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训练前的八大心电图预警
2022-05-30钟立芳蔡召辉
钟立芳 蔡召辉
什么是心脏疾病
心脏病是指影响心脏正常运行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包疾病、心肌疾病和一些瓣膜疾病,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心脏病可能是由一些后天因素引起的。2016年死亡率中,心脏病死亡率仍高于肿瘤等疾病。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晕厥或猝死,严重危及生命。
心脏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发绀、水肿。其他症状包括咳嗽、头痛、头晕、上腹痛、恶心、呕吐和声音嘶哑。大部分症状也可见于其他全身性疾病。常见以下并发症:
(1)中风。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心脏病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当大脑动脉扩张、堵塞或过多的血液流向大脑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中风是一种医疗急症,脑中风仅在几分钟后就开始死亡。
(2)动脉瘤。动脉瘤是动脉壁上的隆起。动脉瘤破裂导致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3)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常影响肺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肺炎,尤其是儿童,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呛咳。如果先天性心脏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儿童会死于肺炎和心力衰竭的反复发作。
什么是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或EKG)是一种使用心电图仪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个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模式的技术。心电图是测量和诊断心律失常的最佳方法,当心电信号组织受损,电解质紊乱引起心律失常时,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最佳方法。
心脏康复训练前的八大心电图预警
预警1:V1导联R波增高或ST段压低
V1导联R波的增加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都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女性患者。约1/3的患者症状轻微或不典型。如果体表心电图其他导联无明显异常,但V1导联R波振幅增大,往往提示可能存在前壁和后壁心肌梗死(约80%由LCX病变引起),也许是V1和V2导联R波振幅增大。
预警2:T波增高
T波抬高可见于多种情况,如超急性心肌梗死、高钾血症、复极过早、LVH、束支传导阻滞、显性预激、心肌炎等。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改变多见于前壁导联,R波增量差,T波不对称,基底较宽。急性心肌梗死时,最早的心电图改变是T波棘波,有或无ST段改变,称为超急性改变,尤其是只有T波增高时。由于T波峰值可见于正常人、高钾血症等临床情况,心电图发现T波峰值时,应紧密结合临床,如是否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既往胸痛发作、心电图动态变化等。
预警3:低电压
心电图的低电压常被忽视。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限制性心肌病、心包积液、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低体温、心肌炎、肺气肿等,可以显示低电压。一些限制性心肌病,如淀粉样变、结节病和血管瘤病等,还表现为体表心电图低电压,伴有胸闷、憋气、乏力、心悸、晕厥等症状。V1~V3导联T波倒置,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
预警4:T波倒置
由于非特异性T波倒置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高血压患者,容易被忽视。需要注意的是,T波倒置可发生于多种情况,如冠心病、心肌缺血、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肺栓塞、瓣膜病、脑出血、左心室肥厚(LVH)、束支传导阻滞(BBB)、心室起搏(起搏信号在双极起搏时可能非常不明显)、T波记忆、显性预激。
预警5:注意QTc间期的变化
QT间期反映心室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的总持续时间,可随心率的增加而缩短。所以心率校正的QTc间期是最重要的。QTc间期异常延长和缩短被认为是预测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指标。
预警6:等位性Q波
心电图上出现病理性Q波是很明显的,区分陈旧性心肌梗死的Q波和肥厚性心肌病的Q波并不困难。临床上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不典型的Q波。因此,等位基因Q波的概念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医生对相应心电图变化的重视。
预警7:注意QRs波的细微改变
QRs波是左右心室的去极化波,反映心室去极化时间和心室内或心室间的传导时间。
(1)QRs波增宽:QRs波宽度是心室激动时间和心室传导延迟的简单指标,重复性好,变异率<5%,可作为心肌病高度进展的标志。QRs宽度>120ms是高危患者的筛查指标。
(2)窄而高的QRs波:研究分析了10例不明原因运动诱发的复发性晕厥或先兆性晕厥患者的心电图,发现10例患者的心电图具有相同的特征,QRs波时限缩短,下壁和左胸导联R波异常增高,并伴有ST-T改变。因此,窄而高的QRs波可能是预测猝死的新指标。
预警8:注意有典型特征的心电图改变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伴ST段抬高,可分为3型:I型,“圆顶型”,以V1~V3导联J波为特征,ST段抬高≥2 mm,T波倒置;II型,“马鞍型”,表现为J波≥2 mm伴ST段上下移动,终末静止抬高>1mm,與垂直T波相连,形成鞍状;III型,“混合型”或“低马鞍型”,以J波伴ST段抬高为特征,终末抬高<1 mm。自发性I型具有很强的诊断意义。当怀疑心电图改变时,可在右胸导联增加上肋间心电图和上肋间心电图。必要时,可进行药物刺激试验。
心脏疾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心脏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预防。二级预防是降低复发的风险和障碍率,即预防疾病后的复发。
(1)预防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在寒冷的冬天容易收缩痉挛,所以供血不足,容易栓塞。密切注意保暖。高危人群接受有效的抗血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2)患者晨练需要注意的问题:睡眠时,人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缺乏活力。早晨突然运动使神经兴奋性突然增加,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在冬季多注意。
(3)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病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调整整体饮食和饮食结构。坚持锻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少喝酒,劳逸结合。减少钠盐的摄入,将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g以内。将钾盐的摄入量增加到每天≥4.7 g。
(4)进补要适度:我国冬天有进补的习惯,由于冬天活动量较少,加上大量的热量食物,非常容易造成我们的血脂增高,从而诱发心脏方面的疾病,因此,需要在冬天控制进补,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