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化参与理念的自贡盐文化研学策略

2022-05-30单栩淋胡晓

文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高中语文

单栩淋 胡晓

内容摘要:本研究将研学旅行与高中语文“当代文化参与”这个任务群相结合“寓学于游”,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让学生在旅行中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当代文化参与 盐文化 研学旅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这三类课程分别安排了7-9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三个任务群贯穿了选修、选择性必修和必修三个阶层。由此可以得知“当代文化参与此任务群在高中語文中的重要性。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当代文化参与”此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增强文化自信。”但是如果只是让学生凭借课本的理论知识参与感悟文化,笔者认为效果不好。所以可以借助研学旅行这条路径“寓学于游”,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身边的文化;在亲身体验中传播身边的先进文化;在亲身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大多数高中语文的研学模式都是基于丰富的地方地方文化资源来展开的,而自贡地区又蕴藏着的丰富的盐文化资源,这就为自贡市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所以通过将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与自贡的盐文化结合来探讨研学的新模式,更有利于将语文教育与地方文化整合,促使学生以批判反思的眼光来深入认识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和创新精神。

据知网搜索,将自贡盐文化研学模式置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视角下的研究寥寥无几。其中张雨萍(2020)提出了关于自贡盐文化研学旅行的几点思考,但其重点研究的是现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对研学旅行和自贡盐文化进行结合的方法策略并没有详细的提出,所以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识盐”

在正式的开展以盐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前,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研学前的准备,可以在研学之前单独用一节课来让学生对这次研学之旅有一个了解和准备。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分享在可课下搜集的盐文化的资料,之所以要做好研学旅行前的准备是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参与到研学活动之中,如果准备不充分就可能在研学途中出现“游大于学”的状况。所以只有在学生有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研学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才能完成研学旅行的学习目标。

(一)搜集与“盐”有关的资料,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与“盐”的资料,关于资料的收集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一个类别,在组内做好相应的分工。如:一个小组可以专门来搜集与盐有关的诗句;另一个小组就可以去搜集与盐有关的人物故事;其他的小组就去搜集关于产盐、制盐、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搜集这些资料首先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上对这次研学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面上的了解。资料搜集完,先在小组内分享由组长汇总归纳好之后,再通过专门的一节课在班级中来分享这些资料,这样分组合作同学们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较多方面的来了解“盐”。在学生分享完他们所搜集的资料后,教师可以根据研学旅行的活动设置来给同学们做一些补充,以便于在之后的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二)知晓盐文化研学旅行的活动,做好行动上的准备。

学生应该在研学旅行之前提前了解研学过程中的环节和活动的设置,因为研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应该做好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双层准备,这样在研学途中,学生知道自己哪个环节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学生了解研学旅行的活动设有利于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参与者,有真实的参与感,真正的可以将书本的上的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来,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把路线走一遍。

综上所述,在研学旅行之前学生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更有利于完成“寓学于游”这个教学目标,从而避免“只学不游”和“只游不学”这两种极端局面的形成。

二.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探盐”

学生在掌握了有关盐的知识和了解了研学旅行的活动之后,就可以开展盐文化研学旅行的活动了。自贡市自古以来就有“千年盐都”之称,蕴藏着丰富的盐文化资源。但是目前的中学生对于身边的文化资源不敏感,如果只是对他们进行传统的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况且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言,中学中大部分学生的天性是乐于探索的、好动的。如果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会比较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成“读死书”的课堂氛围,学生将缺乏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而研学模式的开发相对有趣和新奇,能够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进而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经验。同时,研学的过程是探究的,是对学生体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验和提升。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发现问题,寻找正确的途径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提升探究思维能力。当原本一些在课本上通过文字感知的知识让学生从真实的家乡文化生活中提取时,相信学生会从研学中收获探索的乐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在研学模式的体验学习下,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结,让学生从生活的实践中获得教育,更是为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教育的意义来源于生活,也必然应用于生活。教学的任务应与生活结合,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点,于实践中进步,进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研学模式便很好地践行了此理论,这是一种立体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从学校走进社会,走进熟悉的生活环境,以游学结合的方式在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的同时取得学习成果。研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补充学校教育的学习方式,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基于此制订了以下研学旅行的路线:

(一)基本情况

1.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依据自贡市丰富的盐文化资源设置了:学校—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燊海井—东源井—盐帮菜体验—学校这一条研学路线。

自贡市盐业博物馆设于西秦会馆之内,位于自流井区龙凤山下的斧溪河畔,交通便利。馆藏文物丰富,有盐口簿、治井工具、打捞工具、契约账册等。建馆四十多年来,该馆在收藏、研究、陈列、保护以井盐为主的中国盐业史文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第一站设在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让学生通过文化展览和介绍,变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更容易让学生体悟“当代文化生活”的内涵。

2.燊海井

燊海井坐落于自贡市大安区阮家坝山下,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的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灶房、柜房等。主要生產设备有碓架、井架、大车、盐锅、盐仓、采输气设施等,展示了清代井盐钻凿、天然气采输、采卤、煎盐等传统技术和工艺。之所以吧燊海井作为研学旅行的第二站,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而且在当时远超发达的俄国和美国,由此可以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高超。

3.东源井

东源景坐落于自贡市贡井区扇子坝,是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有:矿井,木制井架等。之所以把东源井作为研学旅行的第三站是因为它是自贡气口井井群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并且此井虽然历经了100多年的生产,地面的设施依然保存如旧,建筑、工具遗存较好,便于学生参观学习。

(二)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体现出“语文味”,要基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可以设置以下活动。

1.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1)专题讲座

由盐业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这些专业的人员来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学生在这个讲

座中,可以提出自己在研学准备时自己不明白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与专业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中解决自己的疑惑或者,更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2)影像教学

观看纪录片《自贡井盐》

(3)开展我是“解说员”活动

由于学生在研学旅行之前已经知晓了研学活动并且做了资料方面的收集,再加上与盐业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已经掌握了不少有关盐的知识。在参观盐业博物馆时就可以让学生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合作,一起来完成讲解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把自己掌握得知识,讲解出来,传授给其他人,在让学生巩固运用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2.燊海井

(1)现场教学

①参观深海井天车——让学生亲身感受燊海井天车的壮观。

②参观制盐工具——让学生感受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

③了解制盐工艺——让学生知晓制盐的过程。

(2)体验教学

①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制盐的工具,发挥想象,可以在原有工具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造。

②让学生在了解完制盐过程的基础上,自己尝试一下制盐工艺。

3.东源井

(1)现场教学

参观矿井——了解低压天然气康盆采气的生产技术。

(2)体验教学

让学生模拟凿井技术,亲身体验感受先辈的的艰辛与智慧。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品盐”

“食在四川,味在自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悟“有盐有味”的含义,让学生在一天辛苦的旅行之后,去品尝地地道道的“盐帮菜”。盐帮菜以味重、味厚、味丰而闻名,具有“味厚香浓,辣鲜刺激”为鲜明特点,因此在本次研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学生去品尝“盐帮菜”。在美食的盛宴之中,让学生再次体会知识的学习和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研学评价”

评价是研学旅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评价可知通过这次的研学活动学生所得和以后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在研学活动结束之后,必须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此次研学活动的评价。研学活动的评价要多样化,不能仅仅是在活动之后让学生写一篇小小的观后感就结束,必须要进行多样且有效的评价活动。

(一)课程评价表

在研学活动结束之后首先让学生完成课程评价表,这个评价表要涉及到对研学主题文化知识、研学体验教育活动以及研学过程中团结协作和生活能力、文明意识等方面的评价。从多个方面让学生看看自己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做的好的与不好的地方,好的继续保持,不好的下次改进。

(二)研学成果的评价

1.在中学内设立“盐文化展示周”活动

盐文化展示周不能仅限于对于学生征文的展示,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摄影展、画作、新闻稿、简报和撰写研究报告等形式来展示此次研学之旅的收获,但这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我与盐文化有个约定”的主题来进行。

2.与自贡当地盐文化博物馆合作

由学校推选优秀的盐文化反馈作品,与博物馆共同举办“盐文化展示周”活动,把优秀作品放在博物馆的一角,来进行展示。

当代文化参与,是高中语文课标中所明确的一大学习任务群,贯穿于必修、选修、选择性必修的课程中,其重要性不可忽视。而中学的研学模式,即研学旅游,是学校根据地域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的需求,以集体旅行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参与地方文化生活中。研学旅游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实现学校与社会相连接的一种创新形式。结合当代文化参与的理念,将研学模式引入其中,成为落实这一任务群的有效路径。本文将探讨在当代文化参与这一任务群的理念中,去探索研学模式开发的必要性即价值,以便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在“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下,有理论的支撑:符合课标的课程开发理念、切合教材的实际教学需要。从学生角度,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地方文化角度,利于满足地方文化传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姚春燕.“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0):45——47.

[2]杨晓.研学旅行的内涵、类型和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8(4):131——135.

[3]侯永海.研学旅行的内涵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学周刊,2021(25):129-130.

[4]楚丽娜.高中语文研学旅行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20):113-114.

[5]孙慧.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3):255-256.

[6]张雨萍.自贡盐文化研学旅行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20(03):57-6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此论文为四川省自贡市社科联四川省地方文化与旅游传播中心:基于高中语文“当代文化参与”理念的自贡井盐文化研学模式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