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国文化(俄语》数字化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2-05-30姚波

艺术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文化问卷调查

摘要:中国高校俄语教学改革对学校课程与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建设数字化教材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推动新时代高校俄语教材的编撰和制作,促进中国高校俄语教学的改进与发展。文章以《中国文化(俄语)》等校本数字化活页课程建设成果为研究样本,回溯为构建本教材评估系统而开展的教学实验与调查活动,分析与探讨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学生意见为导向的数字化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中国文化(俄语)》;数字化教材;问卷调查;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H3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0-00-03

0 引言

外语专业教科书的编撰出版与外语教学一直是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育事业的主要工作。根据教育部要求,如今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材数量显著增加。庄智象(2006)提出,当前外语教科书编纂与评估体系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是重实际、少内容;一味生搬硬套、照抄外国的模式与做法,缺少实际内容;缺乏科学、全面、适用、可执行的课程评估框架。纵观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情况,未顾及广大教科书学习者,而且具有主观色彩。因此,探讨高等学校俄语教材编写方法,形成科学、完整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性突出的方法框架,是高等学校俄语教育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重要一环[1]。同时,由于技术革新和行业业态转型发挥的带动作用,以及可视化教材评估手段的应用,为建立完善的教材评价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文化(俄语)》的数字化讲义使用结果为依据,从数字化讲义本身的教学思想、语言表达方式、教学内容安排、与学校常规课程的配合情况、在教学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学习者的感受与应用等方面,为中国高校的俄语数字化教材研究构建评估框架,希望能为今后的教材研究与评价中的理论探讨与科学实践提供依据与参考[2]。

1 理论基础与方法综述

1.1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因对学生认知体系形成的关怀而在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3]。建构主义教育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数字化教材的广泛使用对构建学生知识系统的整体架构、全面激发其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对数字化教材的期望与评价,建立数字化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俄语数字化教材评价制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际依据[4]。

1.2 建立方法

构建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评价《中国文化(俄语)》数字化活页教材提供实操性强的评价根据和指标。指标的确立必须经历如下环节:一是确立目标,二是把目标划分为三类目标等级,三是形成评判指标,四是为各类指标设置权重,五是建立评判指标总表。量化考核系统的构建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确立各类指标,二是明确各类指标的整体权重及每个指标的权重与评分要求[5]。

采用教学实验与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以确定各级指标。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以《中国文化(俄语)》数字讲义作为教学主要工具。本讲义以传统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内容充分结构化为前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教学各环节的“颗粒化”分解,形成一个包含固定教材知识、活页教材、数字教学资源包的教材体系[6]。

基于學生对该讲义的不同接受程度以及课后实际应用成效,本研究设计了两种问卷调查方法,先开展了《中国文化(俄语)》数字讲义印象测评问卷调查,以半开放式问卷为主;再基于采集到的分析结果设计数字讲义深度评价调查问卷,细分目标,从形态展示、结构、内容编排和教学互动四个维度采集学习者对本数字讲义的理解等信息(张凌然&卞杰,2017)。

2 《中国文化(俄语)》数字化教材评价的统计分析与实践

本研究主要对4个班级共127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回收120份有效问卷,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

在对《中国文化(俄语)》数字讲义进行印象评价时,受访者被要求对数字讲义的四个方面(主题导论、慕课材料、版式、任务设计)给出关注度与优先级排名。对半开放题型的回答进行逐个总结和信息整理后发现,78%的受访者主要通过慕课材料学习中国文化相关理论知识 [7]。学生对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的互动环节比较感兴趣,包括视频制作与展示、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等。各章节主题导论,包括俄文原文主要观点和关键词句解析以及中文补充材料。该部分在学生关注度中位列第三。学生对版式的关注度为10%,主题导论版式是学生相对不在意的部分。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见表1),受访者普遍倾向于观看10分钟以内、形式风格灵活多样、内容贴合中国当代现实生活的慕课视频,以满足学生短时间内记忆重点知识和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问题7~24是关于数字讲义的文字导论部分 。在某些问题上学生看法不一,如是否需要俄文导论材料、是否应该简明扼要以及布置课堂任务。大多数学生认为俄文导论材料应尽量缩减,标出重难点词句即可。主题导论中的图片、图表更有助于知识把握。

问题25~30是关于活页部分的评价方式和任务设置。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课后任务量适中,并且以慕课学习和文字导论中的知识点为基础,关联性较强。而期末任务设置则可以简化,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以视频输出为途径完成作业,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 《中国文化(俄语)》数字化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把调研问卷的问题转换为更具体的指数来评价结果,从而初步建立一个以学习者意见为导向的评估系统,包括4个维度共18个指标,以评估《中国文化(俄语)》数字化教材(见表2)。

4 结语

本文以《中国文化(俄语)》数字化讲义的使用结果为依据,从量化讲义本身的编写理念、语言表达方式、教学内容安排、与中国传统课程的契合度、在教学实际中的使用情况、学习者感受与实际应用情况等方面,为中国高校俄语数字化教材研究构建了评估框架,为今后教材研究与评价中的理论探讨和科学实践提供依据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良发.高校思政课教材数字化建设的动因、特征与实践路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76-82.

[2] 李宇昂,丛红艳.数字化教材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1):130-132.

[3] 曹莉,孔建霞,杨素青,等.西部医学院校《医用高等数学》数字化教材资源建设[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3(S2):150-151.

[4] 于婷,陈淑清,陈佳希.韩国数字化教材的解构、功能与启示[J].科教导刊,2021(31):13-15.

[5] 边建军,严明.论全媒体数字化教材建设中辩证关系的把握[J].武夷学院学报,2021,40(8):90-95.

[6] 吴满意,高盛楠.试论高校思政课数字化教材的基本内涵、价值构成与作用发挥[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4):83-91.

[7] 范钦倩.教材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J].采写编,2021(5):128-129.

作者简介:姚波(1990—),女,甘肃金昌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俄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文化问卷调查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