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22-05-30付志平陈延军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新高考实施策略

付志平 陈延军

摘要:新高考改革实施后,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教育专家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目前,高中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内容系统性欠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职教师短缺、实施过程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对此,高中学校可以采取构建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置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咨询机构等措施,不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高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策略

新高考改革既给了高中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也倒逼高中学校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了“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适应高等教育、适应未来职业、奠定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新定位。这充分说明高中阶段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和前提。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强化对学生理想、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科学规划学习生活,明晰兴趣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可以说,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连续性的、一体化的。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对高中生面对高考时确定选考科目、选报适合专业,更对其未来大学阶段学习成长,甚至终身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一)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运用外部环境因素或通过取得外部指导制订出科学可行的计划方案从而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新高考改革已经在国内各省市陆续落地实施。为使新高考改革政策的优越性更加凸显、改革目標顺利实现,高中学校要结合新高考改革政策和高中生自身情况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规划。通过系统科学的规划,让高中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未来职业生涯打好基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自我清楚认知,了解自己兴趣特长和性格特点;二是了解职业特点,定位个人适配的职业类型;三是因人而异,区别规划,制订符合个体特征的规划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和校长等,通过学科教学、个体指导、团体咨询及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的职业探索教育活动,使学生清楚职业发展方向,清晰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及教育认知,最终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分析社会需求,然后形成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知识和能力,这对培养优质人才、实现个体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

以往,出于提高升学率的目的,高中教育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新高考改革实施后,高考进入选科时代,学生的生涯意识对其学业规划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以辽宁为例,高考选科实行“3+1+2”,同时大学的录取规则由“院校+专业”改为“专业+院校”。高考总成绩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程的高考成绩之和,加上首选的历史或物理的分数成绩,再加上在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课程中选定的两门选考科目分数之总和。新高考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如何做好选科是高中生直接面对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学生选择权”的可靠途径之一。高中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了解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状况,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逐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性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科学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积极培养学生自我选择的能力,积极主动按照新高考改革要求,结合兴趣、能力、性格等综合性因素,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走进理想大学,学习心仪的专业。

(二)有助于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对几所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不清楚自己有哪方面特长,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没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高中生占80%以上;对高考填报志愿没有独立想法,主要听父母意见和老师建议的考生占70%左右。很多高中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是什么,不清楚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未来专业学习、就业方向的关系。也就是说,很多学生自我认知不足,专业认识理解模糊,人生目标不明确,自身潜能挖掘发挥不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非常有必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增强高中生学习内生动力的需要

针对个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分为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确立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实践优化职业生涯规划五个阶段。高中生处于第三个阶段,也就是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全面衡量自己的志向、兴趣、能力等因素,逐步提升生涯规划能力,为未来发展找到方向,同时,让高中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积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

三、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指导专业师资不充足

新高考改革刚开始实施时,高中普遍没有专门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职能部门,也没有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任务通常由科任教师或班主任承担。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一方面要面临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化培训,没有掌握系统化理论,因此也就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这就有必要重视专业化和职业化教师队伍培养,使更多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和接受过专业化培训的专职教师队伍得以扩大。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与高中学习不适应

新高考改革政策落地后,高中阶段的课程考试方式一般被区分为等级性考试科目和合格性考试科目。合格性考试,通常是指高中生的学业水平测试,这是对高中学历认定的重要标准,但这种考试通常难度较低。为应对新高考,学生更重视等级性考试,学生和学校也都会围绕如何提高考试分数、顺利升学高度加强学科教育。

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推动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科学合理运用有效的课时,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够顺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对课堂“一对多”的教学方式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感。因此,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形成与发展。目前,虽然多数高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但是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很少有学校购买测量工具并且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对学生兴趣、能力和性格方面进行心理测量辅助教学,更谈不上课程体系科学合理构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遵循教育的层次结构,没有遵循终身教育原则。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不被认同

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有的人认为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是成年以后的事情,在中小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时尚早;有的人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只是介绍如何选科、如何填报志愿、如何获得优质的高校资源。由于家长和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和理念存在理解偏颇,制约了其育人效能的发挥。

四、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既要有基本知识理论学习,也要有访谈、报告、参观高校、企业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认识自我、认知职业的能力。

首先,高中应将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融于”课程目标之中,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融于”整个学校课程之中。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侧重方法指导,强调实践性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生学习和活动相融合。一方面要从适应新高考改革出发,在学科课程中实施分类、分项、分层教学,可以为有学科特长生开设校本选修课,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深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深化生涯规划教育。如让高中生参加学军、学工、学农等活动,让学生参加有利于认识自我、认知专业、体验职场等相关社团活动等。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选择与职业调查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自我认知”“职业调查”“尝试规划”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路径。其中,“自我认知”模块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类型、气质特点以及自身的优缺点,给出扬长避短的建议和方法;“职业调查”模块让学生通过文献查询、职场人物访谈、岗位体验等活动了解职业信息;“尝试规划”模块深化前两个模块,是结合学生的专业定位及个人兴趣对专业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

最后,分年级围绕不同主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包括:“心理指导、理想指导、生涯指导、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学校需结合不同主题分年级开展。高一年级围绕“立志成才”的主题,通过“浇灌青春之树”主题班会、“三年后的我”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高二年级围绕“我的大学,我做主”主题,采用校友榜样引领、专家学者领航、知名学长采访、生涯人物访谈、职场职业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大学、初步感知专业、开展职业探索。高三年级围绕“高考志愿填报”主题,通过专题讲座、主旨报告、走进高校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及专业,为自己合理定位,填报理想志愿。

(二)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专职师资是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职业制度是高中生涯规划教师职业身份的合法保障,是实现高中生涯规划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前提。

首先,配备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把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根据每名学生在性格爱好、学习情况、认知水平、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特点,制订“一人一策”成长指导计划,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思想教育指导、学习指导。通过建立学生成长目标台账,结合成长目标和阶段规划,给予学生心理疏导、生涯规划指导、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等。一般两周开展一次集中指导,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

其次,加强班主任指导。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主题教育、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当然,当学生存在学业困难和职业选择困惑时,班主任也要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

最后,培养学术型和研究型的学科教师。这些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能给学生讲授学科的前沿理论、研究热点、未来发展趋势,介绍相关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三)与区域内高校建立经常性合作关系

高中学校要积极与区域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使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衔接。高中学校既可以让高中生走进高校,直观地了解学科专业情况和与专业对应的职业状态,也可以聘请高校相关学科专业教师或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家来校,为高中生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指导,以及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发展变化对个人规划提出动态调整建议,还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以新成果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提升。

(四)设置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咨询机构

首先,要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该中心负责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教学执行和教学效果评价等工作,定期聘请职业规划专家或者高中同行开展教研活动,广泛开展名师名家讲堂、优秀学长论坛、生涯规划专题研讨等活动。

其次,要设立生涯发展心理咨询中心。该中心应选择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者经历过心理咨询相关专业培训,具备职业能力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能够运用兴趣评估测试、学习适应性评估、生涯发展水平评估等工具,为学生提供心理测评、人格测评、职业测评等咨询服务,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助力学生按照自己的既定规划一步步设计实施,最终实现发展目标。

总之,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适应高考改革、考试升学和走向社会就业的需求,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新高考改革为背景,结合高中学校实际情况和高中生个体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教育和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走进大学、走向未来,打造更有价值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朱仲敏.教育转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6).

[2]庞春敏.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9(10).

[3]吴树山.高中職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学,2019(8).

[4]刘敬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3).

[5]肖玮萍.高考新政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10).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新高考实施策略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