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区治理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5-30吴尚选侯志媛邬瑶怡朱金帝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5期
关键词:新格局影响因素

吴尚选 侯志媛 邬瑶怡 朱金帝

摘要:居民对社区治理“满意不满意”是衡量社区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是影响“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因素。对天津市西青区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共4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查阅文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天津市西青区城乡社区治理的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88.5%的居民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满意度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之间,属于“基本满意”水平。其中,影响城乡社区治理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民意参考程度、办事便捷程度、工作人员作风、道路交通水平、环境卫生水平、安全保障水平等。

关键词: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社区治理满意度;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要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进一步指导社区建设,助推基層实现科学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基层活力,2017年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在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组织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指导基层建设社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天津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相关意见,在老旧小区改造、生活环境改善、绿色社区创建等各个领域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力争实现各领域全覆盖。社区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的关注点落脚在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治理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上,结合天津市西青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开创了社区治理研究的先河,在19世纪末,滕尼斯作为德国社会科学家第一个提出了“社区”的概念。1915年,“社区发展”理念这一名词首次由美国社会科学家法林顿提出。开辟了社区发展的探究历程。目前国外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维度主要可归结为如下方面。

一是针对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社区权利理论”认为,在社区治理中,权利起到很大作用。但社区运行中的重大决策不是由社区管理者决定,而处于基层的人民群众才是影响各大决策是否能够被执行的决定性因素。二是针对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如斯托克提出的“中央——地方——民众”多方合作协调社区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使得原本散乱的组合有机结合,实现了社区高效能治理。三是针对社区治理实践的探索。这一探索包含美方自治社区治理,日本合作型治理等。

2. 国内研究综述。

19世纪30年代,费孝通在翻译《社区与社会》时第一次将“社区”一词引进国内,近几十年来,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变革,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国内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聚焦于社区组织和运行机制研究、社区功能和服务的研究和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这三个领域。

(三)研究意义

从已有文献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对于社区治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和社区治理与满意度的关系探索较少。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居民对于社区治理的满意度情况,提炼影响社区治理满意度的因素,一方面填补了对于这一领域研究的文献的空白;另一方面为基层工作者处理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特别是为我国存在的大量“村改居”型社区的基层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以更科学的方式建设社区。

二、西青区社区治理满意度的调查

(一)样本确定方法

由于本文调查范围为天津市西青区,总体样本十分庞大,因此最低样本量主要受到置信水平与误差的影响。根据样本量确定公式:

在前提为“N是样本量、Z统计量的值是1.96、抽样比例p是0.5、极限误差e是6%”的情况下,由式(1)确定公式计算得到样本量N最少为267份。考虑到有效问卷率与误差,故实际抽样数量最少为最低样本量的1.2倍,即321份。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21年7月~8月期间,文章作者组织10名志愿者赴天津市西青区社区内入户调查、深层访谈、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后,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根据调研的实际需要,调查问卷设计了“基本信息”、“科学民主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共4个角度20个问题。根据西青区社区类型及其分布特点,问卷样本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得到。本次调查实际问卷400份,实际回收400份问卷,对所回收问卷进行筛查,得到有效问卷354份,有效问卷率为88.50%。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根据前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问卷结构与分析需要,提出4个假设。

假设1:个体特征影响社区治理满意度;

假设2:科学民主管理影响社区治理满意度;

假设3: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区治理满意度;

假设4:社区基本服务影响社区治理满意度。

(二)模型构建

根据研究假设,文章作者从个体特征、科学民主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基本服务四个方面构建社区治理满意度实证模型,模型的函数形式设定为:

其中,s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介于0~1之间;indi、polj、bask、serl分别代表个体特征、科学民主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基本服务几个因素变量。

(三)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使用李克特五点计分的方法设计,社区治理满意度属于有序多分类变量,文章作者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为:

式中,p■为因变量,即居民满意度发生的概率;i代表第i个样本居民;Xj为自变量,包括indi、polj、bask、serl等方面的16个变量;βj为待估系数。

(四)变量设置

文章作者对农村社区治理信息化村民满意度回归模型中的各个变量进行定义、赋值并对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方向进行预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为正、负和不确定,分别用+、-、+/-表示),具体为:

1.居民满意度(Y)设为因变量,取值范围“非常不满意=1,不满意=2,一般=3,比较满意=4,非常满意=5”,预期方向“/”。

2.个体特征部分:性别(X1)设为自变量,取值范围“女=0,男=1”,预期方向“+/-”;年龄(X2)设为自变量,取值范围“20岁以下=1,20~39岁=2,40~49岁=3,50~59岁=4,60岁以上=5”,预期方向“+/-”;受教育程度(X3)设为自变量,取值范围“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3,大学及以上=4”,预期方向“+”;职业(X4)设为自变量,取值范围“无工作者=1,体制外工作者=2,体制内工作者=3”,预期方向“+/-”;政治面貌(X4)设为自变量,取值范围“非共产党员=0,共产党员=1”,预期方向“+”。

3.科学民主管理部分:民意参考程度(X6)、事务公开程度(X7)、事务公开效果(X8)、办事方便程度(X9)、反映问题渠道多样性(X10)、反映问题渠道畅通性(X11)、工作人员作风(X12)均设为自变量,取值范围均为“非常不满意=1,比较不满意=2,一般=3,比较满意=4,非常满意=5”,预期方向均为“+”。

4.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道路交通水平(X13)、环境卫生水平(X14)均设为自变量,取值范围均为“非常不满意=1,比较不满意=2,一般=3,比较满意=4,非常满意=5”,预期方向均为“+”。

5.社区基本服务部分:文化娱乐水平(X15)、安全保障水平(X16)均设为自变量,取值范围均为“非常不满意=1,比较不满意=2,一般=3,比较满意=4,非常满意=5”,预期方向均为“+”。

(五)计量结果与分析

在对354份问卷进行整理和赋值的基础上,文章作者借助spssau统计软件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操作上,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政治面貌等分类变量设置为虚拟(哑)变量,得到经整理后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假设1在个体特征部分得到验证。性别(X1)、年龄(X2)、职业(X4)3个变量未能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其原因可能是社区治理中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在男女差别、老少差别、职业差别这些个体特征层面不明显。受教育程度(X3)、政治面貌(X5)2个变量均通过回归模型的线性检验,且回归系数的符号是“+”,且验证假设预期,这说明这些变量均对社区治理满意度产生正相关显著影响。

假设2在科学民主管理部分得到验证。反映问题渠道多样性(X10)、反映问题渠道畅通性(X11)2个变量未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其原因可能是在社区治理的事件中,居民作为其中的主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对反映问题关心程度较低,更多的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民意参考程度(X6)、事务公开程度(X7)、事务公开效果(X8)、办事方便程度(X9)、工作人员作风(X12)5个变量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的符号是“+”,验证假设预期,说明这些变量对社区治理满意度均产生正相关显著影响。

假设3在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得到验证。道路交通水平(X13)、环境卫生水平(X14)2个变量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符号是“+”,验证假设预期,说明这些变量对社区治理满意度均产生正相关显著影响。

假设4在社区基本服务部分得到验证。文化娱乐水平(X15)、安全保障水平(X16)2个变量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的符号是“+”,验证预期假设,说明这些变量对社区治理满意度均产生正相关显著影响。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以天津市西青区354份居民调查数据为样本,具体分析了社區治理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 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2. 不同因素对社区治理满意度有不同的影响。性别、年龄、职业、反映问题渠道多样性与畅通性5个因素对社区治理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民意参考程度、办事便捷程度、事务公开程度与效果、工作人员作风、道路交通水平、环境卫生水平、文化娱乐水平、安全保障水平11个因素对社区治理满意度呈正相关显著影响。

3. 不同因素对社区治理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就正相关因素而言,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环境卫生水平、事务公开效果、政治面貌、道路交通水平、事务公开程度、民意参考程度、工作人员作风、安全保障水平、办事便捷程度、文化娱乐水平、受教育程度。

(二)主要建议

以提高社区治理满意度为切入点,围绕构建继承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目标,文章作者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论,针对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社区治理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坚持党建引领,开创多元主体共治新格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是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的根本保证。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提升居民政治水平,对提高居民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一是健全党建引领格局,责任到人,落实到位,通过社区治理网格化,使党组织深入到社区的神经末梢;二是提高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真正将社区当作自己的家;三是营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促进居民与基层工作者以平等互鉴、协商共建的态度协同治理社区。

2. 提高社区安全保障,创新社区安全治理。社区稳定有利于促进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保障水平对于维持社区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一是要规范社区的安全保障制度,健全体制机制,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二是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建立适用于本社区的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3. 打造过硬领导班子,因地制宜求发展。领导班子是一方之长,要谈发展,顾大局。在品性觉悟上:社区的领导者要坚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将群众事当紧要事,将社区事当家务事。加强党性修养,抵制诱惑,一心为民。在领导能力上:第一,班子成员要因地制宜,善于抓大方向,掌全局。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结构必须与所处地的自然环境相契合,真正做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旅则旅。这要求领导班子具备长远独到的眼光和对上级政策的独到解读,结合社区特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家”的特色发展道路。第二,尊重社区居民意见,提高居民办事便捷度。在制定重大决策时,要将民意作为施行决策的重要参考指南。

4. 引进社会企业,政企共创美好社区。为加强社区环境卫生建设,提高社区道路交通水平,目前多数社区选择由政府出资,向社会购买环境维护、绿化种植等服务。然而在社会组织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社区资金匮乏的情况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将大打折扣。成都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该意见明确定义了社会企业的概念,简言之为前期由党委政府引领培育扶持的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区利益为宗旨的企业。借鉴上述方法,基层领导班子可以大力推进社会企业服务项目在社区落地,鼓励居民入股成立社区公司。这样一来居民既是社区公司的股东又是该公司项目下的消费者,各方利益环环相扣,无论是环境卫生建设还是道路交通方面,项目的落地和维护都会更有保障,保障力度的加强和质量的提升都会进一步地提升社区治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德)斐迪南腾尼斯著: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王颖.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安全保障问题研究[J].发展,2015(03):97-98.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新格局影响因素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进“五个统筹” 开拓发展新格局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深化医改构建省市县联动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