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角下在线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22-05-30杨继波孙炜钰
杨继波??孙炜钰
摘 要:本文通过对A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probit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从学生角度探究了在线学习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教师的PPT设计、适当的小视频以及教师讲解主要核心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更能增强学习效果;从专业角度出发,对理工类学生适当进行在线课堂小测验有助于知识点的及时消化掌握;课后教师的及时答疑、成绩评价采用“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在线课堂表现及作业)”,这样更能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学术探究精神。
关键词:在线学习;学生视角;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中,“互联网+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师生们在不同的空间甚至不同的时间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汲取,腾讯会议、钉钉、ZOOM、B站等成为连接师生共同奋斗的平台。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努力让自己成为“网红”(授课模式努力让学生喜欢并能有效接受知识),而在互联网另一端的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达成目标呢?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效率是我们探索的核心。
1.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内、外部因素
目前大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生的“习惯性不参与”和“隐性逃课”等现象,该现象在在线直播学习模式中更加严重,造成了大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可分为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1]。
外部因素包括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外界给予的期望值过高而学生无法达到时,学生会降低学习动力,并且受传统“灌输型”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中是被动的参与者而非积极的主导者[2]。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固守教材、教学评价不合理导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进而使学生失去积极性,逐渐丧失了批判能力和质疑精神[3]。
内部因素则多与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相关。比如自控能力高的学生有更强的自制力,其学习愿望更强烈,与自觉性不高的学生相比,该类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同时投入型的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跟进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4]。
2.在线学习模式的探索
在线学习涉及的两大关键是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内化两个环节,在课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完成课前预习,在感知新知识的同时需要甄别不懂的知识,以达到第一次知识内化的目的。
课中是知识内化的重要阶段,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总结问题,从知识表层走向知识深层,并进行在线课堂的讨论交流,达到知识进一步内化的目的。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效率高的时间段是上课后10~20分钟;近7成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技能,如教学方法、互动能力等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大,其中4成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知识教授能力是影响在线直播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5]。
3.在線学习评价体制
对在线学习如何客观评价学生成绩是比较重要的一环。由于学生利用多种学习渠道,参与到教师提供的个性化学习中,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情况,针对评价结果做出相应改进,使在线的评价体制发挥最大作用[6]。
目前国内对在线学习的研究大多从教师的角度切入,以学生视角切入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线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比较适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高的大学课程,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态度、对在线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等,可以有效促进大学在线学习的完善与发展。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在线学习调查问卷的分析,从学生角度探讨在线学习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实施方式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调研问卷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涵盖理工、商科和文科综合性的A大学,调查对象为本科生,涉及该大学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选课偏好、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平台选择、在线测验期间等。利用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345份,收回有效问卷338份。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特殊时期,比如疫情期间等,高校采用了在线授课的模式,由学校提供或老师自主选择便于开展在线上课的平台,从学生的视角实证研究在线上课影响本科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2.统计结果与分析
(1)课前阶段
在课前环节,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布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将阅读材料以及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提供给学生,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建构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概念,并将不懂或不能理解的知识反馈给教师。调查结果显示,46.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自主性是较强的,另有45%的同学自主性一般,还有8.9%的学生自主性较弱。由此可见,超九成的同学还是基本可以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内容的(图1)。
对于课前自主预习,愿意花10~30分钟课前学习的学生占比最多,为40.8%,30分钟以上的占25.8%,10分钟以内的占33.4%,因此课前预习任务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接受度较高(图2)。
(2)课中阶段
在课中阶段,教师应启发学习小组进行课前讨论问题的汇报,对学生课前问题和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统一讲解,并就教学内容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在协作化学习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根据调查结果,54.4%的学生更看重老师的授课模式,45.6%的学生更看重老师的授课风格(图3)。对于在线课堂“老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87.3%的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模式,仅有12.7%的学生无法适应(图4)。
对于在线同步课堂中上课模式的选择,学生们希望的排序是老师讲课(均值58.52%)>老师与学生互动(36.73%)>案例分析(36.54%)>看视频(33.02%)>课上预习自学(29.38%)>小组PPT展示(28.37%)>辩论(27.61%)>小组讨论(24.85%),如表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时间占比最高的是老师讲课,占比最低的却是小组讨论,可见课堂还是离不开老师讲解,不能完全将时间交给学生讨论交流,比起学生间互动,学生更希望与老师进行互动。
对于课堂讨论的效果与参与度,仅有29.3%的学生认为课堂问题讨论能有效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可能是因为小组讨论时存在不积极、搭便车等行为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中小组讨论环节所占时长不宜过多。
为了检验课前自学效果,教师常常会采取在线小测验的方式,学生对于测验的态度也非常积极,77.2%的学生都认为课堂小测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多采取此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课后阶段
在课后阶段,教师应通过共享平台提供拓展材料供学生拓展视野和进一步学习,通过平台储存连续性的课程资料,比如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课后习题讲解和学生作業分析等,方便学生复习。
经过课前的预习,课堂中的内化,课后的主要目标便是复习和巩固。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50.9%)的学生认为课后答疑效果最好,另外认为课中答疑效果好的学生人数占比也达到了41.1%,可见,教师在网课期间适当预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当堂答疑也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在课堂中解决学生课前自学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听课过程中没有理解的知识,课后也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答疑是很有必要的,当然,鉴于在线平台及网络随时可以联系老师的情况,也可以开通学生私信给老师留言提问的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课后巩固知识的方式,46.2%的学生主要通过老师的PPT和网课授课内容,还有42%的学生通过辅导书或笔记巩固知识点,因此,教师制作出精美的PPT和视频对学生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也有结果显示,教师每次课后及时上传当天课程的录制视频对学生帮助很大,尤其是在线网络间断性失灵的情况下。
(4)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是促进在线学习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关键,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为教师完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正确评价学习成果、确定合理目标提供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强调考试卷面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2/3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平时成绩包括了作业和课堂表现等。可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当将体现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与以课程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与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三、回归分析
目前,大部分大学课程在线优质资源平台非常多,比如B站、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平台等。当然绝大多数的高校吸取了2020年疫情突发措手不及的教训,已经安排了教师提前录制自己承担的课程视频,并挂在校园平台课程中心网站(或者高校自建网站平台)上,方便突发情况下学生观看视频。针对上面的情况,当高校全部转为在线上课时,是否还需要教师按照线下课程时间同步上网课呢?在线学习效果受到很多的影响因素,为了识别主要因素,我们拟开展模型回归。
1.学习模式对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由于A大学采取的是同步线下时间在线直播上课的模式,也就是说只不过是把线下课堂换成了在线上课,其他不变。为了了解本科生对于在线直播上课的态度,我们进行了相关情况的问卷调研。
本文设定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Y=αX+?Z+ε(1)
模型中的因变量Y是在线直播学习效果,问卷对应的题目为“你认为在线直播相对于其他录播课或自学网站视频等效果如何”,回答为“不好”(记为0),“不确定”(记为1),“好”(记为2)。
自变量X中考察了大学生所学的专业,Z为各类控制变量,比如学生性别、所上大学是否为自己心仪大学、喜欢的答疑时间等。α、γ是待估参数,ε是随机误差。专业方面主要区分了理工科类(记为0)和社会科学类(记为1,主要包含了商科、社会学科、语言学科和艺术学科);女生记为0,男生为1;所上大学不是自己心仪大学记为0,是记为1;答疑时间安排在课后记为0,课前和课堂答疑记为1。
从回归结果(表2)可以看出,从学生所学专业看,无论是社科类本科生还是理工科类本科生都觉得在线直播效果不甚理想,该结果不管有没有加控制变量,结果都是一致的。该回归结论和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6]。说明大学生在心理上是有些抗拒在线直播上课的,估计是在线上课不受控制的因素比较多,比如网速或网络中断等。在调研问卷中,大部分学生在“其他”栏目填写了“自己看录播或网上视频”,进一步分析,估计应该是学生自己看视频可以按下暂停、快进、回看等,更有利于根据自身学习程度有效利用时间。
表2中模型(2)纳入性别自变量后,性别变量对在线学习交互平台的使用效果在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正,表明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在线直播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更好一些。这个结果和我们的预判稍有偏误,估计是在使用电子产品学习的过程中,男生的自控能力要更弱一些,在线直播对他们更有约束性,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偷懒现象的发生。
表2中模型(3)纳入了心仪大学和解疑阶段等自变量后,性别变量依然显著,同时发现认为A大学是自己心仪大学的同学在线学习效果更佳。课后老师安排答疑时间,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更佳。
2.在线直播课堂小测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线直播课中,教师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也是为了确认学生是否实时在线,往往会增加课堂小测验的环节。为了了解在线测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特地在问卷中调研了该问题。
公式(1)中因变量Y是在线直播课堂小测验的学习效果,对应问卷题目“你认为课堂小测验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吗”,回答“否”的记为0,“是”的记为1。
自变量X依然是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控制变量除了性别和心仪大学与否,还增加了一项“目前就读专业是否为高考调剂专业”(否记为0,是记为1)。
表3的模型(1)显示,本科生所学专业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负,表明了在线课堂小测验对于理工科同学的效果比社科类学生更好;模型(2)纳入性别后显示,理工科的同学进行课堂小测的效果依然更优,而男生比女生进行课堂小测的效果也更好,两者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模型(3)显示调剂过专业的同学比没调剂过的同学进行课堂小测的效果要好,且在0.1%的水平上显著,而就读的大学是自己心仪大学的同学进行课堂小测的效果也更好,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A大学本科生在线学习效果的调查问卷统计,并运用probit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及建议。
第一,在课前环节,教师及时发布教学目标,并能够针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建議教师在此环节能抛出探索性的问题,并且在布置课前自学任务时,应尽量将任务量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以保证学生自学质量与效率。
第二,相对于在线录播课、B站视频教学、慕课等教学模式,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线直播课不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估计与师生双方的网速、教师讲解语速、节奏等有关,这和教育部大力倡导选用现成的慕课等在线优质课程进行在线教学是一致的。若采用在线直播上课,学生更欢迎“老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授课模式;对于课堂小组讨论应该适当减少,或者在实施时严格监督把控质量,防止搭便车、闲聊等情况。更受欢迎的方式是:老师讲解重点难点,学生参与互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一定量的教学短视频被认为是重要的,尤其是对社会科学类学生而言。
第三,超七成的学生认为在线课堂小测验有助于理解知识点。从专业角度看,对于社科类学生而言,可以多在课堂中播放有趣的相关短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拓展知识点;对于理工类学生,建议多采取课堂小测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内化。另外多数学生认为课后答疑效果最好,其次是课中答疑(在线直播课)。回看教师制作的PPT或回看网课学习内容是学生最常用的课后复习方式。建议教师注重教学课件的制作质量。
第四,从学生角度看,在线上课的成绩考核模式应该要更加客观直接,复杂多样的评价形式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反而容易流于形式;而如果只采取在线考试卷面成绩进行评价,则反映不出学生平时在线学习知识点的拓展广度及深度。建议考核模式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占比,“在线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含在线课堂表现及作业等)”的评价方式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提前预习以及巩固拓展本专业的知识面。从该结论看,需要学校领导层面进行制度化改革,建议在线上课成绩评价时,下放给教师一定的权力,允许教师根据所授课程实际情况选择评价比例及结构。
参考文献;
[1]刘炜.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条件及因素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6):167-170.
[2]令淑娟,宋双飞,张冷夫.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文教资料,2019(30):187-188.
[3]李桂芳. MOOCs背景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李兴蓉,郭红生,张连刚.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57-60.
[5]陈婷婷,郑民杰,牛文仁,等.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8):894-897.
[6]汤勃,孔建益,曾良才,等.“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3):90-99+117-118.
[7]项聪,陈小平,卢开聪.高校在线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1):93-99.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课程“宏观经济学原理”、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80222301901001)]
杨继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