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30张明宪
张明宪
微课作为当今时代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具有它本身特质的,信息化高度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独有特质即“微”。“微”这个词的普遍理解为:数量、体型、范围小,渺小,精细精致等。在当今时代,“微”所代表以及所包含的含义具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微聊、微视频、表情包等都具有一定“微”信息的内容。微课存在于信息化发达的时代,作为一种碎片化又集中化的存在方式,对于教育事业信息化、现代化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位置也许有些边缘化,但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存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探索信息技术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以一种好奇心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也为学生在往后的信息技术认知领域奠定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基础,使学生在往后的学习生涯中,可以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做好准备再出发。微课作为一种视频类课程,其特征是视频时长短小,知识强度较大,较为集中。因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教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枯燥性,学生在阅读相关书籍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哪怕是相关书籍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的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对于小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将微课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它可以将文字化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轻松易读的视频内容,将零散的知识转化为高度集中性的知识,将困难的问题进行解码,并使其碎片化地呈现。我们将目光再聚焦于小学生的特质和性格上,小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天生的活泼好动特性。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纾解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困惑,将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根植于学生心中。小学生群体是基础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该群体,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优化路径,使课程与该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特质相吻合,得到路径与教育教学效果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小学生群体而言,大多对某一件学习任务的关注程度是难将持续的,遇到困难问题,就会更加凸显这一状况,根本性问题在于小学生群体难以对某一关注点保持长久的关注度,所以在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教师群体以微课的形式,加入到日常教学课程之中,以轻松的视频形式,加强学生群体对学习任务的关注程度。对于视频的制作技巧、制作内容等方面,教师群体需要深入地对学生群体进行剖析,从而更加精准地找到学生所关注的兴趣焦点,更好地将学习任务与微课内容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使课程质量达到最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达到课程与学生的完美链接。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存在的意义
微课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的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展教育教学的方法路径,扩展教师思维,提升学科建设与影响力,在学生群体中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课程的内容,使课程更加具有現代化特征,使本身可能处于边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重新返回至其课程本身的重要性位置。
现代互联网建立后,具有新鲜教学方法的网络课程与传统型课程相比,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的:在学生的学习资源方面,教师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理论方法的同时,可以直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节约了理解理论知识的时间,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度融合。曾经用口述理论进行教授的课程形式,代表着传统特征的课程教学方式,在课程的进展中,由于学生的最初知识建构和前期出发点的不同,加上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有的学生可以快速地完成老师教授的内容,有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困惑,如若困惑尚未解决,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其产生一定的厌恶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理论教授多于实践活动。针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明确该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特质,如若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活动,就会导致学生依赖对理论的理解,而实践起来却出现困难的情况,并且小学生群体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导致老师在单方面传授课程,而学生却不爱听,造成课程教学失效的结果,所以将微课引进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快速地接受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建构完成之后,再快速地进入到实践活动之中,将理论知识尽快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全效状态,这才是微课与现代教育教学的真正目标与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得到学生群体认可,也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更可以让师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所产生的影响力。
教师通过在互联网中搜寻课程所需知识,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制作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优质课件,供给学生日常学习。教师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找寻教学资源的相关资料,丰富了课程的呈现力,根据每一节课程内容的既定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课程内容的制作,通过对理论知识分阶段拆分以及对互联网资源的挑选甄别,制作出每节课相对应的教学课程。在此之前,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偏好的兴趣点,将课程内容以更贴近性的设计,来赢得学生的喜爱。与传统教学相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感,而微课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一个主导课堂的角色,由于视频内容具有一定的贴近性,处于微课之中的教师,可以将平时无法展示出来的教师的各方面特质,全方位地展现于视频内容之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贴近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和教师带来更加自由自主性的学习氛围,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本身具有传播性特质,针对当天因故未来参加课程的同学,微课的内容可以跨越时间以及空间,将课程内容传播给学生群体,学生可以更加自由自主地进行课程学习,减少因学生未完成教学目标而导致学业水平下降的意外情况。这种跨越时空的课程,也凸显了时代性特质。校方也可以把优质的微课内容进行跨越校区、跨越地域传播,使更多的师生群体接受到教育,正所谓优秀的学校是没有围墙的,从而提升学校影响力。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优化路径探索
对于微课的教学适用性推广来说,其作为相对于传统课程的新鲜血液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课程的存在还处于整个教学体系的应用之初,未有前车之鉴,这样会造成在新技术加入至教学体系之中时,造成一定认知障碍的情况。有的教师未能全面接受课程创新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轻视创新意识的理念,缺乏一定的创新认同感,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当以更加现代化的创新理念对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使课程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相融合。首先,校方需要将创新意识内化至整个教学体系之中,只有校方具有全局性意识,才能将整体性改革的创新意识传达至每一位教师,影响到教师群体对于学科创新意识的认知。校方可通过举办创新教学大赛、创新教学宣讲会等方式,使创新意识内化于教师群体,从而达到一定的影响力。
当今的教师群体及学生群体,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相互衔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持续性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技术性动手能力的课程,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跳脱出课本所教授的思路之外,将课本内容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实现操作性的实质目标。教师的教学大纲中要包含课本中的基础信息技术知识,而且教师需要将自己所感受到的信息技术技巧、操作方法路径等,与学生作深入地交流,使学生理解到信息技术课程的精髓,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扩展眼界,虽然针对的是小学生群体,但是作为一名负责任、具有发展性眼光的教师,不应当将目光仅仅聚焦于课本知识,这样会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桎梏于某个领域,不能具备全方位发展的思维。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让更多的学生群体,甚至还未入学的幼儿群体以前置化的时间地点,开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接触、相关联,学生在教师教授课程之前也许已经提前在互联网中获得了该方面知识,随之而来也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所以教师在微课选材、制作、完善、分享的过程中,要在广阔的互联网天地寻找更多有建设性意义的资料进行课件补充,将教学任务完美完成,以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扩展学生眼界,使学生群体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结束语
微课的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体现着一定的优勢,对小学教育的整体教学框架具有补强之效。在我国教育领域,微课因其具有高效化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因其具有信息化的特质,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也可以将课堂所学之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730729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丁家沟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