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写作 科学写作
2022-05-30何应贵代瑛
何应贵 代瑛
【摘要】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都是从教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不同教学阶段的要求,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的经验,提出写作教学需“快乐”与“科学”兼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乐山师范学院“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一流课程《现代汉语》”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8-0100-03
近年来,快乐写作成为写作教学中十分热门的话题,教师如何快乐地教学,学生如何快乐地学习,成为众多研究者探讨的科研课题。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快乐能够得以体现的前提性条件,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育者和受教者才会有快乐的可能。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说:“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那种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1]这段话表明,无论教育还是学习,快乐是使之持续下去的原动力!
斯宾塞认为,做一名快乐的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有切实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努力做一个乐观、宽容的人,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2]让学生形成快乐学习的心态和习惯,必须注重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不把学习当成不得已去完成的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地乐学,从而好学。斯宾塞说:“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2]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自身的快乐意识很重要,不但自己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而且也应该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领路人,“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如果我们从这头输进去的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2]当然快乐教育本身并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微笑面對生活,微笑面对学生,更要求教师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3]为此,作文教学应被当成特别重要的课程来对待,这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凸显个性的领域。但作文教学却又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这既与学生个体差异有关,又与语文教师关系紧密。快乐写作并非是单项输出,不是只由学生或者教师单方面完成的一项活动,而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学生要长期积累,教师也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快乐写作的观念;在解决学生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等问题的同时,教师还要解决写作课的方式方法问题。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快乐写作,语文教师需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教师对他们的作文写作进行分步训练,分别为一年级、二年级、三至六年级。
第一步,说话训练。首先,从学生步入一年级开始,教师要着重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力,给学生打好“写句子”的基础。刚入一年级,很多学生还不能写出一句完整的话,为此,教师要加强他们对“句子”的感悟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做这样的练习:什么是句子、句子有什么样的结构、该怎样去纠正错误的句子、怎样将缺成分的句子补充完整等等,以此来增强他们对句子的感悟力。其次,在学生对句子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且能够基本写通一句话的基础上,教师训练学生用词的能力,造句则是最为方便实用且能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此种训练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操作:一是学生做口头造句练习,这样的优势是耗时少,人次多、反应快,脑口并用,效果好。二是学生做书面造句练习,此种练习的优点是学生思考时间长,句子更加完整和丰富,条理性更强。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增加难度,让他们造出内容更为充实的句子。这两个训练持续下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造出有一定长度且内容更加充实的句子,这就为小学中段即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加强段的训练”奠定语句基础。再次,训练学生仿句。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且较为常用的句式来做模仿练习,这既给学生“拐棍”,又能让他们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逐渐培养出思考和辨别的能力。如在课文“蔬菜”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花,还有的吃果实。”笔者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前后顺序,再根据这段话进行仿说练习。这样,教师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第二步,写话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在二年级进行,教师在学生已经基本可以写清楚一句话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写通顺一段话的能力。具体做法:一是教师为学生展示使用恰当词汇的文章,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开一节“说话课”,让他们多说话、多动笔。笔者曾在每一个星期为所教班级增设两节专门训练说话的课,为学生多角度提供话题,如观察植物、动物、实物等。此外,笔者还让学生做整理短文、读范文等练习,让他们有取舍、有偏重地写下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再有,笔者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学生可将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都记在日记中,这既是积累材料极为有效的方式,也是练笔的重要途径。如在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笔者为学生安排了“快乐暑假”的假期写作作业,让学生将假期的见闻记录下来,该作业一方面能够督促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事物,另一方面也能延续学期内容,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为了完成作业,学生真正地融入了生活,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写下来的东西也有了真情实感,这激发了他们对写话的兴趣,习作也开始写得有模有样了。
第三步,写作训练(三至六年级)。这一阶段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期,教师要带领学生重点做好五件事:建立信心,仿写练习,表达真情,寻章摘句,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首先,建立信心。在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对于小学生来说建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让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摒弃常有的望“文”生畏心态,教师非常有必要在学习作文前就打开他们心里的这个“结”,拓宽他们的认识视野,激发他们写东西的兴趣,从而让“老大难”的写作成为学生乐于完成的事。在第一次习作课中,笔者并没有安排如何写作文的知识,而是通过讲述身边鲜活事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可写之处,让他们有真情实感地完成写作任务。其次,仿写文章。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如何捕捉灵感、锤炼语言、美化题目,还可以学会如何留心观察。例如,在教授《泉水》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来仿写:“泉水还到过什么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泉水说了什么?”有据可依,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便有声有色了。再次,表达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以真情实感来写作文。在讲授完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写下关爱别人或别人关爱自己的事。通过真情的表达,学生在“有所说、有所感”中体会到了作文的魅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根源,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4]然后,寻章摘句,为作文积累语言素材。笔者曾在学生中间开展了写作训练的“三个一”活动,即每天抄一个佳句,读一篇文章,写一段话。以这种方式来拓宽视野,优化写作内容。同时,笔者还让学生多个渠道拓展写作资源,如电视节目、大自然、社会生活、课外活动等等。最后,大量阅读。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力补充。阅读不但能让学生积累词句,拓展思维,更能帮助他们建立作文框架。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为他们的写作“添翼”。
二、尊重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因势利导,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写作困难的学生,笔者曾手把手教学生每一段怎么写,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笔者也曾尝试在学生作文本上进行直接修改,以帮助他们建立规范写作意识。但学生非但没有很好地建立起规范写作的意识,其作文反而失去了未修改之前的灵气。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笔者过于注重规范而忽略了学生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让写作难的学生找到写作感觉,还能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文风格。为此,笔者也建议学生家长要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不能越俎代庖。
三、增强作文修改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3]这说明,作文写作并非是单向输出,而是教师和学生双向合作的结果。對已完成的习作进行修改并与他人交流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对学生来说,修改作文不但是再次认真审读自己所写文字的过程,也是锤炼语言、整合思维的过程,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不可小觑。笔者认为,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用大声朗读方式去发现作文中的语句问题及意思表达上需要完善的地方。二是同学间交叉改。学生将自己修改过的作文与其他人进行交叉修改,既找别人的问题也让别人指出自己尚待完善之所在。通过经常性的自改和交叉改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同时有助于进一步熟悉乃至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这既培养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会学生审题
写好作文,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审对了题目,了解了具体要求,才能紧紧围绕中心进行写作。不明了题目要求,想当然地动笔,都会导致跑题、偏题等现象。笔者根据小学生理解能力处于形成阶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五步审题法的训练:第一步找准“写什么”,第二步弄清“写什么样的”,第三步明确“写多少”,第四步把握“怎么写”,第五步注意“还应注意什么”。例如:写人——写什么样的人——写一个——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结尾点明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少于400字。教师还可以将学生难把握的作文要求整理出来,专门用几节课的时间训练学生如何利用作文要求进行写作,解决作文“怎么写”的问题。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跑题、偏题现象逐渐减少。
五、作文评价技巧
学生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习作的评价,为此,教师的评价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评价得当,学生不但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会激励他们持续的写作热情。但也要注意评判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多元评价,且以激励为主。对基础好的学生给予更高要求,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则要采取鼓励加引导的方式,即便他们使用了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做,能让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小学作文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按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科学指导,让他们的作文写作走在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薄到充盈的道路上来,让小学生的写作真正快乐起来,一步步将他们引入作文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唐代兴主编.汉语文课程的当代建设[M].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11:256.
[2](英)赫伯特·斯宾塞,颜真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18-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3,31.
[4]汪清秀.攀上中考作文的高峰[M].金盾出版社,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