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中华》对国统区恶性经济事件的报道研究

2022-05-30宁叙通

新闻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统区红色中华媒体

【内容提要】在中央苏区时期,作为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喉舌”,《红色中华》对其对立面国统区的恶性经济事件进行了充分的报道。一是大量披露国民政府对底层民众的残酷剥削;二是密集报道白区面临的自然灾害;三是广泛宣传国统区深陷经济危机的囹圄。这些报道鲜明地体现了苏维埃红色媒体的性质,为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人民了解国统区的经济真相提供了窗口,并将丑陋的白色世界与朝气蓬勃的中央苏区进行了直观对比,增强了民众对苏维埃世界的向往,进一步提振了他们的革命信心,促进了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红色中华》这段独特的报道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从党报党刊角度探寻中央苏区关于对立面的形象建构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重要的历史视角。

【关键词】中央苏区  媒体  《红色中华》  党报党刊  国统区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就此开始。12月11日,在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仅成立一个月后,红色政权的“喉舌”——《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其是中国共产党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报,发行量最多时达四万多份。作为“全苏人民的喉舌”、中央苏区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与苏维埃政权联系群众的纽带,《红色中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苏维埃区域的人民群众搜集外部世界信息,报道、揭示了国统区的经济真相。从国民政府对民众的残酷剥削到天怒人怨、白区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灾民的痛苦挣扎,再到国统区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和频繁的工人运动,《红色中华》给苏维埃民众勾勒出了形象而又可恶的白色世界,从而将其与欣欣向荣的红色政权进行了鲜明对比,更加激起革命根据地的民众对苏维埃世界的向往,坚定了其革命信心,进而推動了苏维埃运动深入发展。

考察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更多的局限于《红色中华》舆论动员、《红色中华》涉外报道、《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红色中华》媒体监督等方面。本文关注的焦点在于以《红色中华》对国统区恶性经济事件的报道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其对立面的形象建构,以期丰富中共党报党刊史研究。

一、大量披露国民政府对底层民众的残酷剥削

国民党反动派政权是建立在对广大劳苦群众残酷压榨剥削的基础之上的,为全力进攻苏区、“围剿”红军,蒋介石政府把数额庞大的战争经费转移到了贫苦百姓的身上。从苛捐杂税到大举借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苏维埃权威媒体,《红色中华》对国统区反动派疯狂压榨人民的种种卑劣行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为革命根据地的民众描绘出了真实而丑陋的白色政权的嘴脸。

1933年,上海的国民党军阀官僚借“航空救国”为名,对民众大肆搜刮,“共计五十五万七千余元”。①这种情况在国统区已是屡见不鲜,广东方面,“在国民党军阀统治之下,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甚至于养鸭养狗都要纳税,工农群众的生活恶劣至极”,但军阀“不仅不加以丝毫顾惜,反而其剥削的程度日益加厉”,于8月份又借抗日之名在广州征收所谓“航空救国”捐,规定“凡本市之商店不论大小都必须按照营业牌照及营业税额缴纳百分之二,由八月十五日起开收,即一个月内收完”。②

在四川,“粮赋至民国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其他苛捐杂税则不必计矣”,“浙江之余姚,在国税,省税,县税,区税五个项目之下有田赋,茶捐,酒捐,烟捐,丝捐,国难捐,印花税,房税,清丈费,沙田税,屠宰税”等十四种之多,“而收税之警吏,更凶如虎狼”,“公家催款人员,打押并施,强迫缴纳,某县政府竟将乡农与老人备下之寿木衣衾,变价充供”。③手段之卑劣,令人瞠目结舌。

与此同时,南京国民政府还大发公债,加紧对民众的剥削。1933年7月14日,《红色中华》第94期第4版报道:“国民党南京政府决定最近发行煤业公债一千万元,据他们自己口头上说道和不久借的美国棉麦贷款,一样是为了发展实业,但实际上他们都是为了要充裕进攻苏区和红军的战费的,因此现在白区中已有广大群众起来反对国民党的这种无耻的剥削行为。”④9月,《红色中华》转载南京方面消息,为准备第五次“围剿”,国民党“最近又决定藉赈灾为名发行公债若千万,以便更残酷的向苏区和红军进攻,同时更可以欺骗一部分落后群众以为国民党还注意到救济灾民呢”。⑤1934年1月1日,《红色中华》发文披露,“国民党的财政最近已困难到极点,现又在华北,浙江等地大发公债:在华北已藉口救济战区发行库券数百万元,浙江,江西两省又藉口建筑玉萍铁路发行公债三百万元。在国民党的这种不断的剥削下白区民众的生活更加痛苦了”。⑥

南京国民政府对底层民众的搜刮压榨激起了广大民愤,国统区的一些群众自觉加入到反对国民党残酷剥削的斗争中。在扬州,“农民反对清查田赋,几次大闹扬州城,国民党县市党部及县政府,均被捣毁”。⑦1933年,“国民党军阀对厦门各商店,一律增加税额四成,遭受厦门商界的一致反对。国民党军阀不顾一切,即令厦门公安局将厦门商会会员扣留,二月十九日遂引起厦门全市大罢市,商人表示坚决反对”。⑧上海闸北贩卖蔬菜的农民,“因小菜场(国民党指定的卖菜场所)收捐过重,便纷纷离开菜场,在马路上兜售”,国民党为增加杂税收入而逮捕菜贩,“全体菜贩和他们的家属约四千余人便立即集合起来,包围该区公安局,并夺得警察的步枪数支。附近商店,也因事态扩大,全体罢市了。”⑨

苛政猛于虎,国民政府对广大民众的疯狂剥削、压榨终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成为自己的“掘墓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红色中华》对国统区人民面临的残酷剥削的相关报道,必然会在苏维埃世界引起强烈反响,进而增强苏区民众的革命信心,为中国共产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密集报道白区面临的自然灾害

在国民党反动政权疯狂给民众加压的同时,白区的一些地方也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天灾叠加人祸,使得广大劳苦人民流离失所,有些灾区饿殍遍野,惨不忍睹。《红色中华》对国统区的这些残酷真相进行了一系列专题报道,为中央苏区的群众讲述了这些极其悲惨的事实,将白区与苏区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直观地传递给了苏维埃民众。

1932年4月28日,《红色中华》登载《河南灾民惨状》一文,详细报道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受灾群众。“据开封通讯:河南遭受水灾并不亚于湖北湖南,最近又值春荒,灾民痛苦的惨状,更不堪言譬”,例如“上蔡汝河与洪河地方,去岁大被水灾,半饿死的灾民,因粮食缺乏,争食水藻,凡河,溪,池,沼,均有豪绅地主以及富农派人昼夜看守,不准饥民偷采”,“在西华之东夏沈邱等处,均公开论斤出售青年妇女,闻每斤约值制钱一千左右”。⑩

临近河南的安徽北部地区,情况也不甚乐观。“该地居民,冻死饿死,以及因饮食不良而致病死的,盈千累万,吃树皮草芒是很普遍的现象,而且有些地方,连树皮草芒都吃光了,在那边人吃人,闻泗州方面,饥民饿得没有办法,甚至吃死小孩之尸,每日死者,达数百人”。11“安徽、河南、湖北论斤出卖儿女等事,成为普通现象,闻淮阳,项城,西华一带,在市上哭着叫卖子女,破箱、木柜、犁耙等耕具的非常多,饿死路旁无人埋葬的,简直是横尸遍野,争食桐花、榆叶、柳叶、豆油渣和水藻等而中毒死了的,更不知其数,田野的青苗,亦早已吃得干干净净,此外,易子为食的惨状,亦是非常多,闻湖北沿江一带,就有三十多万灾民”。12

陕西自1932年冬天开始,“数月之久,滴雨未下,灾象又趋严重”,灾民“饿死者每日不下数万人,真是惨不忍闻”,“干县,扶风,兴平,宝鸡,凤翔临潼等,家家断炊,户户绝粮,饥民所在皆是,他们卖女鬻儿,流离失所,悲惨已极”。13

1933年夏天,白区多地发生严重水患。“河北省在连日阴雨以后,滹沱河决口,淹没了数百村,群众被水淹毙者不计其数,牛马房屋,俱被大水吞没,同时其他各河水势也增涨甚高,永定河因山洪暴发,水势尤烈”14。浙江“钱塘江水续涨,沿山各县山洪暴发,桐江,桐廬,富阳,兰溪,龙游,衢州,各县城均水满为患,全省交通已完全停顿”。15在汉口的许多地区,“江水具已淹上各街道,水之深度自二寸至五寸不等。一般贫民苦力寻觅工作益形困难,都叫苦连天了”。16

国统区的广大灾民在生死线上徘徊,而国民党政权的救济措施并不到位,引起这一底层群体的普遍不满,其压抑已久的怒火迸发了出来。1932年,“十二月十八日申报载,河南灾民一千二百余人,到南通要饭吃,国民党即派大批武装军警,前去镇压,并驱逐他们出境,闻灾民即时严厉拒绝,并将港口停泊船只,全数打毁,实行大骚动”。174月28日,《红色中华》报道:“皖北灾民,迫于饥饿,绝食数日,各地迭次发生抢粮食米的事情,前月七日在皖北盱眙县境内,泊有米舶数百只,该地附近饥民,蜂拥至船仓,分抢谷米,致与保卫该舶之武装,发生械斗,死伤甚众。”18江苏无锡一带的农民不堪忍受苛捐杂税,“团结起来组织抢米分粮队,在无锡七八等区的地主土豪的家里,抢米分粮,打乡长,土豪地主,此呼彼应,差不多遍及全县”。19

灾民们的熊熊怒火已被点燃,国民党对这一群体生死的不管不顾终将会使得自己建立的政权轰然倒塌。人心向背关乎着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历经磨难而不衰的“执政密码”。

三、广泛宣传国统区深陷经济危机的囹圄

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蔓延全球。在这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极强的经济大萧条中,国统区也未能幸免于难,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工业行业就是纺织业。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一些西方国家为转嫁危机,纷纷向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国统区纺织业遭遇市场萧条和产品大量积压等严重困境,经历了长时期的持续低迷。在此外部经济环境下,中央苏区官方权威媒体《红色中华》以纺织业为视角,大量报道国统区遭遇的经济困境,加大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力度,从而提振苏区人民参与苏维埃革命的信心。

在江浙沪地区,“上海双宫丝厂一百十三家,差不多全部倒闭,勉强开工的,只有两厂,而且这开工的两厂,亦仅制造该厂所积存下的陈茧,失业工人的人数,只上海与无锡二埠,就有二十多万人,以每人工资按日平均四角计算,工人损失的总数,每天就在八万元以上”。201933年5月,《红色中华》转引杭州方面消息:“杭州绸织业因受农村衰落,金融枯滞,及北方与国外销路断绝等影响,全市机户六千余家,大小绸厂,百三十余家,势将大部停工,有二三万工人,即将变成失业军,浙省绸织丝业的全部崩溃已在目前”。21到了1934年1月,国统区的经济形势仍然是阴霾不散。“上海六十五家丝厂,在近一月来已关门六十三家,共余二家也在风雨飘摇中准备关厂。六万丝厂工人已完全失业,赤色工会正在组织丝厂工人进行要求救济的斗争”,并且“浙江全省丝厂以时局影响,外销几乎一点都没有,现丝价每担成本占九百三十元的,而卖价仅值成本的半数,情形非常恶劣,一般人预料在本年阴历年前将永无转机,全省各埠所仅存的丝厂都已全部停开了”。22

经济危机引发了大规模的工人失业,这些束手无策的工人们揭竿而起,纷纷掀起对国民党政权的反对斗争,许多城市都爆发了工人游行示威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时间风雨飘摇。《红色中华》作为红色政权的“喉舌”,迅速地捕捉到了这一讯息,积极宣传、广泛报道,向广大的苏区人民传递白区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振奋中央苏区人民的革命士气。

1932年4月21日,《红色中华》第18期第3版刊文《上海失业工人准备示威》,其中介绍了:“上海二十多万的失业工人,他们最近不但作经济上的斗争,而且作政治上的斗争,积极参加反日反国民党的革命运动,因此,国民党大加拘捕,但失业工人并不因此而害怕,他们更热烈的组织大规模的示威运动。”239月27日,第35期第6版转引上海路透社23日消息:“虹口纱厂工人九百余人,今日罢工要求改善待遇,缩短工作时间,并恢复一二八前之工资,资本家对于工人要求,全不答复,形势严重,关系纱厂十二家”。24上海涛记云裳两丝织厂“全体工人为生活逼迫,忍无可忍”,要求复工并将资本家包围,后“国民党的大队警察赶到,冲入重围,救护资本家,工人见警察如此行为,更加愤怒,群众向警察冲去,双方激斗”。25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内部加紧剥削民众的环境下,外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又给了国民党政府当头一棒,经济形势濒临崩溃,白色政权愈发飘摇,已无回天之力。甚至自称是三民主义传承者的国民政府在南京长时期没有下雨的情况下,“举行念经求雨,派了大批和尚道士,在南京清凉山,鸡鸣寺,雨花台,陵园等四个地方举行,并向民众募捐打醮”26,真让人哭笑不得。

四、结语

从苛捐杂税到大举借债,国民政府将沉重的税负压在了百姓肩上。屋漏偏逢连夜雨,国统区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催生出了规模庞大的难民群体,而国民党政权对此熟视无睹,赈灾也是敷衍塞责,各地随之发生灾民骚乱。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肆虐全球,白区经济遭遇持续阴霾,工人失业,社会危机被频频触发。在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其对立面的中央苏区的“喉舌”《红色中华》瞄准时机,连续广泛深入报道国统区的经济真相,从国民党对民众的残酷剥削、白区的自然灾害再到深陷其中的经济危机,这些报道为红色政权的民众了解真实而丑陋的国统区提供了窗口,进一步勾起了苏区民众对苏维埃世界的向往,提振了苏维埃民众的革命信心。

党报党刊和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党百年辉煌奋斗历程的报道者、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红色中华》这段独特的报道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从党报党刊角度研究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其对立面的形象建构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重要的历史视角。此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报党刊既是中国革命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来源,又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因此,学术界需要充分重视这一领域,这对于深化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新闻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治理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BDJ04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五六十万元又给国民党搜刮去了![N].红色中华,1933-04-14(04).

②广东军阀新的剥削方法[N].红色中华,1933-09-27(04).

③最近半年来白区的农民斗争[N].红色中华,1933-07-11(06).

④国民党加紧剥削 发行二千万煤业公债[N].红色中华,1933-07-14(04).

⑤国民党又将发行公债[N].红色中华,1933-09-30(04).

⑥国民党又发行公债[N].红色中华,1934-01-01(04).

⑦扬州农民反对清查田赋 打毁国民党党部县政府 农民被捕的约三百余人[N].红色中华,1932-11-21(04).

⑧厦门大罢市[N].红色中华,1933-03-15(04).

⑨上海闸北菜贩包围公安局[N].红色中华,1934-04-05(04).

⑩河南灾民惨状[N].红色中华,1932-04-28(03).

11安徽北部灾民惨状[N].红色中华,1932-06-02(03).

12国民党统治下灾民惨狀[N].红色中华,1932-06-09(03).

13陕西灾情益趋严重[N].红色中华,1933-05-20(04).

14华北各地又闹水灾[N].红色中华,1933-06-17(04).

15浙江湖北也闹水灾了[N].红色中华,1933-06-23(04).

16汉口市水淹街道[N].红色中华,1933-07-02(06).

17河南灾民大骚动[N].红色中华,1932-01-13(03).

18安徽灾民因抢米发生械斗[N].红色中华,1932-04-28(03).

19江苏无锡农民抢米分粮[N].红色中华,1932-07-28(03).

20江浙各埠丝厂大倒闭[N].红色中华,1932-06-23(04).

21又是一批失业军[N].红色中华,1933-05-14(04).

22在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丝业的破产[N].红色中华,1934-01-10(04).

23上海失业工人准备示威[N].红色中华,1932-04-21(03).

24上海纱厂工人罢工[N].红色中华,1932-09-27(06).

25上海丝织厂失业工人大示威[N].红色中华,1932-09-27(06).

26崩溃死亡中的国民党统治[N].红色中华,1934-07-05(04).

作者简介:宁叙通,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国统区红色中华媒体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民国后期国统区选举诉讼程序研究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人民广播事业的雏形——红色中华新闻台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