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2-05-30张舒文
张舒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悄然兴起,基于统编版教材的“1+X”模式,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阅读,以期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体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性与实践性。然而,群文阅读教学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教师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储备且具备善于调控课堂的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那么,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弱,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组主题相关的文章并且进行建构是否可行?如何让“1”与“X”的加法实施得更加有效?笔者在践行群文阅读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以下课堂教学策略。
一、依托文本内容,构建“1+X”群文阅读的主题
基于统编版教材的编排顺序及规律,在确定群文阅读议题时,需要依托文本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侧重点,可以是一个单元的主题,也可以是一个话题,然后将符合议题的文本进行整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根据文本的内容确定主题,能让学生迅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构建整体的框架感。
明确议题后,教师给学生搭建认知的脚手架,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应用。例如,一年级下册中的《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等多篇韵文都指向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那么,此时的议题便可确立为“汉字儿歌”中的联想。围绕“感受汉字韵文,通过丰富的联想写得有趣生动”这一重点,教师引出本册书中《动物儿歌》的学习,让学生感知儿歌的特点;然后引出《汉字儿歌》的学习,让学生猜猜儿歌里面会写些什么;进而引出《雪字歌》,隐去题目后,让学生由内容猜想写的是什么字,在交流中初步了解汉字儿歌围绕字形、字义展开丰富联想的特点;推进《岩字歌》《秋字歌》《香字歌》,在儿歌中找寻与自信有关的句子,交流问题;最后再结合推荐书目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创编儿歌,在层层推进中增强学生对汉字构字的认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在群文阅读中,实现学生对汉字儿歌中联想的特点的认知这一教学目标。
二、立足文本语言构建,“1+X”群文阅读的方式
1.厘清文本表达方式。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要在研读文本时识别文本表达方式的差异,厘清不同文本表达方式的区别,恰当地确定主题展开群文阅读。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几篇课文,都是单纯地介绍文字、词汇及偏旁部首,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很强的共性。对于初入学的学生而言,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时,可以确定浅显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议题,附加五行知识、《对韵歌》等内容进行群文阅读的构建。
2.把握文本语言连接。语言学习不仅需要积累,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萃取和提炼,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语言的角度出发,发现其连续性及情感价值,從而找到群文阅读内容的连续性。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不难发现本单元《曹冲称象》《一封信》《妈妈睡了》这几篇文章,都是围绕故事这一主题展开的。低年级学生爱读故事,但语言萃取能力欠缺。教师可以由简单的问题入手,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片中的连续性,再过渡到文本中的连续性,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4篇课文的共性都是在讲与人有关的故事。学生思路清晰以后,教师就可以出示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找寻最能体现故事梗概与情感的语言文字,再次让学生建立起语言之间的连接,感受文本语言的萃取、提炼之妙,高效地带领学生完成群文阅读。
三、着眼文本思维,构建“1+X”群文阅读的切入点
1.注重文本联系,尊重个性体验。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动的故事情节、离奇的想象都特别感兴趣,所以统编版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童话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这些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等课文,教师可以将狐狸的形象传递给学生,成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点。此时,教师就可课内外结合,将《伊索寓言》中的5篇关于狐狸的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不同文本中的狐狸形象是不同的:《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十分狡猾,《小狐狸买手套》中的狐狸则机灵调皮,《狐狸阿奴》中的狐狸又让人疼惜等。以教材为起点向外延伸,由一篇带出多篇,拓宽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问问学生对狐狸的看法。此时,学生对狐狸的看法各不相同,教师应找到存在争议的矛盾点,再引导学生细读语言文字,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让学生亮出自己的阅读主张。由此,学生不仅产生了阅读兴趣,也增加了阅读思考的活跃度,提升了思维。
2.注重文本体裁,以“趣”激趣。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两首古诗,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作,不少教师能关注到文本的体裁及作者的特点,但过分地关注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在学完这两首古诗后,有的教师以李白的诗歌为载体,提供《将敬酒》《早发白帝城》等诗让学生继续积累。低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这种体裁并不喜好,这样的拓展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低年级的群文阅读,在确定议题及课内外结合时,教师一定要以“趣”激趣,尽量挑选一些有趣的童话、儿童诗、儿歌、神话等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
3.注重文本逻辑,推动思维发展。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把准自己的位置,以引导为主,突出学生的能动性,提倡合作阅读,读写结合,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4篇文章组成,教师可以开展合作阅读,降低学生阅读文本的难度,然后精选教学问题,在提问中建立各篇文章之间的联系。通过生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探寻不同文本中传递的情感的不同,感受语言文字的奥秘及文本中的逻辑关系,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推动思维的发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听说读写有效地连接起来,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述的阅读教学策略中“1”和“X”是存在紧密联系的:“X”是为学生深入理解“1”而添加的,它的存在有效弥补了学生在知识上的不足,强化了学生的主动认知行为。要想构建“1+X”式的群文阅读课堂,就要在组织低年级群文阅读活动时找准课堂焦点,深挖文本,并在单一课堂焦点的指导下多角度开发课堂文本串联方式,强化单篇与多篇之间的联系,提升群文阅读活动的系统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师附中邺城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