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2-05-30王瑞瑶

艺术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校园文化建设工匠精神

摘要: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一直强调的新时代要素,对培养新时代的建设性人才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艺术类高校作为培育我国艺术类人才的摇篮,有必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做好弘扬工匠精神的工作,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指明方向,为社会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文章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在分析新时代工匠精神具体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艺术类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0-0-03

0 引言

一直以来,工匠精神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无数劳动者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创造出了大量精神与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新时代的重要建设性人才,有必要以工匠精神来指引其发展,传承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文化,在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并针对当前艺术类高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一些困境,提出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1 工匠精神的相关概念

1.1 工匠的概念

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特征。”而在传统的人类社会中,负责劳动的主要是大量工匠艺人,他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

1.2 工匠精神的概念

虽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产品的生产劳动已经不需要人类亲自进行,但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须对现存产品不断进行迭代与优化,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而推动人们对这些产品进行迭代与优化的精神,便是工匠精神,它是无数手工艺人在长期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精神,是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等精神的总和,推动着人类制造工艺的不断完善与优化。

1.3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的历史时期,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传承工匠精神,并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1.3.1 实践性

实践性是工匠精神最本质的特征,尤其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学生只有真正投入实际的创造当中,才能深入把握其内涵。同时大学生自身的技艺和能力也只有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实践性特征。

1.3.2 发展创新性

在传统的认知中,人们对工匠的理解较为表面,认为工匠所做的工作以重复性的居多,无非只是有的人做得更精细罢了,这其实是对工匠精神一种误解。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用”,而是有了更多对其审美性与创新性的需求,这也对当前的工匠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对各种技术工艺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1.3.3 人本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个体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在劳动创造过程中更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期望通过劳动来增强自身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正是当前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重视人的价值。

一方面,工匠精神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劳动者能够创造出越发精致且方便的物质产品,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體现了对人民的重视与尊重。因此,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须同时满足劳动者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体现对人本身的重视与尊重[2]。

2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其中关于爱岗敬业方面的论述便是要求大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将为各行各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促进其长期有效的发展。他们能否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直接决定了这些产业发展的质效。从这个方面来讲,工匠精神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思想品格,而是贯穿一名大学生职业发展道路的重要指导理论。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份工作,并发挥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2.2 国家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在产品制造方面,单纯的复制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更有设计感与创新性的产品来丰富其生活,而这正需要大量拥有工匠精神的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基石,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方面,很多高附加值的产品都被西方国家所垄断,自主创造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正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设计,从而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实现国家制造业的升级。

2.3 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需求

新时代的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我国艺术产业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其工作过程既是建设社会的过程,又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要想使这些大学生在工作中获得创造的乐趣,就必须利用工匠精神对其进行引导。工匠精神中强调的对事业的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对于大学生而言有着很强的榜样引导作用,有助于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将工作视为一种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而不只是单纯的赚钱工具,从而在个人价值创造过程中散发独特的光彩[4]。

3 当前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工匠精神认知模糊

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大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对自身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以工匠精神的要求来审视自己的行为。相关调查显示,当前艺术类院校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校教育的缺失,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学大多偏向艺术理论与技能的学习,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二是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的原因,很多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对工匠这个词语有一种偏见,认为工匠从事的都是重复性较强的劳动,而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学习者,是不屑于从事这种行业的,这本质上就是缺乏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认识,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了解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最终导致了这种认知上的偏见。

3.2 创新意识较弱

创新意识的缺失是制约新时代工匠精神在艺术类大学生当中普及开来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很多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程序化学习的影响,对所学的内容缺乏深入探究和创新意识,只会死板地学习教材上的内容。这种学习态度是与当前新时代工匠精神相冲突的,会导致其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最终工作就会沦为一种毫无意义的机械化重复,从而无法通过创造性工作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个人精力也会在这种机械化的工作当中消磨殆尽。

3.3 职业价值取向扭曲

近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也导致相当一大批人陷入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怪圈,使得职业价值的取向发生了极大的扭曲与偏差。在职业的选择上,会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的考虑标准,而在工作中,一旦有经济利益上的波动,就会极大影响其职业态度。受这种以金钱为唯一导向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自然也就无法有效贯彻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5]。

4 运用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策略

艺术类院校作为培养我国新时代艺术人才的摇篮,是大学生成长与学习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责任,将大学校园建设成为宣传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为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贡献出一份力量。这就需要各大艺术类院校从师资队伍的建立、相关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设计,打造富含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校园文化体系。

4.1 打造具有匠心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之本,是引导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树立职业理念的引路人,教师队伍是否对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有足够深入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工匠精神培育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建设具有匠心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所在。

第一,要强化教师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学习。尤其是对于艺术类院校的许多专业课教师而言,其长期在自己专业领域内耕耘,往往缺乏对这方面的了解。因此,学校应要求教师主动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身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解,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开展专业理论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教学工作。

第二,要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素养。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指导职业劳动的精神,最终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落实。尤其是对于艺术类院校的教师而言,很多教师过于强调艺术理论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缺乏对专业与职业之间联系的考量。这就需要教师亲自参与到一些实践创造过程当中,在实践中以工匠精神来優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更加严格的职业标准来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勇担当、苦钻研、肯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促进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塑造学校内在精神的重要方式,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态度,从而让学生对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主动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文化宣传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业内从事生产制造的优秀人物到学校开展关于艺术与工匠精神的讲座,并展示一些优秀从业者所创作的艺术产品,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艺术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将工匠精神悄悄地散播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其次,可以建立相关的校园文化景观。在学校的各个地区可以放置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富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雕塑人像,并介绍他们的生平和代表作,如我国著名的陶艺大师王锡良、朱文立等。这些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本身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共鸣。

最后,可以设立校园工匠精神宣传角。学校可以将优秀毕业生的照片和代表作品展示在上面,以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增强工匠精神意识。

4.3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思政课堂

思政课堂作为引导学生思想态度,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自然也就肩负着传递工匠精神的责任。可以在思政课堂当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工匠精神,感受工匠精神为社会与个人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从而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与职业态度。

第一,学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材当中,教材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以此为基础开展工匠精神教学能够使工匠精神的学习更具条理性与规范性。学校应当在结合本校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思政教学开展的大政方针,自主编写校本教材。例如,可以将与艺术专业相关的代表工匠的故事编入其中,让学生通过课堂直接学习工匠精神[6]。

第二,要注重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我国的电影发展史当中,有很多表现工匠精神的优秀影片,可以利用这些相关的电影与电视剧片段,与学生共同探讨其背后的工匠精神和其中深刻的内涵与价值。

5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还是促进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须在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和校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工匠精神培育,通过营造富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将专业知识更好地与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媛,李辉容.工匠精神: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向[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1):91-93.

[2] 张瑾.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1.

[3] 路珍.论工匠精神培养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8.

[4] 张青.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5] 路晓芳.大学生工匠精神及培养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1.

[6] 李梁生.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9.

作者简介:王瑞瑶(1992—),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校园文化建设工匠精神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