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2022-05-30韦宇婕

求知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减改革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任务较重。“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适应“双减”背景下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文章就“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研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韦宇婕(1978—),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第三小學。

由于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应运而生。为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教师必须将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效率提升起来。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较多,学生不仅需要识字,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的理解、组织及运用等能力。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开展高效教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双减”政策的落实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的落实,集中体现了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以及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视。“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以及课外补习的压力,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将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教师加强作业管理,能够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1]。为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双减”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对作业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设计,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及时反馈,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划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双减”政策提出将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放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减负不减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提升[2]。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学习,促进其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应先为学生家长介绍“双减”政策以及“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规划和具体内容,从而使学生家长打消顾虑,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座谈会、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介绍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划,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双减”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确保学生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工作,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理论

(一)核心素养相关理论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教学改革的重点,核心素养相关理论认为,每门学科课程都应当承担起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且各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要面向现在,还应当面向未来,培育高素质发展型人才。

(二)活动中心课程理论

活动中心课程理论又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其主要观点有:1.学习来自经验,学习是对经验的改造及重组。2.学习与个人经验有特殊的关系,教学应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及经验的基础上开展。3.主张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有步骤、有目的地扩充学习单元以及教材内容[3],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根据这一理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及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经验与知识并用其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是由个人的思想决定的,由于人在经验、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相同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原有知识结构及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因此,知识并非由教师直接传授,而是学生在教师、同学及家长的帮助下,自己运用相关的资料进行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活动建构起来的。由此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是关键要素。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创建互动式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及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互动教学法即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更全面的认知与更深层次的思考[4]。互动式教学课堂,既要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要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形象性、游戏性以及实践性是互动式教学课堂的主要特征,因此,互动教学式课堂应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教师可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为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参与游戏时获得相应的经验,丰富知识内容。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场景,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将故事中的对话场景演出来,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小公鸡与小鸭子的友情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对话练习,纠正学生的发音,帮助学生区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发音。互动式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使教学活动更具形象性、游戏性以及实践性,能够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促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心灵、情感上的交流,增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情境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文情境化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为学生展示核心素养提供相应的平台。语文情境教学包括个人体验、学科认知以及社会生活三种情境[5]。其中,个人体验情境指学生独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学科认知情境指学生在探究语文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社会生活情境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创设相应的实践情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境的创设需要确保其真实、有意义,要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有新的认知。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在课前借助学生都会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曲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近雷锋,并介绍雷锋的故事,以此导入新课,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之中,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雷锋精神,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人格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开展项目化教学,实现跨学科整合

项目化教学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整合教学内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断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体系。在开展项目化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项目任务既要结合语文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又要有机地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实现多学科整合。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与发现,学习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教师以“我知道的恐龙”为题布置项目任务,提出“关于恐龙你都知道哪些知识”等问题,让学生开展任务探究活动。根据问题,各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通过阅读书籍、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集相关信息等方式,探索恐龙的世界,了解恐龙的种类、灭亡原因等,并将其制作成手抄报,在课堂上展示,同时讲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获得的经验以及认识等,与同学进行交流。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全方位关注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整合知识。

(四)科学设计与管理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教育作用

作业能对小学语文教学起重要的辅助作用,“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对作业进行科学设计与管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优化作业设计,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适当布置实践活动作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使作业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例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看到及听到的关于秋天的景象,想象自己在这样的景色中会有怎样的心情,并录制一段口语交际的视频,或录制一段“我发现的秋的声音”的视频,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式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这种作业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打开更广阔的语文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例如,在教学《宇宙的另一边》时,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作业,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的,并将其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等,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地搜集和整理资料,完成作业,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放式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升作业的成效,使作业更好地发挥教学辅助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语

“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效率,教师要通过转变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互动课堂、情境教学、跨学科教学以及优化作业设计等方式,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及实践环境,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充分发挥作业的教育辅助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及自主探究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林秀美.“双减”政策下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1(36):33-34.

张栗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对策研究[J].体育画报,2021(12):145.

陈蓉.增效减负: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轻松前行[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7):91-93.

刘志敏.浅谈在“双主双助”教學模式中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语文课内外,2020(21):134.

张兆林.提质增效,全面发展:浅谈”双减”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21(52):340-341.

猜你喜欢

双减改革小学语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改革之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改革备忘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