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实施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2022-05-30徐仲书李新革王军王浚璎王烨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接球接球传球

徐仲书 李新革 王军 王浚璎 王烨

伴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大单元教学为达成《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从事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的专家以及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

当下就体育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存在基于不同的站位,运用不同的理论,结合不同内容的学习,给出了不同的实践样本,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样态。这些研究,给体育教师认知大体育单元教学,发现和总结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施方法,从而让其更好地服务教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现有体育大单元教学的相关研究中,总结出如下共同点:一是站在大概念、大任务的层面进行整体思考;二是将目标、任务、问题、知识、学习方式进行链接以及结构化的深度学习;三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回到项目实际运用的情境中,使其更加符合项目本身的特征;四是在课时安排上,给出大量教学时间,帮助学生达成学会、会学、会用,实现“学、练、赛、评”的一体化。

任何教学形式,都需要回应4个关键的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本文就體育大单元教学并针对这4个问题进行思考与阐述,重点探寻“大概念、大任务”在体育大单元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如何结合运动项目特征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达成会赛的目标等问题,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

一、大单元教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实施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其课程育人的本质和“立德树人”的目标与其他课程一样,区别在于学习的对象与学习载体保持一致,更明晰地指向了身心合一和身心统一。

大单元教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用,首先,从教学时间上(18个课时以上)体现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分化,巩固与自动化”的3个阶段,避免由于课时安排不足带来的学不会、学不精、学不透等问题。其次,整体化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学会简单的技术到运用于各种实际的运动情境,以及会自我提升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从动作结构、体能强化、运动意识、运动行为、运动品德等方面进行更为系统的运动项目学习,从而实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设计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

体育大单元教学首先需遵循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制订目标时,以达成《标准》为核心,在具体操作中要具有宏观的认知,即了解一项技术在整个运动项目的价值,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育人价值。

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需要从大课程观、大运动观的视角进行设计,以此提升学生的运动技术、体能,培养体育品德。

在设计上,要有整体的思维以及结构化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整合、排序;把学生所要学的知识点按照其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有层次性地组合起来,让知识由零碎到系统,并能运用技术动作解决相应问题,形成综合技能。即从学生原有运动经验和本体认知经验出发,链接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运动技术作为学习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链接该运动技术在项目中的实际运用情境,达成在实际比赛中正确运用的目标;将个体的人与团队进行链接,充分指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价值以及团队的合作价值;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基础,利用十几次课的连续教学,使学生完成由知识点到技术线到配合面,最后到运用块的深度学习,并学会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的同时锤炼意志,形成体育品德。

在课时安排上,既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又要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做好“学、练、赛、评”的设计,合理规划课时目标和内容。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需要教师深度理解、加工技术动作的知识信息,为学生营造一定的运动场域,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理解技术动作的内在逻辑和价值,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践中或其他运动项目中。

三、设计体育大单元教学需要合理分析教材

教材作为承载目标和内容,是指导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关键要素,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影响着实际的教学行为,因此,合理、充分地进行分析至关重要。

以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在篮球比赛中,不会过度强调传球动作或者接球动作的正确与否,而是关注传球的实效性,如,是否给同伴带来得分机会;接球的合理性,如,是否利于更快更好地得分。

篮球传接球作为篮球项目基础的技术动作,从比赛的角度来看,传球和接球实际上是2类技术动作,并以“人—球—人”的关系构建特征。在篮球学练中,学生能轻松完成传接球动作,但在篮球比赛中却经常出现球传不出、球接不住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学习中按照以往的学练方法,用较少的课时量,将篮球传接球技术看作一个单独、孤立的动作,只关注单个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未从大运动教学观的角度出发,从而忽视了该技术动作在项目中的价值和应用。在实际比赛中的传球,面临各种具体的条件,如,有面对高大防守队员传的反弹球,更有比赛还剩几秒钟,本队领先或落后1分下的传球。接球也是如此,有移动挡拆下的接球,有防守卡位下的接球,有面对积极防守下的接球,有积极寻找空当的接球等。这些内容都应该属于学生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元中的学习范畴。

从项目分类来说,篮球属于开放性运动项目,其项目特征为:“人—球—人”关系的把握,具体可理解为:我在哪儿、同伴在哪儿、防守者在哪儿、球在哪儿、球要去哪儿。

从动作技能轮(图1)可以看出,通过最外层及其内层的分析,从传球角度出发,在篮球比赛中,1名学生持球,4名学生准备接球,持球者的位置可以是在底线、边线,也可以是在中线的一角或三分线的弧顶;而同伴的位置有近的、有远的,有在“我”左边的、右边的、还有在侧前方的,有不动的、有移动的。如果“我”队领先1分,距离比赛结束还有5秒时,应该将球快速传到空位队员的手中,不给对手犯规机会,尽可能消耗时间;如果“我”队落后1分,就要将球传到最有可能得分的同伴手中,而且要快速传球,尽可能为同伴争取更多时间。从接球角度说,接球者可以沿着同伴的挡拆跑,从而获得接球机会,可以利用身体占据空间下的接球,可以快速返跑摆脱防守下的接球,可以有在同伴的眼神提示下心领神会地跑动后接球等,而这些都有共同的特性:发现对手的空当,跑到配合最有利的位置,以及身体在扭曲下完成接球。当然,防守者也是重要的一环,在比赛中面对传球,有2VS1的防守,有防守身材比自己身材高大的队员,有防守比自己速度慢的队员,有贴近传球者的防守,有贴近接球者的防守,有在传接球二者之间的防守等。根据篮球比赛中真实的情境,结合运动技能论,进行了如下划分(图2)。

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需要回到传接球中思考、定位内容的学习范畴和练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认知传接球技术的传球时机、力量、角度,观察与判断等各种关系、要素、内容。通过对篮球传接球技术的深度分析,构建由内涵到外在表现的立体结构体系,为从学会动作到学会用动作打下基础。

四、体育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定位要有点有面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作为一个配合类技术,界定学生是否掌握的核心是“快、准、稳”,它是基于接与传的快、准、稳,又是双方配合的结果呈现。因此,技能目标的定位,应该以掌握正确动作结构为基础,最终达到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快、准、稳”(表1)。

前文已经就大单元的目标和内容的范畴进行了定位和分析,在此不再做赘述。基于相关理论,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双手胸前传接球大单元教学单元目标(表2)。

五、设计体育大单元教学应该做好“三明”

(一)知识点系统化——明确技術学习的内容与时间

运动技能学习的深层要素是指对技能动作的学习产生主要作用的因素,掌握和学会这些要素,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这项运动技能[1]。运动技能学习的深层要素包括:动作结构、动作顺序和动作时机。结合该理论,以及《课标》在水平三的要求,将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知识点细化如下(表3)。

通过对技术动作深层要素的深入分析,明确学生在学习该技术动作时需要准确掌握的知识点,同时,根据知识点的多少、难易程度划分大单元“学”的课时量及每次课的内容,让“学”的开展有的放矢。

(二)以目标为准则——明晰学、练、赛的方法

当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使用动作,会配合、会打比赛,在教学中的所有学、练、赛的实施方法,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出相应的运动场域,通过对技术动作应用运动场域的深度分析,细化出相应的运动场域,同时以关系的形式体现,在练习过程中把零散的内容组合起来形成“关系网”,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应用到体育大单元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正确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可以采用固定型小组学习的方式,创造长时间在一起学练的条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伙伴、接纳伙伴、帮助伙伴,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体育品德。在固定型小组学习的前提下,采用赛季型的教学,既包括每个内容学习后的比赛,也包括最后综合运用条件下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学习、磨合、反思,从而达成“会比赛”的目标。

(三)以始为终的逆向设计思维——让赛和评有依据

动作学习始于项目而又必须回归项目本身。从知识点的细化到练习时运动场域的营造,再到比赛的应用,以此视角出发审视动作,最终促成技能的形成。

赛和评的目的是为了在比赛中合理应用技能,因此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赛和评的环节,也应从篮球整体项目出发,结合比赛实际和学生实际,设计身体对抗运动场域下的传接球比赛、不同区域不同要求下的传接球比赛和不同人数不同组织形式的传接球比赛。可采用让学生通过观看之前的视频,提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接球技术的深度理解。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同伴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更多关注学生的进步,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根据学生在学练及比赛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予以评价;日常学习行为评价占比60%,比赛评价占比40%(表4)。

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展望

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能改变以往小单元碎片化教学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深入体验技术动作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体验运动魅力,也是落实“让每名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的重要途径。但不同运动项目大单元课时量的安排,学练赛评的课时比例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本单元中的篮球胸前传接球技术是从传接球技术中抽离出来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中出现的技术不仅是动作结构,还包括体能、意识、观察与分析、判断与决策、提高方法与手段、合作能力与品质等方面。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不仅在篮球项目中有传接球技术,在足球、手球、排球等项目中也存在,通过篮球项目中传接球技术的学习,把相应的技术教透,并让学生迁移到其他项目,可以带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效果。

基于上述内容,制订水平三(六年级)双手胸前传接球大单元教学计划(见附件1)。相关课时计划,以学练赛评的逻辑呈现(课后反思策略)。其中呈现的第2课时,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技术,知道自己传球力量的大小,并尝试控制传球时的力量为主要教学内容(见附件2);呈现的第5课时是以进一步强化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技术,体会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的传球为主要教学内容(见附件3);呈现的第7课时是以在有防守对抗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方式的跑动摆脱防守完成接球为主要教学内容(见附件4);呈现的第9课时是以控制好传球的力量和方向,并能够观察并判断传球的时机和方向为主要教学内容(见附件5);呈现的第11课时是以在不同信号下与同伴形成默契,完成接球为主要教学内容(见附件6);呈现的第13课时是以呈现判断与移动的配合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见附件7);第15课时呈现大单元教学中“赛与评”的课时设计,以考核比赛情境下学生掌握传球及传球后的移动、接球的情况为主要教学内容(见附件8);第16课时是以实际比赛情境下考核在比赛环境下,有身体对抗防守下的占位接球,为主要教学内容(见附件9);第17课时是考核学生在比赛环境中的高强度防守下不同要求的规定区域传球掌握情况(见附件10)。

参考文献:

[1]王晋.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92.

猜你喜欢

传接球接球传球
上门维修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水平二(三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教案
例说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剖析几何体与其外接球问题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篮球“五星传球”的组织与教法
浅谈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