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2022-05-30江世银张杰
江世银??张杰
摘 要: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随着新文科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的推进,投资学专业建设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需要探索的问题。研究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路径不仅对于培养投资学专业人才有着重大实践意义,而且可为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在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如何培养有理论深度、能进行创新实践的人才以期达到世界一流专业的要求,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路径探索,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投资学;新文科;一流专业;建设路径
一、引言
当前,高校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引领,正在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专业建设路径。这一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交叉、文理相融,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专业背景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卓越人才。投资学专业独特的内涵决定其既是最需要进行新文科专业建设的领域,又是最有条件实施新文科专业建设的领域。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兴科技,例如云计算、网络智能空间、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建设、虚拟现实等带来的全新发展态势和挑战,文科专业建设需要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新文科将实现传统文科与理工科的融合,如建立人工智能伦理学,从伦理层面指导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逐步形成机器人伦理、网络伦理和自媒体伦理等。现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对文科类专业,诸如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投资学是一门对投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并用以指导现实投资活动、实现预期回报的学问。国内关于投资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路径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为广泛,不少学者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研究者所在学校层次不同,其对专业建设定位、建设路径的看法各有不同。一流高校的投资学专业更加注重复合性和创新性,而地方普通高校则多数定位在应用型方面,更多倾向于专业性和实操性。这些研究都丰富了投资学专业建设理论。
第一,对于研究背景,学者们的看法趋于一致。周毅等探讨了如何进行新文科建设[1]。刘虎等探索了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如何重塑文科的实验教学[2]。吴南等认为,新文科建设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多方协同培育跨学科应用型人才[3]。第二,对于问题研究,不同学者各有说法。何万国等认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够[4],冯宇等也持这样的观点[5]。张杰等分析了学生缺少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6]。
郑树娴等认为,国内高校投资学专业设置存在诸多弊端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亟待优化的建议[7]。
马永斌和贾曼莉等认为,投资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实践创新需要[8-9]。周二勇等也持有类似的看法[10]。陈西和熊湘辉等分析了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1-12]。刘海东等认为,投资学专业学生缺少创新实践方面的训练[13]。第三,对于路径研究,学者们各有主张。吴成颂指出通过体验式教学加强投资学专业建设[14],赵明慧和杨宝强也这样主张[15-16]。值得一提的是,陈玲等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投资学建设评估模型,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投资学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17]。张杰等提出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包括本科人才培养也是如此[18]。郑树娴等提出了需要为新文科建设和培养更多新时代投资应用型高质量专业人才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7]。张中华认为,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何平均从人才培养角度也提出了投资学专业建设思路[20]。刘虎等主张重塑文科实验教学[2]。周衍平主张投资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21]。江世银等提出了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同样适用于与金融学类似的投资学专业学生[22]。吴南等認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投资学学科涉及多门学科交叉,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构建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23]。刘志东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的投资学课程内容体系建设设想[24]。
这些研究为我们思考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路径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与方向。但是,在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如何科学地设置课程,培养既有理论深度又能进行创新实践的人才,达到世界一流专业要求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路径探索,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二、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历程与现状
投资学专业是为适应投资主体与投资人多元化、投资渠道与方式多样化、投资结构与规模分散化、投资行为职业化与投资活动专业化的需要而产生的新经济管理专业。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智能投资顾问水平的专业性投资人才。基于此,各高校根据这一形势变化的需要,纷纷设立投资学专业。
1.投资学专业建设历程
投资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尽管还不成熟,但它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专业。我国最早的投资学科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班。它是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本建设投资人才的培养需要而设立的。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投资渠道方式的多样化,回应社会对投资人才使用的需求,我国第一个投资学专业于2003年设立。因市场前景看好,这方面的人才供不应求,不少高校纷纷设立投资学专业。2010年,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校仅21家,到2013年翻了番,增加到46家。投资学专业出现了报考、用人单位需求较为火爆的景象。仅2014年就有19所本科院校投资学专业备案或审批通过。经过大力发展与本科专业评估,投资学专业普遍看好。到2019年,全国高校设有投资学专业的高校有86个。目前,全国专门设立有投资学专业的高校有100多所。伴随投资学的兴起与发展,专业建设也在跟进。无论学科专业平台还是课程建设、团队建设,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召开全国投资学第一届年会,为投资学交流提供了平台。与会专家就投资学专业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随后,一些高校打造投资学精品课程,编写了很有影响的国家精品教材。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出投资学课程。证券投资学国家一流课程也随即出现。2019年,全国首批投资学国家一流专业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学专业获批建设。在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专业建设普遍受到重视。国家在加大这方面人才培养的规划、投入与要求,学校在积极建设投资学国家一流专业,专业负责人在组建团队、优化教师结构,更新知识体系,各方都在努力推动投资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争取早日成为国家一流专业。
目前,投资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进入了新文科建设的时期。新文科建设以新时代和新科技革命为背景,破与立共存,以继承传统与创新思维、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人才。这一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从学科导向转向专业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这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出现的新景象。目前,新文科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对文科各专业特别是投资学专业已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和影响。
总的来看,投资学专业建设的时间不长,还是金融学大学科下的一个新兴专业,系统成熟的投资理论还在形成过程中。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任重道远。
2.投资学专业建设现状
伴随着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的推进,各高等院校高度重视,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建设。一是制定建设规划。为推进一流专业建设,高校一般都制定有学科发展与专业发展规划,提供长远努力方向,特别是拟建设投资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学校基本都制定了3~5年的投资学学科与专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不少高校都增加了经费投入,确保经费能够支撑一流专业建设,有的地方财政每年支持100万元,学校还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建设。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将过去承担投资学人才培养的教师通过访问学者等形式进行再培养,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掌握最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新进教师是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博士、博士后,有的甚至要求是海归人员。四是改进课程设置。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需要,投资学专业调整了课程设置,增加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等方面的内容,涉及新基建投资、量化投资与智能投资等。五是注重实践创新。更加注重投资学专业学生在掌握坚实理论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各大高校也更加注重实践基地合作与
建设。
三、新文科背景对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的影响
1.新文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影响
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文科建设面临以学科内涵式发展来抢占学科专业制高点的客观要求。这一建设对于构建世界一流学科专业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然而,过去传统的文科学科和专业设置过细,文理互不融合,学科专业内涵狭窄单一,专业之间各自为政,不利于资源共享和部门之间协作交流。新文科建设鼓励跨学科人才培养,而主修投资学专业并辅修其他专业,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投资学专业界限分明的弊端,把现代技术手段融入文科学科体系构建及教育教学中。新文科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知道理工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道理,有的甚至还需要运用理工科的思维思考。所以,新文科背景对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2.新文科建设对投资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影响
新文科背景下的投资学专业可以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引导并为学生创造复合化培养的途径,为文科人才提供更为宽泛的学习和知识拓展的途径。投资学专业涉及实物投资、金融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国内与国际相交叉、经管法和理工知识相渗透、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等特点。它要求投资学专业适应时代变迁以及国家发展和世界变化需要,增强投资学专业建设的时效性和紧迫性。它还要求专业建设通过借鉴中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取长补短,形成中外学科间的互补与交叉。
投资学专业兼有文科与理工科的综合趋向。新文科、新工科建设都会影响投资学的目标、内容、方向与重点等。投资学专业实验室是投資学教学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和提升实践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然而,国内高校对于投资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重视不够,学生获得的实验知识也较少。所涉及的实验室不仅设备器材不完善,而且实验室教学安排少。有的高校实验室形同虚设,有的仿真实验室根本没有仿真实验,有其名而无其实。随着新文科建设,加强文科与理工科的融合,投资学专业建设无不受其影响。投资伦理、模拟投资等将得到重视。
3.新文科背景下的投资学专业培养要求
新文科背景下的投资学专业建设立足于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与方法,面向全社会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投资学研究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实物、股票、国债和不动产等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专业培养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它将更加注重投资学专业一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实验教育研究和案例教学总结,注重教师教学质量和科研反哺教学,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注重产、学、研协调育人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金融科技背景下培养模式转换与质量提升,注重专业素养培育与课程思政融入等。特别是推进投资学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旨在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卓越投资人才,选择恰当的投资学专业建设路径,实现经、管、法创新开拓新兴交叉点。新文科背景下的投资学专业教学需要将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融入其中,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拥有宽广的知识、具有初步的实战经验,具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它特别要求培养具有处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业务技能,以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实现财富配置的最优解。
四、投资学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1.理论功底不厚
理论素养是专业的基础。投资学是研究建立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等理论基础上的资本运行规律的科学,是与金融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法学等相结合的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交叉专业。虽然投资学专业离不开实践,但它的理论性是非常强的。没有雄厚的专业理论知识,难以指导实践获得投资成功。一般院校的投资学专业都依托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主要来自金融学理论,而投资学理论功底不厚。例如,不少投资学专业学生对基本的投资理论缺少系统的了解,更不用说新兴的投资理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改变投资环境、投资行为和投资方式,需要掌握的投资学新理论准备显得十分不足。
2.实践创新不足
实践创新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动力。投资学既区别于过去的基本建设专业,又有别于现代的金融学专业。它是一门更新快、发展迅速、应用性强的专业。当今经济金融日新月异,金融产品与金融交易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互联网改变了金融交易与服务的方式,如果不实践创新甚至脱离行业实践,完全照本宣科,迟早会被淘汰。传统的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固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投资学专业的研究对象——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瞬息万变,为人才培养提出了实践创新要求。而国内不少大学对投资学专业的教学仍旧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式、教科书式,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没有实践创新的引导与培养。整个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没有坚持系统性、连续性的原则,不少课程内容出现重复并且重复面还不低,已经大大影响了投资人才培养质量。他们的课程考核以记忆性、背诵式的内容为主,“一毕业就过时”的占5%~10%,“毕业5年过时”的占10%~20%,“毕业10年过时”的占20%~30%。如果没有及时更新,这样的投资学专业人才是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形成的忽视实践重要性、脱离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利于高校学生的能力开发和优秀人才的培养。投资分析是投资实践中的一个环节,属于操作层次,在万众创业的趋势下,社会特别需要在全面系统掌握投资学理论基础上的具备实践经验、实操经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创新型、能力型、应用型投资人才。
3.課程建设滞后
任何一流专业建设都离不开课程建设。它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落实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微观载体。所以,培养投资学专业人才都需要落实在具体的课程上。当今世界投资对象的复杂性、专业性、创新性要求投资学课程需要引入新的内容,以培养在投资学领域能力较强的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然而,受传统教学课程设置的影响,投资学专业课程建设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个普遍的现象是,高校的投资学课程教学往往讲授的是经典金融投资理论,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于投资实践,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有的内容在不少课程重复讲解,有的内容在全部课程设置中几乎都没有涉及。以往投资学课程涵盖范围窄、内容浅,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而需要及时更新的课程如“投资项目评估”“综合理财规划”“互联网投资”等实战性较强的课程往往被忽视。不仅如此,投资学专业的课程思政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所培养的投资学专业人才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等问题关注不足。目前,多数投资学课程内容尚不能客观、科学、全面地向学生教授投资理论、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实战操作,不少学校设置了虚拟仿真课程,有的还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室,但常因各方面影响而流于形式。根据新文科发展的需要,投资学一流专业的学生应全面系统理解投资和资本本质,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投资的新使命,适应社会需要。这方面的课程建设任重道远。
五、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路径
1.注重理论素养培养
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难有成功的投资者。一般的投资者投资都有某种理论依据或受某种理论的指导,就更不用说成功的投资者了。成功的投资者不仅进行投资实践,而且知道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投资。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需要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不仅知道该如何投资,并且清楚进行每笔投资的理论依据。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他们不但应当懂得实物投资理论,而且应当掌握金融投资理论。除了传统的投资理论,如重商主义体现为国家层面的前古典经济学投资行为与投资理论,亚当·斯密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投资理论,以奥地利学派、剑桥学派、一般均衡学派以及新古典主义学派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投资理论,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主的凯恩斯经济学投资理论和以托宾Q理论、哈罗德—多马、索洛和卢卡斯、罗默等为主要代表的后凯恩斯经济学投资理论,现代的投资理论,如包括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米勒的资本结构理论、夏普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斯科尔斯等的套利定价模型、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弗仑奇等的多因子模型等微观金融资产层面的量化投资理论等都应是投资学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的投资理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们认为,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需要坚持投资理论与新技术应用融合,适应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将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引入新投资学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新型投资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
2.创新实践教学
投资学专业与其他金融类专业相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投资学专业涉及多门学科交叉,需要紧密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创新实践。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广投资学科的创新实践,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投资人才,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长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内校外实习实训教学资源共享与人才供需对接。在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专门的创新实践基地。近年来兴起与持续推进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创新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的高校、二级学院、教师、学生应主动参与其中。其中,学校的职责是制定相关的专业规划、政策与宣传,二级学院的职责是组织实施并提供具体的引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生的职责是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接受教师的专业指导。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路径。它需要学校、政府、家庭、社会的协调努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提倡学生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培养出一批国际一流的投资学专业人才。
3.促进优质课程建设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投资学专业课程需要进行调整,开发建设优质的课程。优质的课程要求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案例,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又有课程思政,既有现代科技内容又有传统文化思想,既有文科思想又有理科思维,既进行课堂教学又有实践演练,既有传统教学方式又有现代教学方法。开发建设优质的投资学专业课程,以创新创业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全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和国家级金课。目前,投资学专业已立项投资学、证券投资学等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坚持下去。此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打造投资学国家一流专业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仿真类课程——资产配置优化虚拟仿真课。优质的投资学专业课程包括投资学、证券投资学、风险投资学、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学、国际投资学、投资价值分析与评估和投资项目评估等。在国家“双万计划”下,努力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示范课程,形成优质的投资学课程团队。课程团队教师不仅要从经济角度阐释投资学相关理论知识,也更要注重从社会责任角度阐释投资的作用和价值,注重从财富创造、大国重器等视角探索投资发展的逻辑与投资学人才培养的路径。优质的投资学专业课程既要遵循一般课程要求,又要体现课程思政的中国特色。探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投资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教改做法,从宽深两个维度铺出投资学国家一流专业人才成长成才的职业通道。
参考文献:
[1]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6):52-59.
[2]刘虎,王勤,冯建刚.“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重塑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9):270-273.
[3]吴南,王春辉,全颖.“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1,34(7):142-144.
[4]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30(10):62-66.
[5]冯宇,陈婉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387+389.
[6]张杰,张雯涵,江世银.基于前景理论的高校教师学术失范行为治理机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9(12):108-115.
[7]郑树娴,黄可权.基于新文科理念的新投资学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3):105-108+111.
[8]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9]贾曼莉.《投资学》实践教学创新与大学生财商培养研究[J].今日财富,2016(15):124-125.
[10]周二勇.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
[11]陈西.“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9):161-162.
[12]熊湘辉,魏云霞.课程思政下的《投资学》课程教学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3):30-31.
[13]刘海东,张秋红.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学专业核心技能的意义及获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8(10):43-49.
[14]吴成颂.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14(21):104-106.
[15]赵明慧.投资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财会学习,2018(31):217-218.
[16]杨宝强.《投资学》课程改革中的体验式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20(11):187-188+194.
[17]陈玲,黄惠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投资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2):108-114.
[18]张杰,江世银,吴雪华.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模式与运行机制[J].大学教育科学,2018(6):81-85.
[19]张中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投资学专业的发展[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3):94-103+143.
[20]何平均.基于“三个发展”理念的农业院校投资学科建设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40-41.
[21]周衍平,陈会英,马有才,等.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知能一体的投资学专业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11):124-128.
[22]江世银,张杰,毕清波,等.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3):7-12.
[23]吴南,王春辉,全颖.“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1,34(7):142-144.
[24]刘志东.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學课程内容体系与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21(5):54-59.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投资学)建设专项重点课题资助(编号:2022JG13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在校学业、科研参与对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编号:2022SJYB0371)、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基于学生职业发展视角的财经类专业教学效果评价及改进研究”(编号:2021-C82)]
江世银,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 杰(通信作者),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