传教,并肆无忌惮地给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人施加东正教的洗礼,制造了大量的宗教矛盾和纠纷,企图以暴力手段去除土尔扈特的文化与信仰,引起了土尔扈特部强烈的不满与反抗。
为了保持民族独立性,土尔扈特历代汗王加强了与清政府的密切联系。在阿玉奇执政时期,曾在代表清政府的图里琛使团访问土尔扈特时说,“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同蒙古衣服帽饰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36。可见土尔扈特与祖国的联系始终没有中断,而且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语言、服饰等文化风俗上与清朝政权的中原王朝保持着一致。
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曾多次向清廷表达回归的原因是:“俄罗斯不兴黄教,愿依大皇帝兴黄教之地,以安部众。”沙俄推行的文化政策,使土尔扈特人的民族文化岌岌可危,而“满蒙一家亲”“满蒙同亲”思想,相似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和历史上蒙古民族曾经入主中原是中国多元一体民族大家庭一份子的思想,使土尔扈特人与祖国拥有天然的亲切感,从而形成了土尔扈特部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三、土尔扈特东归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讲好东归故事,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37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历史事件印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土尔扈特部落几代汗王远在伏尔加河流域,但从未中断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中原王朝也从未因为土尔扈特部遥远,漠视该部的存在与交往,正是在这种不断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才促成土尔扈特东归的伟大历史,也影响了后来新疆蒙古族的分布及世居状貌。
美丽辽阔的草原是土尔扈特蒙古族成长的摇篮,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东归文化的重要依托。在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土尔扈特部群众形成的勤劳勇敢、热爱祖国等优秀的民族品格,植根于每一个土尔扈特部群众心中。今天,我们要挖掘东归历史资源优势,继续办好“东归节”、东归城市主题游等特色活动;从东归博物馆的文物中挑选具有鮮明东归特色的特征,进行文化创意开发,形成土尔扈特独有的特色和风格的文创产品,打造东归文化IP,实现文化资源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化,让东归精神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二)打造东归品牌,促进文化传承
土尔扈特部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当代蒙古族的文化品牌,东归文化包含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子,是东归文化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新时代繁荣东归文化事业,弘扬东归文化精神,有助于东归文化品牌建设,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将渥巴锡率领部众到达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日子 —— 6月23日定为“东归节”,并举办“首届东归节”纪念活动。此后,每年“东归节”期间,当地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东归精神。“东归节”逐渐成为巴音郭楞州和土尔扈特蒙古的文化品牌,围绕东归文化,英雄史诗《江格尔》、民族乐器托布秀儿、民族体育竞技等传统文化展演以及和静县打造的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在传播东归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也全面提升了巴音布鲁克景区的人文价值。
围绕“东归”的文艺创作以“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为主题,让优秀作品弘扬祖国河山、文化和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近几年,文化部门很好地将东归文化经典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创作出了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如电影《东归英雄传》、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土尔扈特婚礼》,骨雕技艺作品《融合》《东归》等一批文艺作品,大力颂扬东归英雄事迹,把爱国、团结、坚韧不拔的情怀深植于各族人民心中。这些优秀作品深刻挖掘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理念,结合时代使东归文化在新时代彰显出独特的价值,使东归历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写照。
(三)传播东归精神,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精神的土尔扈特东归精神,发挥东归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国际传播,不仅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而且对遍布世界各国的土尔扈特人来说,弘扬东归精神更加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共有叙事”。
土尔扈特部虽然大部分人随着渥巴锡一起回归了祖国,但是由于气候等原因,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未能跟随上大部队返回祖国,留在了俄国。事后俄国为了加紧对西岸土尔扈特人的管控,特派军队对其进行看管,禁止离开伏尔加河回归祖国,导致这批土尔扈特人至今留在了俄国境内并成立了卡尔梅克共和国。后来又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原因,留在俄国的卡尔梅克人逃往分散了到法国、瑞典、美国、蒙古等国家。土尔扈特部可以称之为世界性民族了,生活在国外的土尔扈特人遍布世界各地,总数有8万余人,而这些国家又恰好处在“一带一路”的关键位置。“一带一路”倡议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其沿线涵盖了不同的民族、宗教和文化。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在这些沿线国家之间寻求“文化共性”,“东归”史实及故事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共识的形成,从而进一步促成更多合作内容的达成。如何挖掘历史“共有叙事”,是提升国际传播力的重要研究课题。
文化凝聚认同。将土尔扈特东归的故事经典化,凝聚成为土尔扈特东归精神,再通过“一带一路”为路径的国际传播传递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与互信,减少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矛盾与冲突,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东归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好注脚,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绝佳案例,对“东归精神”的研究是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最好印证。
【本文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青年教师创新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土尔扈特东归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3192021011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央视网.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EB/OL].(2021-08-28).http://news.cctv.com/2021/08/28/ARTI5aLadaxABRZ-
VOeJ0cPel210828.shtml.
②张晓松,朱基钗,杜尚泽,徐运平. “十四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锲而不舍走下去”[N]. 人民日报,2021-08-27(001).
③赵毅.清政府对新疆土尔扈特部高层的安置及相关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04):84-93.
④林航,乔美玲.从土尔扈特部安置措施看清朝对蒙古诸部政策[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5):59-62+83.
⑤赵毅.清朝对东归土尔扈特等部设盟前的司法管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03):130-138.
⑥平平.清代东归土尔扈特部朝觐制度管见[J].西部蒙古论坛,2019(02):56-62+127.
⑦于洁茹.从文化视角分析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因素[J].西部蒙古论坛,2016(04):32-35+128.
⑧马国铤,牛海桢.试析清代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的原因[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12-17.
⑨裴杰生.准噶尔部的平定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原因探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26-30.
⑩张穆.厄鲁特蒙古新旧土尔扈特总叙[A]蒙古游牧记(卷14)[M].
11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M].马曼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2祁韵士.土尔扈特源流[A].西陲要略(卷4)[M].
13扎尔固齐是明末清初的一种官号,最早追溯至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源自于蒙古语,后為满语借用,意为“断事官”。
14帕里莫夫.卡尔梅克族在俄国境内时期的历史概况[M].许淑明,译.乌鲁木齐市: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15张晋峰.18世纪俄国对土尔扈特东正教化失败的地理因素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38(07):106-109.
16马汝珩,王思治.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及其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斗争[J].社会科学战线,1978(03):169-189.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张曙光.民族信念与文化特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杜平.新时期如何传承民族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2):85-86.
20玛德丽娃.东归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小议《和硕县志》的民族特色[J].新疆地方志,2000(03):7-9.
21白翠琴.土尔扈特东归精神形成历程新论[J].西部蒙古论坛,2009(01):30-37+126-127.
22马大正.东归精神永存——土尔扈特蒙古万里东归的启示[J].西部蒙古论坛,2009(04):14-18+126.
23吐娜.弘扬爱国主义的东归精神 维护祖国统一[J].新疆社会科学,2011(03):154-157.
24习近平.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9-28(002).
2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17.
26张伦阳,王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逻辑、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J].民族学刊,2021,12(01):10-18+84.
27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卷9)厄鲁特要略五.
28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卷13)厄鲁特要略五.
29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02):32-36.
30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17.
32安俭.论土尔扈特回归故土事件中的文化因素[J].西域研究,2003(02):95-100.
33郭胜利.从家族记忆到文化认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10.
34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399.
35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02-104+107.
36内达金,马汝珩.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及其重返祖国[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2):123-128.
37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爱国金句:“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EB/OL].(2018-09-29).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929/c164113-30320193.html.
作者简介:高娃,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刘壮,西北民族大学2020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