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味白术散加减 治小儿脾虚发热

2022-05-30王婉妮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2年10期
关键词:阴火清阳元气

王婉妮

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常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而致脾胃受损。脾胃气虚多见少气懒言、头晕乏力、纳食欠佳、溲清便溏等临床表现,亦有部分患儿出现发热不退、纳食减退、气少懒言、纳差等临床表现,此属脾虚发热范畴。“脾胃元气”“脾胃升降”“火与元气不两立”等理论可完整诠释脾虚发热的病机。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元气指人体天真本原之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胃气是水谷之气,水谷入胃,变化精微,行于经,入于脉,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则表现为荣气、卫气、清气、阳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等,诸气归根到底,出之于脾胃之气,故先天元气亦依赖于后天脾胃之气的滋养。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四圣心源》云:“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素问?六微旨大论》又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的生命活动亦通过脏腑之气的运动体现,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机理。脾胃五行属土,土居天地四方之中,脾居人体五脏之间,是人体气机运转的枢纽。脾胃一虚,神机化灭则危矣。

脾胃为五脏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胃内伤,不仅可引起元气失充易衰,也会导致全身脏腑功能的紊乱和衰退,或体内病理产物停滞等变化,并因此产生“阴火”而发热。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之枢,脾胃健旺则化生有源、升降有常。脾胃既伤,生化乏源,则元气不足而生陰火;又或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血津液郁滞而生阴火。阴火炽盛,亢盛的阴火反又戕害人体元气。故脾虚发热的病机为脾胃亏虚,生化乏源,元气失养,加之气机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生“阴火”而发热,其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气虚火旺。其中“阴火”由中气不足,气火关系失调产生,病机多样,病理表现各异,其中又蕴含了气血津液代谢的失调。

法随证立,方随法出。着眼于“脾胃亏虚、升降失常,阴火内生”3个病理环节,以“补中升阳泻火”为治疗大法,并随阴火所涉具体脏腑的不同加减。组方原则可概括为:辛甘温药治本,升阳药+苦寒药治标。

甘温补脾胃主要用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之品,此为治本之法。升清阳主要用升麻、柴胡、羌活、独活、干葛等,一方面可助脾胃升发清阳,促进脾胃运化,使气机流通,另一方面风药能胜湿,有助于湿邪的祛除,湿邪去,气机通,阴火自然不生。泻阴火主要用黄连、黄柏、知母、苍术、泽泻、半夏等苦寒燥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之药,为治标之法。泻阴火不是单纯的清热泻火,更需要祛除湿浊,苦寒燥湿药既可苦寒燥湿又可清热泻火,更利于泻降阴火。

患儿此次发热,病初先有外感,后因调护不善或脾胃素虚转为脾虚发热。就诊时表证已解,由不恶寒及脉不浮可知。或因病中家长喂养不当,或因病久子盗母气,致脾胃虚弱,运化不及,故见纳食减少。脾胃气虚,升降失司,清阳下陷而生飧泄,故见大便稀溏;发热、腹泻耗气伤津,故见气少懒言,口渴多饮;气阴两虚故见自汗盗汗、舌苔干、脉细数无力;脾胃气虚,气火失调而生“阴火”,故长期发热。此处“阴火”当责脾胃,由脾胃气虚、津伤化燥而成。综上所述,该患儿发热当属内伤发热,证属脾虚津伤,治当补中升阳泻火,兼以生津止泻止渴,方以七味白术散加减。

该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苦竭,烦渴燥,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由四君子汤加木香、藿香、葛根组成。方中白术为君,联合人参、茯苓、甘草健脾和胃,补益脾气;藿香归肺脾经,通调脾肺,和中运脾;木香调理中焦气机,与藿香合而用之,芳香条达,轻清鼓舞,悦脾助胃,理气而更行其津液;葛根解热生津,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止泻痢、解烦渴。四君子汤与藿香、木香、葛根合用,芳香调畅,悦脾助胃,健脾益气而行其津液。柴胡、升麻升举清阳之气;六神曲消食助运;竹叶清胃生津止渴,地骨皮透热。生山药、麦冬养气阴,生山药还可固护下关止泻。全方针对病机而治,清补兼施,补中有泻而不致壅塞不通,寓泻于补而不致伤伐脾胃;升降并用,脾气得升,胃和津运。久热发渴者,去木香防其温燥更伤阴液。

人以脾胃中气为本,脾胃纳运正常则中气始生,脏腑运化稳序。脾胃安则升降出入如常,脾胃乱则升降失序,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辨,气火失调生“阴火”而成脾虚发热。治疗大法不外健脾升阳泻火,再结合“阴火”所涉脏腑及病机随症加减。又因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不拘何病,处方用药之时均需固护脾胃之气及胃中津液,以防戕害脾胃,生化乏源、百病由生。

猜你喜欢

阴火清阳元气
元气清晨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浅析“阴火”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