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考体育亟需法制保障
2022-05-30李小伟
李小伟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初中毕业年级春季开学时间较往年有所延迟,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参差不齐。为了给疫情防控留足时间和空间,同时兼顾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体育”)之前,多地出台方案调整中考体育政策。部分省市取消了中考体育测试,陕西省、江苏省苏州市等地取消了中考体育项目中的长跑等项目,引发舆论热议。
今年各地出台中考体育政策后,也引发了网友的思考和关注。一位网友说:“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是有些失落的,想着自己努力练了好久但还是和一些体育考试及不认真上课的同学分数一样的时候,心里着实有些难以接受。其实体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最后的分数,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努力积极向上的心态。我认为这样的精神力量远没有局限在一次初中升学毕业的考试上,体育不止带给了我勇敢无畏的精神,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这些将让我受用终身。”
一名体育教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支持这一决定。在疫情的情况下,拼命练的学生有大约85%,剩余15%不练或不能拿高分的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电话反馈等形式强烈呼吁和要求将现场考改为合格考,但是相关部门能不能找到一个既非现场考也非一刀切的多方兼顾的考试策略呢?”
上述言论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中考体育的态度以及中考体育带来的积极变化,说明中考体育已成为初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项影响他们选择并且非常严格的考试制度,在他们看来,中考体育不应当是“说有就有,说无就无”的“随机考试”。
事实上,中考体育作为一项与升学密切相关的考试,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高度关注,每一次调整或改革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而作为一项以学生体质健康为导向的考试,中考体育也一直在阻力中前行。
在中考体育施行的40多年中,多地曾多次出现取消考试又复考的现象,不少地方在取消中考体育多年后,由于政策变化或其他原因又开始重新考试;中考体育项目尤其是男生1000m跑和女生800m跑成为教育部门应对压力的“试金石”,只要出现舆情,取消1000m跑和800m跑考试就会摆上议事日程;不少地方将过程性评价变成了“送人情分”考试,中考体育过程性考试只要参加了即给满分。
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考体育成为新的“牺牲品”。在此背景下,为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服从防疫大局,各地采取许多措施应对疫情非常有必要,如,取消中考体育以减少疫情传播等,这彰显出了我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防疫理念。但就合理性而言,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考试基本在户外,相互之间传染疫情的概率相对较小,取消中考体育并非首选。
我国是法治国家,这些年也一直强调要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纵观我国的考试制度,尚未有一项考试说取消就取消,说改变就改变的。尽管出现了疫情这一不可抗力,但其他学科考试依然照常进行,部分城市却唯独取消了中考体育,这是体育学科与体育考试相关负责人值得反思的。
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现实中学校体育工作也还没有真正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面,“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一些教育工作者中还没有切实树立。同时也说明,中考体育亟需法律的监督和保护。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时强调:“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习近平总书记的隐忧道出了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的“软肋”。随着全球青少年体质下降成普遍趋势,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状况令人担忧。
体质不强,何谈栋梁?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率逐年上升,多项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亟需通过中考体育乃至高考体育撬动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带动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更需要教育部门和各级政府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实好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以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帮助他们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疫情期间的一项调查显示,伴随体质下降而来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数据显示,随着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水平也随之下降。不少青少年负面情绪增加,抗击打能力薄弱,学生们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心理健康水平亟待提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所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核心在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中,体育具有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增进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锤炼意志品质,这是育德;可以增长学识、深化见识,这是育智;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这与美育有关;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这与劳育有关。研究表明,正确的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技能、改善免疫系统,而且对人体中的每一个系统都能起到激活与调节的作用,并对大脑发展与心理健康的促进大有裨益。实践证明,体育运动也是戰胜疫情最有效的良方。
“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第一位,努力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同时,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各类体育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双减”背景下,更要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在完成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锻炼的同时,争取能够在校外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同时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
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教育者更要努力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使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教育者要在帮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增强其体质、健全其人格、锤炼其意志,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真正变得强大和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