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医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2-05-30许蕊许家萍刘春雨李容琴周俊燕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

许蕊 许家萍 刘春雨 李容琴 周俊燕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12月- 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后,观察组疾病知识及治疗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盆腔炎治疗;护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9--03

盆腔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女性内生殖器以及周围结缔组织炎症,这一疾病在临床上可被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不同的类型,而目前临床慢性盆腔炎的患病率较高[1-2]。目前,临床上还并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只能通过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复发率较高的特点,而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并且治疗后的复发率较低[3]。慢性盆腔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病因在于外感湿毒、热毒入侵,致使患者气血循环不畅,湿热下注则带多,气血凝滞则引发脓肿,久病则伤患者正气。在对患者护理时,采用中药熏蒸,能够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配合中药的药力,可以有效打开毛孔,使药物渗透于患者肌理内,起到清热解毒、改善水肿的功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临床实践证明,熏蒸护理使用方便,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较小,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去除患者增生的盆腔组织,使粘连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研究探讨将中医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20年12月- 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50名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完整,可进行后续随访调查;②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并经临床诊断确认存在慢性盆腔炎症状;③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白带异常、阴道或外阴瘙痒以及阴部存在异味的症状。排除标准:①患者认知功能异常;②患者在近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或参加过相关试验;③患者合并存在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根据组间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年龄在32~58岁,平均39.5±6.8岁;对照组中,年龄在30~58岁,平均38.9±4.8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患者对研究知情且按要求签署同意书。

1.2  中医综合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方案。

(1)中药熏蒸:药方为黄柏、黄连、虎杖各15g,丹参、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各20g,莪术、红花各12g。若患者存在明显腹痛,加乳香和没药各10g;若白带较多,去黄连,加鸡内金和金铃子各15g。每日治疗1次。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熏蒸后,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使药物能够快速达到患者的全身,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

(2)饮食护理:①饮食原则:首先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年龄、性别、生活习惯、饮食爱好、体重、有无其他慢性疾病、骨密度值等数据,随后综合评估进行饮食计划的制定,保证患者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充足,控制每天摄入800mg左右的钙物质,同时补充磷元素和维生素D,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等食物,做到清淡、少盐、少油。督促患者改掉不良习惯,例如吸烟、饮酒等。②护理:按照患者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进行中医饮食调理。针对肝肾阴虚的患者,治疗以补肝益肾、滋补清热为主,指导多食用银耳、芝麻、栗子、骨头汤、牛奶、鸡蛋、甲鱼等食物;针对气血亏虚的患者,指导多食用红枣、山药、阿胶、桂圆、海参、竹笋、菠菜、牛肉、猪肉、鸡肉等食物;针对脾肾阳虚型患者,治疗主要以温补脾肾、强筋壮骨为原则,指导多食用鳗鱼、羊肉、韭菜、栗子、核桃仁、海参、海虾、淡菜等,另枸杞、刀豆、鳝鱼也可以食用;针对肾气不固型患者,治疗应固肾气,指导多食用大枣、黑米、香菇、山药、黑芝麻、鹌鹑、兔肉、鸡肉等食物。

(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在开展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时,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状况开展对应的疼痛护理。及时做好方案的调整,并与医师协助解决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性事故。若患者的疼痛评分较低,可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采用非药物的方式来进行镇痛,比如冥想或者观看视频、图书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但如果患者的评分过高,患者疼痛无法忍受,则需要给予少量的止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4)生活护理:生活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从生活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关爱,给予患者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患者卧床休养期间,由于无法正常活动,患者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解决卧床后的生活起居事宜,例如缓解患者的便秘状况,预防腹胀,教会患者进行自我保健的方法。在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有效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小腹的按摩方式,并指导患者应当如何进行腹肌用力和饮水,帮助患者练习抬腿运动,学会使用便器,必要时还可以指导患者应用开塞露或者其他的通便方式。并由专业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尽量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生理需求,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疾病知识及治疗知晓评分:采用自制评分表进行问卷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治疗的知晓程度越高。

(2)抑郁及焦虑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评分比较

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后,观察组疾病知识及治疗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比较

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慢性盆腔炎在临床上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病因在于外感湿毒,热毒入侵,致使患者气血循环不畅,湿热下注则带多,气血凝滞则引发脓肿,久病则伤患者正气[4]。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旧称慢性盆腔炎,是一种由于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而遗留的病变,其主要病变表现为盆腔组织的破坏、粘连、增生以及瘢痕形成,病程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患者存在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不适,甚至导致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殖功能,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包括不孕症、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疼痛、腰骶疼痛和输卵管卵巢脓肿破裂等,其中以慢性盆腔疼痛最为频发。根据美国全国健康及营养状况调查数据统计,2018-2019年有近30万名 18~44 岁女性被诊断为SPID,且近年来该病流行率增加约4.4%。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性传播疾病泛滥导致全世界每年新增三亿三千多万性病患者,其中有10%~20%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炎,其结果是带来长期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或宫外孕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一些专家和学者称慢性盆腔炎是本世纪对妇女健康的新挑战。我国古代医籍中无慢性盆腔炎病名,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散在于“少腹痛”“带下病”“不孕”等疾病中。本病的病理因素为“热”“毒”“湿”“瘀”“寒”,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奇经八脉亏损为主。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较多,主要为中药内服、针灸、灌肠。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对各种类型的炎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主要机制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白细胞趋化、移动和活化,同时抑制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以及免疫调节等。如银花藤、红藤、连翘、柴胡、升麻、鱼腥草等经西医药理研究均属较强的广谱抗菌中药,采用清热除湿化瘀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能起到消炎、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西医认为盆腔炎的主要病原体有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氏菌、人型支原体、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厌氧菌等。有学者认为,急性期经用抗生素后细菌已被杀死,仅仅表现为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也就是说盆腔局部已由有菌性炎症转变为无菌性炎症,故大部分患者用抗生素无效。长期以来,对于盆腔炎的治疗,西药主要是根据药敏实验选用抗生素治疗为主,能够有效杀灭患者体内的病原菌,但这一治疗方案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而对于PID所导致的远期后遗症疗效不理想[5]。美国相关研究资料也表明,盆腔炎的治疗仅能消除急性感染的症状,对盆腔炎相关的并发症后遗症作用不大。

中医护理是一种针对于慢性盆腔炎治疗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热奄包、中药灌肠、灸疗等方法能够让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开展患者的中医护理时,护理人员所针对的不仅仅是患者的基础病情,给予患者中药熏蒸护理方案,热量压力的作用配合中药的药力,能够开发毛孔,使药物渗透于患者肌理内,起到清热解毒和改善水肿的功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传统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主要以西药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为主,主要注重的是慢性盆腔炎急性期的治疗,而忽视了慢性盆腔炎的高复发性。为使患者更好了解并针对自己病情配合全面护理,科学合理的中医护理措施和家庭护理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愈后复发率的降低非常重要[6]。另外,慢性盆腔炎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危害,采用家庭护理模式,开展对盆腔炎患者系统从入院到出院回归社会后的家庭随访指导对慢性盆腔炎的彻底治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盆腔炎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心理状态。

4  参考文献

[1] 林洁,冉启玲.中医综合护理对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10):90-92.

[2] 竺悦.中医综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3):97.

[3] 宋凤玲.中医综合治疗与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56例[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122-123.

[4] 聂常红.中医综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5):94.

[5] 张静霞.中医辨证施护及综合治疗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9):148-151.

[6] 李丹.中醫综合护理对急性盆腔炎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244.

[2021-12-13收稿]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21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编号:2021J1144)

作者单位:678000  云南省保山市,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许蕊、许家萍、周俊燕);  保山市中医医院(刘春雨、李容琴)

猜你喜欢

中医护理干预
中医护理干预对产褥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缺血性疼痛的影响效果探讨
对社区老年人痰湿质体质施行中医护理干预的观察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
中医护理干预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探究
探讨肛肠术后中医护理干预对排便的影响
中医护理干预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的效果探讨
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医护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作用评价
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