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资源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有效应用
2022-05-30张铭
张铭
【摘要】根据全面康复理念,在听力语言康复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康复教学,对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网络资源在语言、音乐、社会及科学等领域康复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关事项,希望能够为听力语言康复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听障儿童 网络资源 听力语言康复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8-0079-03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已深入教育的各个领域。我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网络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虚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等手段,“形”“声”“色”直观形象地演示事物/事件发展的过程。听障儿童由于听觉器官受损,与健听儿童相比,更依赖于直观形象性,而生动形象、色彩鲜明,互动性较高的网络资源,非常符合听障儿童的学习特点。因此,探索网络资源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结合我中心实践经验,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语言领域中的应用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听障儿童听力受损,语言严重影响其各方面正常的發展。因此,做好学龄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和回归主流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关键期视角来看,0~6岁时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教育对儿童一生至关重要,即越早开展语言训练,越有利于听障儿童语言的发展。随着助听器设备和人工耳蜗的普及,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听障儿童完全能够有效地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早期对听障儿童开展语言康复十分必要。如果在2岁时佩戴合适的助听设备并实施有效的语言训练,能够较为显著地发展出适龄的语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语言发展水平逐渐变慢。因此,对听障儿童而言,语言康复应早期开展。
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教学形式有儿歌、故事等,在不同形式中网络资源的应用也各有不同。
1.儿歌、童谣中的应用
儿歌和童谣有着语言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等鲜明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听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儿歌和童谣中的词语是非常丰富的,一般篇幅短小,句式简单,节奏鲜明、浅显易懂、复现率高,对激发听障儿童新词汇的学习、发音及习得语句等十分有利。同时,在口语发展的初级阶段,听障儿童对超音段高位是最容易感知和掌握的,在儿歌中有着丰富的超音段高位,在音长和音高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变化,吸引儿童去聆听和模仿。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生动形象的网络视觉资源,有意识地将儿歌内容重点突出。按照儿歌顺序出示,教师观察听障儿童在模仿过程中对声音的特性及儿歌内容是否理解、掌握。
2.故事中的应用
故事中循序渐进的情节、生动形象的角色,使得听障儿童通过视觉方式就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故事的基本内容,以习得故事中的相关语言、角色形态和身体动作语言等等。同时,故事还具有较高的社会教育意义,由于听力障碍,听障儿童心理世界与外界相隔绝,通过引导他们进入故事角色中,用心去感受故事内容,可以助力听障儿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在听障儿童语言领域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连贯性。因此,在康复教学中多以听故事或看图听故事为基础,然后由听障儿童复述。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是故事复述的四个要素,教师在应用网络资源教学时,要在四个要素、新词汇等方面有意识地引导、提问及强化。听障儿童在复述故事时,老师要引导儿童尽量做到四个要素齐全和新词的运用。
二、音乐领域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对于听障儿童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的实施不仅是为了补偿孩子听说能力的缺陷,更在于通过音乐欣赏尝试感受健听同伴所能感受到的美好,增强自信,提升自身的表达理解能力。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听障儿童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升其倾听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模仿能力及想象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康复。
由于听觉缺陷的存在,听障儿童无法通过听觉方式直观地感受音乐,通常采用“感觉替代”(将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感觉进行替代/补偿/交换,如将触觉方式用于表示/感知听觉信息)的形式来感知律动或音乐。目前听障儿童音乐教学方法常见的有:“律动教学”,主要通过触觉(地板/鼓的振动)来表达节奏信息的;通过手势语(手语)理解音乐内容;结合律动舞蹈等等。
根据学龄前听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笔者认为实施听障儿童音乐教育时应选择节奏鲜明的音乐素材,应用网络资源,采用可视化的方面。
1.在唇舌操、呼吸操、拟声词中应用
由于听力存在缺陷,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非常缓慢。舌头运动少,舌肌锻炼少,呼气、吸气肌肉群力量较弱,在引导听障儿童做唇舌操、呼吸操、拟声词训练时,应用网络资源先将每个动作按发音器官的运动部位、运动方向分解,要求听障儿童模仿、熟悉,掌握技巧,配以动漫,按节奏鲜明的音乐,引导听障儿童练习。
2.在音节、音素、超音段训练中应用
语音是有声语言的基础,语音清晰度与音素、音节、超音段训练是分不开的,由于听障儿童对声音的细节感知能力较差,无法准确模仿语音,也无法正确理解语音信息。教师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动画展示形式将发音进行逐步分解,直观地展现出来,儿童通过观看发音器官的动作和气流信息,加深感性认识和理解、模仿,通过互动性多媒体将自己发的声波图形和标准图进行比较,不断进行矫治以便发出准确的语音,这种互动式网络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听障儿童视觉功能,激发听障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3.在韵律活动中应用
韵律活动的重点是让听障儿童根据音乐节奏学习动作技能。其中掌握动作要领的先后顺序是重点和难点。因此,在网络资源应用时,教师应先帮助学生分解动作要领,接着动作组合,让听障儿童通过与电脑互动自主学习动作要领,从而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科学教育领域的应用
学龄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及提出各种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科学教育能够贴近科学的本质特点,更加符合学龄前儿童对于学习科学的年龄特征,也更加突出幼儿教育的特点。
近年来,网络资源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为听障儿童科学教育的多元化(对象与资源)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康复教师通过借助网络资源,可以图文并茂地对科学知识进行演示与讲解,让听障儿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如教师可以通过Internet或多媒体技术等给听障儿童讲解科学知识,提高听障儿童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网络资源在听障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整合性主题类网络资源
根据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网络资源的开发应注重资源的直观性、多样性及互动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发挥网络资源在听力语言康复中的作用。主题式网络资源不是相关资源的简单堆积叠加,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将相关资源进行主题分类,适合听障儿童发育特点。
例如,听障儿童A特别喜欢风车,此时可以将“风车”设置为科学研究主题。此时科学教育目标应围绕“风车”的结构形态、运动状态、工作原理等各角度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引导儿童A对“风车”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儿童通过亲自动手实驗的方式习得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构建主题式分类网络资源,能够使儿童较为全面地学习科学知识。
2.加强适宜性网络资源的开发
目前,诸多网络平台上均有设置丰富的幼儿科学课程,供广大教师与家长使用。这些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电子资源、教材资源包、相关任务的辅助性知识及家长反馈等内容,课程内容的包容性将幼儿教师和家长结合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形成听障儿童科学教育的共同促进者,将教学课堂从幼儿园教室延伸到户外,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作用。
然而,这些平台提供的网络资源面对的对象均为听力正常的儿童,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其身心发展及学习方式不同于健听儿童,因此,有些网络资源并不适合听障儿童,不利于他们科学知识的习得。为此,康复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听障儿童发展特点,筛选合适的网络资源实施教学活动,或与相关企业、单位进行网络资源开发,设计适宜的资源包,以便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四、在社会领域中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龄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这为他们听力和语言飞跃发展提供了前提。然而,在听力语言康复过程中,康复教师往往忽略了孩子人际、情绪及情感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未能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因此,我们康复教师必须树立全面康复理念,组织实施科学、有效的康复教育教学,不仅要教授听障儿童口语交流,更要教授他们人际沟通等多项社会技能。
听障儿童的人际沟通等社会技能教学重点就在社会领域。社会领域教学,是以发展听障儿童的情感及社会性为目标,增进听障儿童的社会认知,培养其亲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还包括社会意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由于听力障碍的出现,听障儿童对社会认知、与人交往、适应社会过程能力较弱。通过巧用网络资源,有助于听障儿童习得适宜的社会技能,以便实现全面康复,回归主流社会。
1.突出教育目标
社会领域涉及的总目标、单元目标、活动目标,要准确、具体、简明。我中心在开展社会领域活动中,要求教师应用网络资源时,设定的目标要从听障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目标,培养什么情感、发展何种能力,并针对这些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形式,都要做到了如指掌。每节课结束应观察课时目标是否达成,一周结束应观察周目标是否达成……力求做到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互动,活动后有反馈。
2.培养主动性学习
中心在开展听障儿童社会领域培养的内容包括:初步的社会技能;与生活相关的技能(促进听障儿童成功适应中心生活的一些技能);情绪应对技能(促进听障儿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会情绪自我调节的技能);攻击替代技能(听障儿童亲社会、建设性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技能)。由于听障儿童处理社会经验比较简单,因此,中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听障儿童通过人机互动,人际互动游戏,既提高了听障儿童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习主动性。
3.优化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听障儿童人际沟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户外活动,引导听障儿童充分接触生活,拓宽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社会感性认知,提高了人际互动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回忆性游戏(如绘本等)的方式引导听障儿童把其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实践等表述出来,这样能够拓宽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迅速提高其语言能力,也习得了适宜的人际互动沟通技能。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前期准备和后续延伸阶段,网络资源有着重要的优化作用。前期准备阶段,在确定教育目标后,教师应根据听障儿童先前已具备的知识、经验和听力发展水平,根据阶段教育康复目标,做好教学过程设计,准备相应的教具,搜集相关网络资源、图片、小册子、海报及其他信息,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给孩子,可以开展人机互动游戏预演社会实践活动,使听障儿童对即将开展的户外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与家长共同探讨实践内容与过程,引导家长与孩子讨论相关实践内容与过程;后续延伸阶段,该阶段康复教师应选择适宜的回忆、复述方式,用多媒体PPT等方式演示与回放教学实践中拍到的视频与图片等信息,采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听障儿童自然且顺利回忆、复述实践活动中的各个片段、有趣的事件,通过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听障儿童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积极使用各种句式和表达语言的兴趣,习得并巩固相关社会技能,以有效提升听障儿童人际互动沟通技能。
综上所述,网络资源应用于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既能较好地激发、巩固听障儿童学习语言,促进听障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交流能力,丰富听障儿童的情感世界,又能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对他们聆听有声世界、回归主流社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姗.多元智能理论下多媒体教学对学前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促进作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8(19):52-53.
[2]许红,黎明.多媒体技术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残疾人研究,2015(3):56-60.
[3]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4]刘蕙.中国幼儿科学教育网络资源的现状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5):122-125.
[5]刘艳玲.如何有效组织听障儿童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J].现代特殊教育,2016(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