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缓护理与急诊护理结合在严重创伤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5-30袁丽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

袁丽

【摘要】  目的  观察舒缓护理与急诊护理结合应用模式在严重创伤呼吸困难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医院接受急诊救治的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创伤类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按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常规急救模式施护,观察组接受舒缓护理与急救护理结合应用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病例应激障碍评分、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缓护理与急诊护理结合应用模式对严重创伤呼吸困难病例施加干预,可显著改善该类病例应激障碍与恶劣心境。

【关键词】  舒缓护理;急诊护理;严重创伤;呼吸困难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9--03

严重创伤即多发性重度创伤,常因创伤严重而处于呼吸困难状态[1],安静休养时亦表现出发绀及端坐呼吸等呼吸困难症状,意识障碍者亦非鲜见,病情复杂危险度高,恶性进展速度疾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严重创伤具备外科急症属性,加之呼吸困难所致心身压迫冲击,患者易于创伤后深陷应激障碍困境中,需要急诊护理工作者对此做出特殊关注与适时有效的照护干预。常规的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护理模式以急诊抢救照护为核心,对急救对象心理困境的关注度明显不足,难以实现心身恶性症状并重共护的目标 [3]。本研究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缓护理对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病例施加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12月医院接受急诊救治的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创伤类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10;平均年龄44.65±10.36岁;刀刺致伤7例,车祸致伤13例,高处坠下致伤6例,烧伤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8∶11;平均年龄44.47±10.51岁;刀刺致伤8例,车祸致伤12例,高处坠下致伤7例,烧伤2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严重创伤确诊者;伴程度不等四肢湿冷苍白症状;简明损伤评分≥16分;受损器官/解剖部位数量≥2个,且>1个情况严重至危及生命程度;受创至入院就诊时间在120min之内。

(2)排除标准:主动放弃治疗者;过敏体质者;神经系统有异常表现者;肾肝功能严重缺陷者;家属拒绝参与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按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常规急救模式施护,护理人员行创伤伤情评估,快速遵医嘱完成相应救治护理任务,按需启动绿色通道护理服务,及时将急救对象口腔内异物加以全部清除,维持呼吸畅达状态,细致全面关注患者体温、尿量及意识等相关症状信息,明确循环实况,及时完善酸碱平衡紊乱纠正护理,尽力维持患者创伤处血运循环,转运前做好转入目的地科室联络,转运期急救用物用药备齐后启动转运,转运期以床栏、约束带等为防护用具,规避颠簸震荡可能性,确保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者转运安全。

1.2.2  观察组  接受舒缓护理与急救护理结合应用模式干预,即于对照组急救护理举措基础上,加用舒缓护理服务,具体实施方式为:急诊救治照护过程中,急救护士有意识地主动面向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者及家属做出有效沟通,以关爱呵护态度实现护患间信赖关系的快速达成,以病历资料所示信息及护患沟通所获信息详细到位地掌控患者病情与进展状况,使护患沟通直达要点,所传递信息皆为患者及家属当下迫切渴求知晓的内容,舒缓患方创伤预后未知恐惧焦虑感受,同时注意强化隐私保护举措,精准捕捉患者情绪状态、心理症结、所忧所思,以针对性、合理化言语方式与内容进行开解引导。面对急救对象的诉说秉持耐心倾听、适时合理应答原则,首先可对其观点做出认可表示,对其所遭受突发心身重创表达充分同情,接着适时自然抛出同类创伤与症状的成功抢救及康复实例,向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病例输出治愈希望信息,使之生发积极应对以求良性预后的意愿,并付诸于行动实践。向患者进行全身放松技术的悉心传授,助力其实现对自主神经的有效调适、对精神应激障碍的合理控制。主动协助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应激事件识别确认,强调告知恶劣情绪、负性心境对其急救成效与预后质量的不良影响,积极做出正性正向引领,教会急救护理对象应激事件应对处置技巧方式,叮嘱其借助于多种适用于自身的心理调适技术纾解创伤所致沉重复杂心理负荷,有意识地引领其步入应激创伤脱敏护理过程中,使其对精神创伤逐步形成适应性,规避严重创伤相关性急性精神障碍事件可能性。强化基础舒适度照护服务,完善皮肤管理,适当调整急救护理对象所住病室的湿度温度,定期行空气净化处置,降低环境负面刺激因素强度,长时间卧床的急救对象为其提供定时模式的翻身叩背照护,创设条件使之可对个人卫生清洁做出有效维护,严防压力性损伤事件,高度关注呼吸照護服务,警惕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者器官组织功能衰竭征兆并行超前预控护理,将五大生命指征及血氧动态变化等置于严密细致护理观察监测视野之下,以娴熟轻巧精湛护理行为传递安心安适信息,及早捕捉血氧下滑、呼吸急促、面色皮肤苍白等痰液阻塞呼吸道征兆,按需以呼吸机快速有效完成呼吸状况的改善。

1.3  观察指标

(1)应激障碍评分:以创伤应激障碍量表(PCL-C)对两组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病例行相应测评,评价维度包括再体验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以及回避症状,分值愈高提示该受测评者的应激障碍度愈高。

(2)负性情绪:以焦虑抑郁量表对两组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病例行负性情绪测评,阳性评定标准分值分别>50分和>53分,分值愈低提示该受测评者焦虑抑郁程度相应愈低。

(3)急救护理满意度:以自制量表测评两组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病例的急救护理满意度,满分计10分,<9分提示该受测评者急救护理不满意,反之提示急救护理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应激障碍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观察组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病例应激障碍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病例急救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者病情复杂危重度极高,对争分夺秒式高效抢救护理的要求亦相应上升[4],急救护理工作者在施以积极急救照护的同时,亦需注意该类病例因创伤突发、程度严重、症状困扰显著、预后不良预期较高等而处于显著负性情绪状态的客观现实,重视该类病例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的高发频现情况,主动进行干预,以防上述问题对其生命的挽救、康复的推进形成突出障碍。常规急救照护模式下,以强化急诊护理配合行为为核心,通常将对危重病例心理创伤的关注置于边缘地位,限制了现代护理理念在急救护理领域的践行度与优势发挥度。舒缓护理指围绕护理对象情绪症结、应激障碍问题开展安抚、积极暗示、正向引领等护理活动,有助于快速平复纾解患者复杂恶劣心境、促成积极乐观型心理应对模式,降低疾病冲击所致情绪心理精神障碍的可能性[5]。季晴晴[6]对肺癌患者采用舒缓护理,取得了呼吸困难症状与不良情绪的双重积极改善效应。本研究将舒缓护理与急诊护理进行有机结合,有条不紊推进专项急救護理配合的同时,动态化评估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者情绪心理症结,施以多元化、个体式纾解引导,以循序渐进之法助力该类病例快速有效完成创伤事件适应过程,对自身心理负荷有所认知,主动接受急救护理工作者技巧性干预而释放恶劣情绪、促成正性情绪的充分入驻,构建起预后良性改善信念感,降低突发严重创伤及呼吸困难症状冲击所致应激障碍风险,护理成效积极显著,深受严重创伤伴呼吸困难病例的高度满意度评价,与林玲燕等[7]研究结果一致。

4  参考文献

[1] 李辉.机械通气治疗ICU多发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J].医学信息,2021,34(15):137-139.

[2] 秦燕明,王鹏,徐旋旋,等.严重多发伤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3):299-304.

[3] 陈国清,王斌.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20,18(18):1278-1281.

[4] 郭金双.急诊护理应用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8):2329.

[5] 武妍,顾琴燕,朱佳祺,等.基于急诊临终患者病例分析探讨急诊舒缓护理需求[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5):1984-1988.

[6] 季晴晴.舒缓护理对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15):78.

[7] 林玲燕,梁添玉,陈建邦.急诊护理联合舒缓护理对严重创伤呼吸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1,26(5):542-544.

[2022-01-10收稿]

作者单位: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早期预警评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护理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分诊及急诊护理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