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文短教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2-05-30丁忠林

文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文学素养语文教学

丁忠林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材中,近现代著作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内容。而其普遍存在文章内容较长结构十分复杂的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在对此类文章进行教学时,牵制住了大量尽力,也讲不完所有的细节。因此教师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中,需要借用灵活的方法,“长文短教”法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内容,对此种方法展开具体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 长文短教 文学素养

“长文短教“是众多教师结合了无数教学案例从中归结出的一种具体教学方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近现代著作教学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其原理是在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课文大致的结构及内容之后,再展开课堂教学。以讲述文章主线,剖析文学应用方法,解决疑难问题为主要目标,再结合学生课后对文章的总结,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关于这个方法的应用,教师应该避免对文章草草了事的思想误区,做到短而不简,短而求精,更注重于学生的自主发掘。

一.明确学生预习方向,掌握文章大体框架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始终要将学生自主预习作为教学的第一步。预习的作用毋庸置疑,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还能收获一定的知识内容,从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铺垫。而在长文短教法教学中,又将学生的预习放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中。只有学生通过预习,有了一定的课文了解,才能使得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切入。不会导致因为教师教学进度过快,讲解不够深入而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一头雾水,起不到加快教学进程的实际效果。当然,长文短教中的预习方法也和传统预习方法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在于教师有导向的预习,提前为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方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性的展开预习工作。

1.抓住课文导读,把握文章主体

学生在进行预习的第一步是对课文导读进行深入的剖析,课文导读部分往往是呈接着文章的主题,是对文章主要思想和所要表达内容的拷问。因此学生的预习必须要抓住这一部分展开,通过导读的指引,能够使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全文阅读,更能都找到文章的重点,联系全文内容。

例如,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篇课文孔乙己》的思维导读部分:如同孔乙己这样的‘苦人和弱者,在那个时代的社会中命运会如何?鲁迅先生在这片文章中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在晚清时期的社会一角,在这样的叙述中充斥着强烈的思想批判。

导读是以一个问题一个陈述的形式向我们展开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借此明白文章介绍的主体应该是:主人公,生活在晚清时代的孔乙己,在那样的背景下所遭遇的种种事情。以在其身上发生的故事为主要部分,根据时间主线,人物的变化,依据最终的结局为铺垫。同时也能清楚鲁迅先生写作的目的: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的批判,及对悲惨人物的同情,以及可以引导出的鲁迅先生想要改变那样的社会现状的远大抱负理想,和找不到实际方法、看不到黎明曙光的绝望与无助。

短短简单几句的导读,能够引出文章这么多有用的线索,所以对文章导读的深入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重要性显然。当然,学生要在理解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和遭遇的基础上进行导读,更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联想,与作者产生共鸣。

2.清晰段落划分,通晓课文主体

对于篇幅较长的近现代著作预习而言,明确大段落的方法十分重要。合理划分段落,能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为若干篇相对而言较短的文章,从而能够更容易的概括主体,发掘重心。在学生具体的预习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文章的段落,如时间划分法、实践划分法及讲述主角划分法,需要结合不同的文章,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划分。

例如,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篇课文蒲柳人家》的文章预习。本文篇幅辽阔,共有十五页,近万的字数。学生如果直接进行阅读,那么在读到一半时,很可能早就将前面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又需要重新进行阅读,来回往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如果首先进行段落的划分,就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根据文章的大意可以将《蒲柳人家》通过介绍人物重点的不同划分为三段:第一段,课本第29页起至第31页的首段,本段主要是对于孙子何满子本人人物形象的描写,写出了其穿着打扮和性格特点,并介绍了原因;第二段,第31页第二段起至第第36页第二段,主要对奶奶一丈青大娘进行具体的人物塑造;第三段,第36页第三段至文章结束,主要介绍了爷爷何大学问。

以此进行划分,学生进行预习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分段进行展开,使得文章主体的把握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加快效率。这也是教师在进行预习提点时应该重点强调的。

3.查找生词生字,促进文学积累

掌握生词生字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基于初中阶段学生词汇掌握量有限的实际情况,生词的摘抄,查找与记忆尤为重要。而一些生词也有是文章的关键内容,甚至有些会频繁出现,是学生在预习中必须要解决的問题。关于解决生词生字,学生可以为此制作一张表格,将其与解释共同摘录,然后贴在课文的相应位置。这样便能在接下来教师的讲解和自己课后的巩固复习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以课文《蒲柳人家》为例,本文存在大量的生词,例如出现在文章第二段的“一交”其意思为一到、第四段的“窝汗”意思为汗液无法蒸发、第八段的“打尖”意思为中途休息零时吃点东西及第九段的“红伤”意思是外伤等。由于地方特色差异及时代变化的差异,导致这些字词很少出现在现代的文章中,也就造成了学生理解起来的相对困难。因此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当对这些词进行着重关注。

充分掌握了课文中的生词之后,学生再展开预习就会难度大减,从而使得预习的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兴趣也会逐步增加。

二.充分教学准备环节,开展长文短教实践

教学实践是长文短教法的精髓所在,也是该方法意义的实质体现。教师在进行方法实践前,必须做足准备,以至于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井井有条,充分发挥出该种方法应有的功效。

1.结合时代特色,陈述历史背景

教师在课文讲解之前,首先应查阅资料充分掌握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及当时社会的特色。以此能跟贴近作者的想法,从而找到作者写作的思路及目的,发掘作者写作的缘由及意图。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认识,强化学生课文理解。陈述历史背景往往还有另一点好处,便是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课堂活跃的氛围,从而提升讲课质量。

例如,在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篇课文:变色龙》中,作者拟这样的题目并不是对变色龙这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进行描写,而是将其带入具体人物,将人物比作变色龙。先来分析本文作者契诃夫的背景。契诃夫出生在十九世纪的俄国,当时的俄国由沙皇统治。官僚阶级横行,阿谀奉承现象严重,绝对的等级观念在政府官员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普通的人民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却又无人问津。在这种背景下,作者的心中满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批判,因此,特意变色龙来隐喻当时有权有势的人,以看似搞笑的情节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无奈之情。

通过历史背景,学生能感同身受的对作者的写作初衷进行联想,阅读文章起来自然更加顺畅,文章的逻辑自然也更容易理清。

2.把握文章主线,简述故事经过

对于这类文章长文短教法最重要的运用就是在把握主线的同时对故事经过进行简单的叙述。但是教师需要做到简而不删,将需要讲到的重点部分都一一进行罗列,而一些繁琐的语言可以进行一定的化简。以此为原则,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文章讲述起来自然井然有序。

例如,在课文《变色龙》的故事讲述中,教师可以以这样的故事讲述为参考:警官奥楚蔑洛夫经过广场时碰到了一个事件‘首饰匠赫留金被不知道主人是谁的狗咬伤,在初步认定为野狗的情况下警官决定“伸张正义“为首饰匠抱不平,严惩狗主人,而在得知是将军的狗之后,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转而责怪首饰匠。发现不是之后,又开始站在首饰匠的角度断案,最后在确认是将军哥哥的狗之后,对狗表现得极为爱护,断然抛弃了首饰匠。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述既顺应了故事的主线: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引发警官态度的变化,又涵盖了整个故事的内容,使学生对于事件的全过程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达成了加快课堂进程的效果。

3.精选优美段落,细讲文化深意

文章之所以能被选入教材,其一是因为讲述方式的特殊,讲述内容的经典性,其二便是其中蕴含着许多经典的段落即语句。学习这样的文章能够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课堂教学讲解时,也应当单独列举一些文章中出现的经典语句或段落进行剖析。

例如,在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篇课文:溜索》中就蕴含了许多比较优美的语句或段落。例如文章第六段的情景描写“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宣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这段话中作者边运用了多种对文章的修饰方法,将怒江实际的场景活灵活现。是文章可以进行重点赏读的内容,这样的情景描写及人物描写在本文中还有这许许多多。

教师在选择优美段落时一定要注意有目的性的进行选取,内容不能重复,要尽可能概括多种修辞手法。同样,选取的话题也不能枯燥乏味,应当截取文中较为经典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剖析。

三.完善课后研讨方案,注重文学素养提升

强化学生课后研讨也是教师在长文短教法运用的重要策略之一,能起到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作用。学生在简短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未完全理清的问题,在经过教师的课后任务布置,展开研讨之后便能够有效补充该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1.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长文短教“法中对课后研讨设计的第一个任务是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布置相关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展开具体的讨论工作,最后再由一名语文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担任讨论组长,总结小组成员的讨论心得,再交由教师批阅。这个设计方法既能够加强学生间的互动能力,又能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通过互相交流,解决对课文存留的疑问。

例如,在课文《孔乙己》的分组讨论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讨论题目:假设同学们穿越到了孔乙己所处的年代,或者自己成为了文章的主人公孔乙己,你会接受像他一样的命运吗?如果不会接受,那你又会通过怎样的办法去改变命运呢?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选择接受命运,那么学生就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找到文章主人公存在的缺陷,从而修补完善,实现命运的转变。或者也可以结合现代的思维模式,以及根据历史的发展,查找到后人为实现社会的改变而做出怎样的努力来当作自身的参照。

当然,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新讨论方法,截取多段文章内容让各小组的学生进行剧情推演。要求每一小组选取一个部分进行准备,在下一节课中展开课堂情景表演。通过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打分,评定出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课后研讨的信息,促发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探索。

2.实践运用,强化写作能力

课后扩张的最终目的是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应用到实际的考试测验中。教师也可以从加强学生积累,强化写作能力的角度着手。学习了一篇长文之后,学生必然会有许多的文学积累,这时,便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积累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写作。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篇课文:溜索》之后,初步掌握了对于描写一个环境的文学方法,以及如何生动形象的写出在这个环境内相应人物故事。就可以借助这些积累,给定另一个背景,让学生进行运用写作。例如,让学生写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牧民的生活环境,以及一日生活中要做的各种事情,前提是要模仿课文的结构框架,使文章根据逻辑性与合理性。当然,在没有亲身经历的情况下,学生不可能凭空对这一情景进行想象,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翻阅书籍或者上网浏览来查找资料。并将所得的资料进行整合归结,才能完成这一人物。这就促使了学生去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学习它们特色。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对学生文学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使写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因此,与写作相结合,对长文进行实际运用也是“长文短教“法的一项特色内容。教师在阅读长文时如果细心探索,也能够找到更多长文中的有用部分。教师的教学要多多选取这些精髓所在,进行大胆的课堂实践,从而在实际意义上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长文短教“法在初中语文近现代长篇著作的课文中发挥这重要作用。随着教学的持续推进,这种方法也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但是应该贯彻一大原则,课文内容虽然不变,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运用灵活。教师应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发现在课堂讲解中存在的不足,展开思考,进行更正,使得教学水平也能随之不断提高。

“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希望教师不要拘泥于现有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创造创新。”长文短教“法在目前依然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更需要用实践来对其检验和修正。

参考文献

[1]张小娟.初中语文“长文短教”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2021(10):146-147.

[2]刘军平.初中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4):219.

[3]马凤梅.初中語文新课改下长文短教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2):276-276.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文学素养语文教学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长文短教,让阅读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