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学习评价实践初探
2022-05-30王璐
【摘要】评价是衡量、评定人或事物的價值的过程。音乐课堂的学习评价是基于音乐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价值判断,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课堂有效学习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学习评价
作者简介:王璐(1991—),女,江苏省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
有人说,课堂学习评价是判断课堂学习有效性的试金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对于音乐学科来说,也是如此。音乐学科本身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和过程性,很难像语数外等科目一样通过做题考试来进行学习评价,这就意味着课堂学习评价在音乐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音乐学科学习评价是以学期结束前学生的音乐考试成绩为最终标准,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过程以及各阶段的进步状况。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评价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的态度会慢慢变得消极,这是音乐教师最不愿看到的结果。现在小学音乐学科的课时往往是每周每班两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音乐课堂的有效学习评价就成为每一个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1]。
一、音乐课堂的学习评价
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布卢姆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和材料(material)等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运用标准(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学习评价是学习系统的反馈调节环节,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和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评和互评的互动过程。当然,这种评价不局限于课堂,课外的评价也非常重要。
音乐课堂的学习评价是指依据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和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中所产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及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完善教师教学决策的重要过程[2]。
二、小学音乐课堂学习评价的理论支撑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着多种智能。这与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产生了强烈对比,给音乐课堂学习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这种新的思路与想法弥补了以往用“一把尺子”评价学生的缺陷。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在音乐课上展示自己,教师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学生,让评价更为有效。
(二)泰勒评价模式理论
泰勒评价模式由“评价活动原理”与“课程编制原理”两条相关的原理组成,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依据泰勒的评价模式来开展音乐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泰勒评价模式着重让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症结,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进行课堂调整,为音乐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学习评价的三大原则
(一)音乐学习评价的导向性原则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偏离教学轨道的重要依据,音乐学习评价的导向性原则要求音乐学习评价必须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评价的基本理念,引导音乐教学向着正确方向进行,使得学习评价有理有据。这一原则是教师教学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规范了音乐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前进方向,也为学习评价的有效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教师坚持音乐学习评价的导向性原则,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调整、完善教学设计,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更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能帮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音乐学习评价的可发展原则
在生理上,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变化的阶段,有些五六年级的男生已经进入变声期,声音相比三四年级的学生更加浑厚深沉。在心理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自尊心不断加强,个性也在发展。根据学生成长的要求,音乐学习评价必须遵循可发展的原则,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充分发挥音乐学习评价的教育功能。一味地鼓励是不可取的,一句“你真棒”会让学生自信满满,也能把学生“捧上天”;一味地批评也是不可取的,一句“你这样不对”从某种程度上会让孩子不断进步,但也会让学生缺乏信心和耐心,从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遵循可发展原则,比如可以在“你真棒”的后面再加上一句“如果节奏能再准确一些就更好了”,或者可以在“你这样不对”的后面加上一句“但比之前唱的声音圆润多了”,让学生在保持积极性的前提下不断进步成长,这才能体现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三)音乐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原则
音乐元素的多元性决定了音乐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在音乐的世界里,单一的标准只会不断禁锢学生的思想,片面的音乐学习评价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学生初听吉他独奏曲《爱的罗曼史》后,笔者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大多数学生都回答浪漫、温柔、幸福、感动,但有一个学生对这首歌的评价却是“幸福中带有一点凄美”。《爱的罗曼史》是电影《禁忌的游戏》的主题曲,电影场景基调灰暗,表现了两个苦难孩子给予彼此的温情。当听到学生对这首歌有这样的评价,笔者感到非常惊讶。仔细想来,或许“凄美”才是对这首歌最合适的评价。于是,笔者赞扬了这位学生的个性化回答,并鼓励其他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勇于表达不同的想法。在感受歌曲情绪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此外,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听音乐踏步的活动中,大多数孩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跟着节奏进行游戏,有个孩子却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进行踏步游戏,踏步的速度显然比其他孩子快,可是这种踏步的节奏也符合“按节奏踏步”的要求。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给予这个孩子表扬和鼓励,并向其他学生提问:“这位同学的踏步有什么不同?他是按照怎样的节奏进行踏步的?”由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其实,音乐评价的多元化,往往会让课堂生成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好好利用这些生成性问题会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四、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学习评价策略
(一)明确评价标准
明确的评价标准体现在教师上课提出的要求或者问题上,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学生才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或者互评。比如,在教授三年级的欣赏音乐《赶花会》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欣赏音乐,要求学生听音乐的引子部分。这时,教师可能有几种提问方式:①音乐的引子部分,你听到了什么?②音乐的引子部分,你听到了什么乐器?③音乐的引子部分,你听到的主奏乐器是哪一种乐器?仔细推敲会发现,问题①和②的要求并不明确,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这种提问方式并不能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甚至还需要教师为如何再次把学生引到预设答案而花费时间和精力。由此可见,学习评价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要求的明确性。教师提问的要求不够清晰,学生学习的目标就不够明确,学生无法有效学习,教师就无法有效评价。因此,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转变评价主体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始终扮演着评价主体的角色,评价的结果有很大的主观性,这样的评价难以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如果音乐课堂评价缺少学生的参与,那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又怎么会全面、合理及有效呢?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比如,在学生欣赏作品《野蜂飞舞》时,教师有两种提问方式:①这首音乐叫《野蜂飞舞》,你能听出野蜂飞舞的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吗?②这首音乐非常有意思,你能根据音乐的速度、旋律特点,想一想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动物吗?其他小朋友的回答你同意吗?(深入提问)想象一下你就是一只小蜜蜂,你能跟着音乐节奏转圈飞舞吗?(教师引导)你觉得小蜜蜂一直在同一个高度转圈吗?还是有高有低?(引导评价)音乐就好像是小蜜蜂的口令,你这只小蜜蜂有没有跟着音乐来转圈呢?比较这两种音乐课堂的提问方式不难发现,第一种提问方式中,教师扮演的是操控者的角色,将课堂把控得不留一丝想象空间,导致课堂无趣乏味。第二种提问方式中,教师扮演的只是引导者的角色,刚开始教师的评价也只是作为评价参考,学生在这个参考范围内可以慢慢地学会评价,并且不断改进自己轉圈的动作,学着听音乐来转圈。学生的想象、互评、律动等活动还会使课堂丰富生动起来。
其实,学生的潜力远不止教师所看到的,也许一个学生的回答并未达到教师的预设答案,但是如果加上其他学生的评价、讨论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预设的答案还要出彩。笔者曾听一位老教师这样说过:“教师说的始终是教师的,学生自己悟的才是学生自己的。”这句话用在课堂有效评价中,可以理解为:教师的评价只是学生评价的参考,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得到的感悟才是学生自己的。主体的转变是课堂转型的重要途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新型互动课堂的灵魂。笔者认为,只要灵魂在,课堂评价的有效实施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发挥评价智慧
有效的音乐课堂评价不仅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更要求教师将教育智慧融入课堂评价中,以“美”的智慧启迪学生,用“美”的心灵感动学生。课堂评价的智慧是教师经验的体现,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应变能力是分不开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以及感染力,都是智慧评价的成功保障。当然,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富有亲和力,也是实现智慧评价的重要手段。这种“美”产生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就是这种“美”的践行者,用这种“美”丰富学生的内心,点亮他们的人生。
(四)合理运用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教学评价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而要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与适用性,教师就要合理运用评价方式。常见的评价方式有标准化的测验、教师自编测验、问题情境测验、作品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评价对象准确选择适用的评价方式[4]。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更适合运用歌唱的方式进行检测,中高年级的学生更适合使用教师自编测验或标准化测验。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反馈的内容与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评价方式。当教师需要了解班级的歌唱能力时,使用访谈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应当让学生进行歌唱,了解学生的声音状态、识谱能力、音准能力以及咬字吐字的状况。
此外,档案袋评价也是教师进行音乐学习评价非常重要的方式。音乐学科已经实现电子档案袋评价,可以将学生的歌唱录音保存下来,准确记录每一个评价对象每一个时间段演唱的歌曲,有效见证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步情况,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技能的发展情况。因此,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建立电子档案袋,充分利用档案袋进行评价。
(五)进行激励性与启发性
激励性与启发性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激励、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如“换一个节奏试试,也许你们的合作会更加顺利”“结尾是否可以考虑加上一些强弱变化呢,也许会唱得更好听”等,这样具有启发性与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与传统的批评式的评价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往往会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调动已有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呈现更精彩的演唱效果。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信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修养,尽可能优化评价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莉,赵亚夫.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习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戴云,王聚元,张莲.学习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中小学音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薛金.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4]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