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情引导策略

2022-05-30李思敏张洪伟

新闻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舆情引导天津

李思敏 张洪伟

【内容提要】共情传播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成功实践,是当代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经验。本文基于共情传播的内在机制,发现以天津抗击奥密克戎报道为例的主流媒体舆情引导策略,体现在共情情境的构建、共情内容的传播两个方面。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引导策略,必须以情感作为说服与动员的工具。首先要建立理性与共情兼具的对话机制,其次生产有“温度”的共情内容以达到社会情感共振,最后借助融媒平台建设共情渠道,从而塑造社会情感共同体,实现宣传效能,为新闻事业的情感性实践添砖加瓦。

【關键词】共情传播  舆情引导  奥密克戎  天津

奥密克戎变异株给我国抗击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天津是我国首座发生奥密克戎疫情的特大型城市。2022年1月8日,天津首次发现奥密克戎病例,一周后就有200多人确诊,疫情来势汹汹。1月21日,天津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历经14天实现阶段性社会面清零。在这一阶段,天津主流媒体通过对情感元素的征引,使共情传播策略成为引导舆情的重要途径,这对打赢疫情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共情强调个体间的情绪投射。在心理学上,共情通常被解释为“个体基于对另一个人情绪状态或状况的理解所做出的情感反应”①。在新闻传播中,“以情动人”经常会取得“以理服人”所达不到的效果。本文以2022年年初天津媒体抗击奥密克戎报道为例,对主流媒体的抗疫报道与舆情引导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共情”是如何塑造社会情感共同体并在公共舆论中发挥作用的。

一、情境与内容:天津抗击奥密克戎报道中的共情逻辑

天津抗击奥密克戎行动有其特殊性。第一,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隐秘性决定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紧迫性。第二,天津作为首都的政治 “护城河”,必须防止疫情外溢,抗疫任务具有非常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而,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不仅要使新闻速度跑赢疫情传播速度,满足市民的疫情信息需求与服务,还要塑造公众情感、凝聚社会人心,从而调动公众普遍的情感体验,为全社会抗击奥密克戎的积极行动打下情感基础。情境、内容构成了共情传播的条件,②在天津抗击奥密克戎报道中,共情传播在这两方面都做出探索。

(一)共情情境:搭建抗疫报道的时空路径

情境是指个体所处环境的状态,特定时空场域的状态作为一种理解系统,“能够影响或决定个体的情感、情绪及认识、判断”。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社会秩序稳定面临威胁,群众生活普遍受到影响。由此,天津抗击奥密克戎疫情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共克时艰”的情境,社会普遍的情感体现为如何取得抗疫的完全胜利,从而使生活回到正轨,“硬刚奥密克戎”表达的正是这种共情。媒体通过时空搭建起独特的叙事结构,使致敬、坚守、点赞、感谢等相互性情绪导入公众的共情机制中。

此次天津媒体疫情报道的叙事框架抓住当下的共情情境,报道内容以还原一线、直击特定时空为背景,通过向公众提供高密度的信息内容,再现抗疫的特定场域,使不同个体产生“迎战”“备战”的共同情感。

时间方面,体现为疫情报道的“以快制快”。1月8日发现疫情后,海河传媒中心的津云新媒体采访团队于次日凌晨4点便已就位,深入核酸检测现场,推出首次大筛7点开始后仅仅半个小时,就发布了全市首篇关于核酸检测的综合现场报道《直击大筛首日:不到凌晨5点,有孩子骑着玩具自行车排队检测》。天津主流媒体抓住特殊的时间节点以营造共同抗疫的社会氛围,大量使用“凌晨”“连夜”“零点”等词语,如天津广播《直击|采样6.9万人!西青“大筛”连夜进行!》、《天津日报》《战役日记|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今晚报》《真快!“四筛”采样过千万用时缩短至4个半小时》等,强调了事态紧急、任务量大、持续性长的时间背景,再现了居民群众全力配合、志愿者和医护人员闻令而动的全员大筛现场,体现了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时间紧迫性。这些报道及时再现了高效从容、勠力同心、坚守奉献的大筛现场,使全城市民普遍沉浸在津城速度与温度的共情中,从而也使“倾城而动”的天津于短时间内迅速凝聚起“硬刚奥密克戎”的共同情感。

空间方面,天津媒体的疫情报道关注封控区、管控区等不同地点的场景氛围,通过刻画同一空间的不同人物、不同空间的相同群体,搭建了共情的丰富场景。抗击奥密克戎报道在天津多个区域进行,这些报道不仅融合了不同个体视角与社会基层的视野,也展现了不同空间的相同故事,它激活了个体情感,引发群体共鸣,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舆情效应。

从个别空间的叙事来看,多样的人物群像塑造再现了真实温暖、秩序井然的管控区场景。1月8日,随着天津市津南区两名患者的确诊,一场与疫情的战斗在津南区首先打响。津云1月9日上午发出的重要报道《天津迎战奥密克戎,管控区里的24小时》,详细呈现了“逆行者”志愿者包括大学生、党员、普通居民等的工作场景,不失为天津高效、精细化抗疫行动的缩影:一切工作看起来琐碎而平淡,但它直接呈现了凡人守望相助的力量,使市民融入抗疫情境,感受到基层人员的坚守,从而自发进入“举城同心”“生命至上”这一共情情境中。

从整体空间的叙事来看,天津媒体记者深入16个区直击全员大筛,呈现了“倾城而动”的整体抗疫格局。一方面,媒体围绕抗疫的共同考验进行报道,当处于同一情境的另一个体接受到来自他者的情绪表达便会“自发地产生情绪上的唤醒,并形成与他人同样的情绪体验”④,如津云精编镜头作品《硬刚“奥密克戎”的天津,这些瞬间,你破防了吗?》,汇集各地区抗疫工作场景,用镜头语言讲述感人细节,营造了“全员披战衣”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主流媒体积极策划,适时刊发评论文章,用情感性话语肯定、赞扬参与抗疫的人员,如《天津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津云的《【说说】虽然“奥密克戎”,但介儿是天津!》等,展现了普通人抗疫的共同经历和挑战,建立了不同个体的情绪共通点,使正能量得以涤荡疲惫的社会情绪,为凝聚津城共识、建构科学高效抗疫的城市形象添砖加瓦。

(二)共情内容:从情绪共振走向认知共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舆情引导工作必须重视人民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新闻报道。有研究者指出,在充分肯定民众的共情心理在舆情事件中的作用基础上,寻找有效的切入点进行议程设置,开展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⑤结合疫情各阶段的突出任务和公众的情感表达特征,可以认识到共情传播在疫情不同阶段的任务有所不同。

及时、主动、充分地公开信息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为关键的应急性措施。⑥疫情前期,信息呈现杂乱无序的状态,共情传播的任务以“稳定公众情绪与心态为主,有效地追求传达事件信息与管控措施”⑦。天津于1月8日23时举行第163场新冠肺炎防控新闻发布会,截至4月5日,天津媒体推出新闻发布会达19场。1月9日,《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广播电视台、津云等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推出抗疫报道作品,统一抗疫步调,坚定全市筑牢防控网的信心。仅对“津云”微信公众号进行搜索,1月8日至15日8天内共发布新闻稿200余篇。准确、透明的信息大大减少了公众焦虑、恐慌的情绪,避免网络谣言滋生。

疫情中期的问题与矛盾集中显露,此时共情传播的阶段性任务以“调和公众情绪、解决意见矛盾为主,助力社会治理部门的抗疫工作”⑧。天津抗击疫情系列报道涌现了丰富的共情内容,激起社会范围内的讨论,实现了个体在群体层面高频的情绪共振。

一方面,在信息纠偏的过程中,媒体积极搭建与公众对话的平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第一,针对舆情热点,媒体积极对意见进行疏导,从意识形态上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面对网络负面舆情,津云推出《网传“天津核酸大筛志愿者给老人下跪”?真相来了!》《网传“一男子被困津南停车场?”真相是这样的》等报道,回应社会关切,有力调和了公众情绪,并于无形中统合了官方、媒体和公众的意见。第二,共情内容还通过官方意见领袖传达到受众手中,《天津日报》、天津广播等媒体相继推送了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院士张伯礼等专家的疫情研判信息,向公众普及新型毒株的科学知识,起到提振社会情绪、稳定群众心理的作用,在与“迎战”“硬刚”等主流话语的互动中,唤起公众的社会身份并参与到抗疫行动中。

另一方面,情感元素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运用,有助于实现共情传播效能的同时,也彰显了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规律的把握。⑨张志安认为,“情感模式的运用能够提高党媒的网络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增进网民群体的参与、强化公众的国家认同。”⑩天津媒体根据共情传播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容以调适现实动态,从而更有效进行舆情引导。《天津日报》的作品《每一个你,都是最亮的“星”──全城大筛首日感受津城速度与温度》、《今晚报》视频作品《武清时刻,暖心瞬间!致敬冲锋的你》、津云海报《直击大筛首日“天津麻花”拧在一起无比强大》、津云短评《硬刚“奥密克戎”,天津感谢有你!》、河东区融媒中心推出的天津快板《决战病毒》,都是情感性新闻报道。对天津抗疫行动的真实事件进行报道,能够普遍唤起人们情绪的共鸣,互联网则进一步激發了共情的表达程度,这有利于扫除信息疫情的阴霾,坚定公众取得抗疫胜利的信心。

2022年1月21日,天津宣布“社会全面清零”,天津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共情传播进入疫情的后期阶段。1月22日,新华社天津分社推出抗疫追踪报道《战役|争分夺秒六昼夜,一场34万余人的“大追踪”!》,呈现了天津高校基层工作者为防止疫情外溢所作的努力。随后,《天津日报》以头版《生命至上 众志成城》记录了天津抗疫的阶段性成效,《今晚报》推出了《一图读懂!硬刚奥密克戎,天津用了这些新招儿》,天津广播电视台策划了电视报道《全城大考 阻击奥密克戎》,这些总结性报道使人们对于新型毒株的认识趋于理性,有助于形成公众坚守抗疫的身份认同。

总体上,此次疫情报道的内容,达到了从浅层的情绪共振转向深层的认知共鸣的传播效果,公众、媒体与党政部门的信息生产传播在情感和立场上产生了多重共振,一方面推动“天津迎战奥密克戎”“天津硬刚奥密克戎”等正面舆论议题的形成;另一方面主流媒体话语体系的搭建,积累了主流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而促进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二、探索与启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用好共情传播的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引发舆情的重要触点。王平、谢耕耘认为,公共事件舆情的演变基本过程包括发生期、扩散期、消退期三个阶段。11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传播源头不明、传播速度极快,疫情防控自然成为舆论焦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阶段,舆情很难保持稳定,恐慌与负面情绪传播容易导致群体极化。即使新媒体已然成为社会舆论场的重要信息来源,但传统媒体优势仍在,在网络舆情的二次舆论的意见市场中扮演重要的发声者。因此,主流媒体运用共情传播策略,把握公众情感走向,能够形成统一的意见市场,进而引导公共舆论的走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包括主体、内容、渠道,12下面从这三个角度论述共情传播的具体策略。

首先,公共舆论引导有赖于对话机制的建立。就舆情事件中的传播主体而言,包括政府机构、媒体、意见领袖、公众等。胡百精认为,在危机事件中,无论是事实层面的事态应对与损害控制,还是价值层面的道德救赎与意义重构,皆仰赖于多元主体的对话、讨论和协商。13这意味着建立对话机制的重要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媒体的主要功能是报道事实、揭示真相,因而要强化媒体对疫情的社会预警功能,让媒体在公共对话和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14因此,要在疫情报道中发挥媒体的作用,不仅要关注舆情热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机制,使多元主体共同聚焦于解决问题和摆脱危机的建设性话语,还要建立“贴近人心”的理性对话机制,将公众话语纳入议程设置中,重视公众的情感诉求、价值诉求,构建情感共同体。

其次,生产有“温度”的共情内容以达到社会情感共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话题庞杂,新媒体平台成为抗疫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漫画、图文、音视频、AI播报等多种信息载体使天津抗击奥密克戎报道更立体,其中的原创报道、特色内容产品,是凝聚人心、引导舆情的核心着力点。有学者认为,在内容生产逻辑上,媒体必须在主流与市场之间寻找平衡,同时抓好“重点内容”与“热点内容”的生产。“重点内容”是指与抗疫工作相关的党政措施,“热点内容”指的是民众在疫情期间所关心的事件和问题。15这种内容生产的逻辑,既寻求“重点内容” 的软着陆,基于人本主义设置情感性议题激发情感共振,聚焦于理性与共情兼具的新闻内容生产;又构建“热点内容”的传播路径,基于个体叙事、群体画像形成认知共鸣,使新闻以贴近人心的形式传播,为引导公共舆论打造共同的情感基础。

最后,要借助融媒平台打造立体化传播格局,建设共情渠道。“新科学思想和新技术对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产生的影响使新兴媒体得以迅猛发展,整个传媒生态发生深刻改变。”16融媒技术的应用,使主流媒体形成了新的传播矩阵。“多管齐下”的传播路径有助于主流媒体率先抢占舆论阵地,基于共情表达建立情感储蓄池,为凝聚共同体积蓄个体能量、提供社会行动力。多维信息和深度评论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客户端等多种渠道下沉,可以促进党政部门、主流媒体、社会民众的多维互动。

三、结语

天津市在迎战奥密克戎阶段中所采取的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策略,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对中国新冠疫情报道理念的探索。天津媒体运用情感性内容进行网上网下一体化传播,对于构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理性对话机制,凝聚抗疫共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基于事实的逻辑引导舆论,适应共情传播,能够更好地践行“四力”,发挥主流媒体塑造共识的重要责任。

【本文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项目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陈武英,刘连启.情境对共情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1):91-100.

②③赵建国.论共情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6):47-52.

④⑦⑧劉海明,宋婷.共情传播的量度: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共振与纠偏[J].新闻界,2020(10):11-21+31.

⑤郭蓓.融合传播时代网络舆论引导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践行——基于共情理论的思考[J].现代传播,2019,41(08):56-59.

⑥14张文祥,杨林.多元对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传播治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24-30.

⑨黎藜,吴嘉恩.主流媒体从叙事到融情的共情传播策略研究——以《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传媒观察,2021(08):35-41.

⑩张志安,黄剑超.融合环境下的党媒情感传播模式:策略、动因和影响[J].新闻与写作,2019(03):78-83.

11王平,谢耘耕.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J].现代传播,2013,35(03):63-69.

12潘方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29-33.

13胡百精.公共协商与偏好转换: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实验的公共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7(04):21-38.

15张毓强,张开扬.主流媒体内容生产:逻辑、空间及其内在张力——以新华通讯社防疫抗疫报道为例[J].现代传播,2020,42(06):43-50.

16韩世峰.建设新兴媒体 提供集成服务——新华社新媒体报道策略探究[J].现代传播,2013,35(10):156-158.

猜你喜欢

舆情引导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战“疫”必胜!
天津卷
《天津造纸》征稿启
《天津之眼》
积极回应社会舆情 有效开展建设性监督
天津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2011至2015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研究综述
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