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的家庭认知偏差

2022-05-30林蔚宁

家长·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偏差中华幼儿园

林蔚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社会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引入学前教育中,在幼儿园中开展扎实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让孩子和家长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当前家庭受传统历史的影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存在误解,同时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前教育存在疑惑,不能提前预见到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没有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一、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要求

(一)要求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创新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是高校近几年来独立开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培养有能力、有思想、有智慧的高级儿童启蒙教师为目标,要求幼儿教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社会实践,结合我国发展历史以及我国儿童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阶段心理特征,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就是这一要求的产物,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文化的作用,牢记祖国的根本,坚持文化的统帅地位。要求幼儿园机构突破传统,立足社会实践,从幼儿的需求出发,重视孩子的思想发展和主观能力的培养。

(二)要求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设计为课堂内容

2014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教育。”从两份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势在必行。幼儿园教师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应当结合幼儿心智发育的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堂内容。做好精讲精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幼儿的思想。可以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文化故事宣讲、家长进课堂、传统文化表演等活动,让幼儿在思想发展的初级阶段就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铭记在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的课堂,是学前教育适应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大趋势的需要。

二、家庭的认知偏差的具体内容

(一)家长对传统文化和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认知偏差

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部分家庭仍然认为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学前教育来说,首先家长的认识还停留在旧的认识阶段中,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幼儿园教师只负责带领孩子在幼儿园内进行学习、玩乐等活动,并不认为能通过学前教育发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其次,家长不认为学前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认为两者之间是独立发展的,不能预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作用。家长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有限,不明确该专业具体涉及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幼儿园儿童的父母对待学前教育的态度是冷淡的,并不会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有很严格的要求,只是单纯将孩子送往幼儿园,更重视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内是否吃饱、穿暖。并没有关注其在幼儿园内的学习内容,也不要求幼儿园教师对孩子进行文化熏陶。最后,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他们更多是受家长的影响,而不是给家长提意见。而幼儿的家长不关注对幼儿的教育,更不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甚至是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真正内涵。因此,自然也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的影响力。

(二)家长认为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之间存在距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不能给家长带来直观的感受。在家长的早期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导致他们在进入工作阶段以后,依然重视薪资和物质待遇,对文化方面的追求并不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他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家长的空闲时间多被工作、休息、娱乐等活动占据,留给精神文明活动的时间非常少,甚至有的家长完全放弃了精神文化,割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基于这个前提,家长不理解传统文化和学前教育的联系,不能正确理解社会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学前教育专业物质化,用片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有些家长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过去式,是对过去时代社会现状的反映,与当前社会无关,对当前社会的发展没有实质意义,同时学前教育专业是新兴专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产物,家长由此认为不能用过去的理论指导当前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物质层次。

三、出现家庭认知偏差的原因

(一)只关注眼前发展,忽视社会发展潮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在每个阶段表现出来的都不一样。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智能化的潮流冲击了传统的文化观念,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更关注眼前的发展,忽视了社会发展的传统。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偏差,这种偏差是由于家长受技术化时代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文化的作用,短暂性地的遗忘了“根本”。同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都让家长意识到国家与国家的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从而忘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二)电子信息技术、商业化模式的冲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而当前社会以网络化社会为主,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互联网+”的发展模式遍布各行各业,在这种环境下,家长没有精力去思考社会的发展方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逐渐淡化。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家庭承担着不小的经济压力,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他们也干涉不了幼儿教育机构,对教育幼儿没有系统的方法体系,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思想教育观念中。

(三)思想观念上不重视传统文化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关系

家长并不熟悉对幼儿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幼儿园就是跟小朋友做娱乐活动,教小朋友简单的基础知识,以娱乐为主、学习为辅。家长对幼儿的思想成熟度存在偏差,不认为孩子能理解文化这一概念。因此,同样不认为孩子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坚持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前教育专业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认为这样只会增加幼儿的学习压力,不会培养他们的主观意识。

四、改变家庭认知偏差,推动传统文化走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措施

(一)进行文化教育,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对家长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幼儿园可以适当组织文化教育的活动,以讲座、演讲、视频等形式为家长营造文化气息浓郁的氛围,熏陶家长的文化素养,让他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社会作用,让他们明确和承担自己的责任,做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通过文化熏陶,改变家长对传统文化走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态度,鼓励、引导、支持家长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让家长协助幼儿园开展文化熏陶工作,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从而开拓他们的思想。幼儿园的小朋友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家长的思想和行为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程度,改变家长的态度和观念,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长的影响,从而实现文化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变革思想观念

要想改变家庭的认知偏差,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幼儿园向他们展示先进的、完整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去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可以对家长进行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文化的形成、发展、特征、作用等等。培养他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关注幼儿的长远发展,不只在意幼儿的学习,还要在意幼儿的思想开发和能力培养,让家长为幼儿树立榜样,支持学前教育,对家长进行思想文化的教育,同时注重对家长精神文明方面的培养,让家长拒绝物质世界的诱惑,以正确、科学的眼光看待物质世界,注重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平衡。

(三)设计全面发展的课程内容,安排家长定期旁听

幼儿园可以安排绘画、剪纸、捏橡皮雕塑、朗诵传统文化典籍等相关课程,在课堂上为幼儿创造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氛围,用简单明了的形式向幼儿园的孩子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的熏陶,让孩子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幼儿园还可以联系家长,让家长定期来旁听、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和一天的流程安排。幼儿园通过对家长展现幼儿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能够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培养方向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适当地提出对幼儿教育的补充措施,从家庭的角度提出对幼儿的期许,协助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一家园互动的桥梁,让家长真实体会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和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引导家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前教育做贡献。另外,幼儿园应当调整课程安排,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课堂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方方面面,促进两者之间的紧密融合。

五、改变家庭认知偏差的成效

(一)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

家庭认知偏差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重要阻碍,解决这一问题后,能够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前教育的融会贯通,加紧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改变家庭认知偏差后,能够帮助家长、幼儿都养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让他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能够坚持文化根本,加强自己对国家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持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在社会实践中充实、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创新。

(二)做好对幼儿园学生的引导工作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改变家庭认知偏差,促进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能够在幼儿思维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就对他们进行熏陶和引导,将影响他们的性格。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心智,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丰富幼儿的思维层次,开发他们的思维和心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可以在幼儿思维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他们进行矫正教育,塑造他们的性格,影响他们的精神品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发芽,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感,为未来的社会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三)促进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

改变家庭认知偏差,能够在思想上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重视对幼儿的精神教育和文化熏陶。幼儿正处于思想发育的初级阶段,他们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幼儿,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指导作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他们的性格和思想品质,通过改变家长认知偏差,引导幼儿重视文化的作用,平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比例。改变认知偏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能够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三字经》朗读、经典诗词背诵、分享名人名言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能积极地和教师交流互动。教师和家长及时互动交流有利于他们彼此更详细地了解幼儿心里发展状况,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引导幼儿在正确的教育下茁壮发展。

六、结语

近幾年,家庭对传统文化走进学前教育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这种偏差主要存在在思想层面,是物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思想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对塑造他们的性格有重要影响。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变家庭的认知偏差,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方针政策,为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开辟渠道,用文化来熏陶孩子,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国热情,让孩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为未来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促进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注:本文为永安市级2021年立项课题“家园合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YAKT2021002)研究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偏差中华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于均数与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