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口头表达策略的进阶实践

2022-05-30刘勤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坏事小鸭口头

刘勤

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具体要求,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通过梳理统编版教材低年级四册课本,编排的口语交际课共有14课,每册编排4课。除此之外,大量课文后附有涉及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题目,数量多且类型丰富。以低年级两本上册教材为例,表达话题就有近30個,涉及信息查找概括、语言运用拓展、读图想象说话和联系生活表达等多个方面。

可以看出,对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不仅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随时进行。我采用“思考—行动—再反思”的方式不断试验,调整、优化实施过程,建构了提升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的若干学习策略。

策略一:创设口语情境,激发表达意愿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口语情景,激发学生表达意愿,让学生在讨论时有一种情境代入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文的不同角色之中,去深刻体验不同角色的个性。这种口语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话语潜能”。

案例1:《我要的是葫芦》(二上)

师:文中有个词叫——自言自语。看看“言”和“语”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有“言”或“言字旁”。

生:都和说话有关。

师:自己对自己说就叫——自言自语。谁到台上来学一学主人公的动作?

(情境创设:教师给学生穿上与教材中插图相同的服装,戴上小发髻。黑板上贴好葫芦枝繁叶茂的插画,拿出一个葫芦实物悬挂在葫芦叶下。)

(生表演)

师:同学们,看看他的表演,再看看课文,你会给他提什么建议呢?

生:我觉得他演得不像,因为他只是看着说,课文里的小朋友是“盯”着小葫芦的。

师:对呀,盯的左边有一个——

生:目字旁。

生:主人公特别喜欢这个葫芦,所以说话的时候应该是笑眯眯的。

生:他不仅喜欢这个小葫芦,还对它充满了期待。

生:有两个“快长啊”,还有两个“感叹号”,语气应该很强烈。

师:谁再来,也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一次?(指名说)

生:“我的小葫芦,快长啊……”(生表演:瞪大了眼睛,双手合放在胸口作祈祷状,眉飞色舞。)

通过板贴插图,使用服装、头饰等道具,教师营造了课文教学情境,引导表演的学生将自己设想成故事的主人公;同时,也激发其他学生联系文本对表演者的语音、语调、语气进行辨析,点燃学生对话的火花,激发他们表达的意愿。伴随交流的展开,学生之间有意义的对话逐渐生成。

策略二:提供口语支架,设计表达坡度

充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引导问题,为学生提供口语支架,整体设计表达的坡度,由浅及深,充分地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案例2:《雪地里的小画家》(一上)

师:读完课文,你们知道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了吗?

生: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师:找得很全,我们可以把小动物的名字连起来说,在最后一个小动物的前面加上“和”,就可以啦。谁来说一说?

(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 、

和 。)

生:雪地里的小画家有小鸡、小马、小鸭和小狗。

师:谁可以按照课文里的顺序来说一说?

生:雪地里的小画家有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

师:同样的一句话,我们还可以换个方式来说。

(出示: 、 、 和 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生: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和”字不能丢。再来试一试?

生: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句式变换训练,通过将句子换一种说法,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句意是保持不变的”,帮助学生培养语言组织能力,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在学生的言语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语言支架。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据图画来说、按照句式来说,就是一种语言支架。但教师也要注意,支架的搭建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分析学生已有的言语水平、认知能力等,预防梯度设计不当,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渐次生长。

策略三:联结口语经验,模仿表达句式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有质量的说话、有思考的表达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而课堂上多进行仿说,能有效地降低课堂上学生说话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口头表达的喜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文本的词句范式进行仿说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词语的搭配,搭建阅读与创造之间的桥梁,逐步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促使学生由不会说到会说,由说不好到能够说好。

案例3 :《明天要远足》(一上)

师:多种颜色的大海、洁白柔软的云,真是让人好期待!那地方,除了云,除了海,还有很多好玩的。看看,还有柔软的沙滩。(出示图片)

预设:

生:沙滩—— 那沙子(细细的、软软的),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金黄金黄)。

师:那你能用“ 的 ”形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生:又细又软的沙滩。

生:金黄金黄的沙滩。

师:我们还可以模仿课文的样子来说,谁来试试看?

生:那地方的沙滩,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又细又软吗?

生:那地方的沙滩,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金黄金黄吗?

师:想象一下,那地方还会有什么,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讨论说一说。

生:那地方的贝壳,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五彩缤纷吗?

生:那地方的椰树,真的像爷爷说的,那样高大挺拔吗?

生:那地方的鱼儿,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自由自在吗?

教学时,教师先出示图片,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都有什么,拓展思路。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那地方会有什么样的东西。教学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学会使用形容词。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发现课文的构段特征,进行仿说。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就能模仿课文的句式,试着创编小诗,从而积极自主地进行表达。

策略四:搭建口语平台,生长表达智慧

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技能,课堂上需要以学生已有的口语表达经验为基础,搭建适宜的口语平台,设计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表达问题,引导学生尝试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事实证明,对话越深入,学生的思维跃升就越快,学生的言语智慧自然也就得到了更好的生长。

案例4 :《玲玲的画》(二上)

师:读课后练习中的句子,再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生齐读)

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师:这个句子中有哪一对反义词呢?

生:“坏”和“好”。

师:学完课文,你知道这里的“坏”和“好”分别指什么事?

生:玲玲的画被弄脏了,这是“坏事”。但是,爸爸让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这张画变好看了,“坏事”变成了“好事”。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吗?

生:“好”和“坏”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它们字面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好”和“坏”只是相对而言的,有时候还可以互相转换呢。

师:你还听说过或者经历过哪些“坏事变好事”或者“好事变坏事”的故事吗?

生:上周末爸爸讲好带我去野餐的,后来他临时有工作没去成,我开始非常失望。但是,周末中午就开始下雨了,我心想,幸好没去成,否则就变落汤鸡了。

生:我听过一个成语故事—— 《塞翁失马》,塞翁和儿子就经历了好几次“坏事”变“好事”,或者“好事”变“坏事”。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不要忘记了,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想让“坏事”变“好事”还需要“动脑筋”。老师要请同学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看看怎么把坏事变成好事——

1.手里的笔筒掉在地上摔出一条缝。

2.漂亮的裙子被钩出了一个洞。

(生自由表达)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教材中的问题引申出一个具体话题,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平台。从对句子中反义词的关注开始,到联系生活经历,再到成语故事以及历史事件,最后到各类科学发明。而学生从理解文本字面的意思,再到懂得生活中的道理,从点状的同类事件中总结一定的规律,并初步认识这个哲学思辨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被启发,思维被点亮。

创设口语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中,融入课文角色中,激发学生的意愿,学生就能自然地、主动地开口说起来。有了说的意愿后,教师适时提供口语支架,设计表达坡度,让学生能从说一个词语,到说一个句子,再到说一段话。指导练习的过程有了借力点,学生表达的结果就有了规范性。在规范性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联结口语经验,提供模仿表达句式进行仿说,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词语的搭配,逐步完成模仿与创造之间的过渡,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由不会说到会说,由说不好到能够说好的转变,让学生品尝到表达的喜悦。当然,要想让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质的飞跃,那必然要着力于思维水平的提升。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口语交流平台,教师在关键话题上进行精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甚至是进行抽象和概括。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悄然生长。

总之,运用“四个策略”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循次而進的实践过程。找准低年级不同时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采取有效的进阶策略,探寻新型高效的课堂范式,将言语训练渗透每一节课。一个目标一点进步,一个驿站一点收获,让学生从“爱说”到“能说”,从“能说”到“会说”,从“会说”到“善说”,不断地进行跃迁,更好地促进儿童学会表达与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

猜你喜欢

坏事小鸭口头
有时候,放弃其实 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智救小鸭
小鸭
一不小心成了“舆情”?未必是坏事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头表达一点通
口头作文
五只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