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2022-05-30王祖国杨苗苗

关键词:莘县益智古诗文

王祖国 杨苗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句话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十多年来,莘县实验小学秉承“拥抱国粹、薪火相传”的宗旨,立足于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教育方式,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课题引领,二十余载接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若水,是流淌不息的精神激流;文明如山,是矗立永恒的民族坐标。在历史的长河中,祖辈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莘县实验小学矢志不渝的追求。

自2001年开始,莘县实验小学就开始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古诗文与小学生人文素养实验”课题研究,课题于2005年结题并获得省级一等奖,研究成果在全市推广。

(一)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了校本教材《岁月如歌》,将背诵古诗文经典覆盖全校各年级学生,内容包括唐诗、宋词、《论语》《三字经》等,要求每位学生每周必背两首古诗,学校定期考核。

(二)评选古诗文背诵大王

学校每年召开“古诗文背诵大王表彰大会”,评选出“古诗文背诵大王”,二十多年来,已经有500多位学子获得这一荣誉,他们人均背诵1500余首古诗文。截至目前,学校学生人均背诵古诗600余首,古诗文诵读活动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全国多个区域产生了广泛影響。

(三)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

学校把《三字经》及唐诗、宋词与音乐、美术、体育相结合,创编了很多古诗文曲目、诗配画、古诗文韵律操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古诗文诵唱表演节目。尤其是学校创编的“古诗文韵律操”,将200多首古诗融入体操中,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充分享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润。

(四)设置读书课和写字课

自2005年开始,学校设置了每天一节的读书交流课和写字课,把“诵经典”“论经典”“学书法”“写好字”常态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读书课上,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设立了“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爱国诗篇”“我爱《三字经》”“我看《论语》”等专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背诵经典古诗文来丰厚素养、陶冶情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汉字之美饱含祖先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学校加大对教师书写的培训力度,让每位教师在写字课上更好地指导学生写字。

写字课分为观、范、仿、评四步。“观”指观察汉字的结构;“范”指教师范写;“仿”指学生进行仿写;“评”即教师对学生的字进行评价反馈,对共性问题再作进一步指导。多年的坚持,学生的书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个班都涌现出多位“小小书法家”。

(五)设立多个传统文化社团

2012年9月,学校组建了书法、绘画、戏曲、象棋、民族舞、笛子、古筝、刺绣、剪纸等20多个社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得到拓展。学校还聘请了多位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拥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担任社团教师,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二十多年的坚持,学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课程设置、教育路径探索、家校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庄壮、苏培瑞等数十位“齐鲁小名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像一缕缕甘泉,流入学生的大脑,融进学生的血液,渗透到生命的深处。

二、营造氛围,让每位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学校是培育人的沃土,什么样的文化就孕育什么样的人。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基因,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滋润学生的心灵,并以此促进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是时代的课题,更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在校园墙壁上张贴了《论语》全篇,其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朝闻道,夕死可矣”等名言警句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他们真正体会到气节的可贵。

楼道内分别设置了“古文经典”“唐诗宋词”“古代汉语”“文化名人”等专题,学生下课后驻足欣赏,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校“雏鹰”广播站开辟“传统名篇里的中国”栏目,鼓励师生将最喜欢的古诗文经典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民族气节提取出来分享,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三、德能相济,全力打造学高身正的“三立”教师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是第一位的。为积淀教师文化底蕴,学校积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读书节”活动,实施经典诵读工程,鼓励和引导教师多读优秀传统文化及国学经典类书籍。学校全天候开放教师阅览室,大力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浓厚氛围,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丰厚教师文化素养,努力使教师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者。

学校将培养“三立”教师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制定了“三立”教师言行举止规范,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功”主要培养学生学业报国的高尚情怀;“立言”则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形成自己的为人处世哲学。三者相互统一又各自独立,既对师德师风提出具体要求又明确了教师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四、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推动文化传承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与时俱进,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学校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思路,广泛整合资源,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规划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一)开齐、开足传统文化课程

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传统文化课,从全校遴选师德高尚、专业素养深厚、课堂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传统文化课专职教师,不断加大对传统文化教师的培训力度,创新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二)引进益智器具,创建益智课堂

从2013年起,学校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引进了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七巧板等170种中国传统益智器具,创建了益智课堂。这些益智器具不仅仅是玩具,更承载着古代中国的智慧和哲学。每周开设益智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开发思维,启迪智慧,滋润心灵,不仅接触和学习了中国古代数学、物理学、拓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还对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学校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示范校,先后多次参加全国益智课堂教学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大力推进古诗文阅读微课程

从2021年起,学校进一步推进古诗文主题阅读新样态课程,初步开展学科整合课程探索,开设了主题阅读微课程。

在主题阅读微课程中,学校深入挖掘古典诗词中蕴含的育人资源,将古典诗词分为三大类:一是以“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求索人生天地;二是以“诗圣”杜甫为代表的忧国忧民;三是以“诗佛”王维为代表的静赏自然。

求索人生与天地类的古典诗词有利于培养美好心灵之真,忧国忧民类的古典诗词有利于培养美好心灵之善,静赏自然类的古典诗词有利于培养美好心灵之美。学生是在诵读古典诗词中求真、向善、尚美,中华美育精神的弘扬顺理成章。

(四)“阳光大课间”增设读书积累展示环节

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在做完“古诗文韵律操”之后,全体学生进行读书积累展示,内容包括背诵《少年中国说》《论语》、唐诗、宋词等,强健了体魄,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

五、傳统文化进社区,推动“书香莘县”建设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充分说明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在当今,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最贴近居民的文化传播场所。近年来,学校联合莘县文化和旅游局、新华书店等单位,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社区里。

开展传统文化进万家活动。充分利用亲子阅读带动家庭,推动书香莘县、书香中国建设,进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学校精心编排各种诗词唱诵,用多种形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在燕塔广场、居民区展演,内容包括家国情怀、探索真理等多个主题,让人印象深刻,深受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源长,身为炎黄子孙,华夏文明的传承者,学校将牢记初心使命,增强责任担当,继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起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培养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莘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莘县益智古诗文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益智故事会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益智大比拼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