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2-05-30贾英

家长·中 2022年10期
关键词:意识小学生情境

贾英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成为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创新意识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培养目标,它旨在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而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是为了激发数学学科的探索特征,通过不断优化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化的思维环境中不断发展创新意识,从而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基于此,本文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先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适用范围和应用实效性还没有得到拓展和体现,所以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一时无法转换教育思维,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模式中的教学方法,以单向式的灌输讲解为主,向学生传递碎片化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他们的自主性没有得到体现,所以无法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忽视了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通常都会以简单的问题开展教学,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所以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状况不容乐观。

(二)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具有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以及应试制度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将提高学生的成绩视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所以在学校生活、数学课堂以及家庭生活的影响下,学生已经形成了以教材为准、以教师为主的思维意识,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常都会以固定的套路为准则,而没有灵活调动多元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呈现出较为薄弱的状态。

(三)学生从众心理严重

在数学课堂的教學中,还存在一种严重的从众现象。当一个学生或者几个活跃的学生说出答案时,其他学生往往不经思考地跟随说出同样的答案。无论其他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他们都会一味地从众。而在教师提出质疑之后,大部分学生不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再一次跟随其他人的意见说出答案,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很难得到发展和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也就不尽人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要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自主预习、构建合作小组、实施分层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

(一)强化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学生自主性的关键阶段,只有利用好预习环节,才能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将预习看作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即使设置了预习任务,也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课程内容,所以在预习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预习,通过设置驱动性预习任务的方式,让他们在预习阶段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以此迸发出创新的灵感、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真正发挥自主预习的价值和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提前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找出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符合实情的预习任务和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引导下熟悉数学概念、公式等内容。而在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利用其发散性思维探索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方式,所以他们的创新性意识就能有所发展。通过强化自主预习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自主性不仅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他们还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灵感。

例如,在探索“可能性”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课前实践预习。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制作抽签小纸条,让一部分学生以饮食为题,写下几张不同的美食,然后随机抽取一个纸条,经过多次尝试,看看哪张纸条被抽中的概率更大。让一部分学生以游玩为主题,选取几个周末可以出行的地点,然后让家长抽取纸条,并以五次为限,最终将抽到次数最多的纸条内容作为周末游玩地点。数学教师给学生设计这样的预习作业,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预习兴趣,还更好地锻炼了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构建合作小组,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和探究,是发展小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如果能够创建起科学化的小组,学生就能在与组员进行讨论和合作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应用合作小组教学时都将其视为一种表面的互动形式,所以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很难发展创新意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构建起科学化的合作小组,在课堂中合理地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公式的应用方法,并不断地提升创新思维。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将其分为实力均衡的小组,在小组中选取能够合理分工的小组长,让他们带领组员进行探究式学习;其次,在明确小组结构和分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各个小组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探究任务,让他们自行选定探究主题,并形成详细的学习方案;最后,让小组依据学习方案开展探究式学习,探寻数学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多元思维,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发展创新意识,他们的学习效率还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立体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创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小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述“求圆柱体面积”的知识时,可以先拿出一个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如果把圆柱体的侧面全部包上则需要一张面积多大的纸。针对这一问题,各小组成员要自行展开讨论,并且充分发挥自己在小组中的优势,如有的学生擅长画图,有的学生擅长计算,还有的学生擅长动手操作,如果把这三个特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快速求出纸张的大小。首先,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先把圆柱体模型按照等比例思路求出缩小到A4纸上的数值;然后,绘画能力强的学生把圆柱体按照缩小后的数值画在A4纸上;最后实操能力强的学生把长方形裁剪下来并包裹在立体图形侧面,这样就顺利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创造出了更多元化的合作解题方式,从而提升了小组学习效率。

(三)实施分层教学,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教学,那么学生就能在原有数学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而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利用相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学生在不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中,很难进一步形成并发展创新思维。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准确认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以他们的个体差异为基础实施数学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符合其认知水平的基礎上发展创新意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前对学生的数学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形成翔实的调查报告,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具体可以分为综合实力由高到低的ABC三个层次;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层次性教学目标,对不同实力等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在现有数学实力的基础上达到夯实基础、适当拔高的学习效果,使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并进一步产生创新的意识;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层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想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坚定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信念。通过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契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

(四)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将学生代入特定情境,深化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为了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其思维发展,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掌握数学概念、公式的正确应用方法。在教学情境的积极刺激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思维意识。首先,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设置悬疑情境,让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以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最后,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置游戏、表演等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展示天性,从而增强创新意识。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在合理的情境中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以探究小学数学“位置关系”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可以边玩边学,在娱乐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坐着哪两个同学,然后让他们向后转,再说一说左边和右边的人是谁。小学生发现不同的方向,左右同学的位置也随之出现了变化,原本在左边的人变成了右边,而右边的小伙伴又变成了左边,教师借此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再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带入教材中,让他们找寻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身边的事物作为游戏材料,如格尺、粉笔、教案、黑板擦,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摆放这些物品,从而加深对位置关系原理的理解。例如,教师找一个学生,让他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桌子上的物品,然后告诉其他同学黑板擦放在了什么位置。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说物体位置的时候要注意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三个”或者“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如果不讲清楚方向,则很容易使其他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教师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

(五)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活动是践行教育理念、检验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都不重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或者直接将其省略,所以小学生无法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因此,为了推动小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多重发展,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活动能够在体现课程主题的基础上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作为活动的主题,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依据主题和内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以校园内和校园外为主要活动区域,以动手操作性、实地考察性等作为活动类型,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探究数学知识内部的精髓。

以“小学数学几何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图形信息的理解,并掌握其运算的原理。比如,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用A4纸裁剪一个等边三角形,然后再鼓励他们尝试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方式解出三角形的面积。有的小学生把三角形的顶角对齐底边并按照折痕进行裁剪,之后把剪下来的小三角形其中一边与剩下图形的侧面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式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还有的小学生用A4纸做了两块等边三角形,然后把他们颠倒拼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底边就是原三角形的二倍,而高不变,在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值。教师利用实践操作活动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同时,还更好地锻炼了小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意识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乃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和素养,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才能在源源不断的感知中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此来优化数学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意识小学生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护患情境会话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