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红色影视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结合研究
2022-05-30黄磊
是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红色影视文化不断发展。从新媒体视角探寻一种新的高校影视文化宣传方式,以推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视角;红色影视文化;高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4-00-03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化等多重特征,提高了人们在信息交互中的主动性和便捷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使文化生产成本降低,文化传播媒介增多,文化吸收动因增强,从而带动了各种各样文化的产生,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多样性、多元性的内涵与意义。影视文化就是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产业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是一种较为强势的文化。当代高校大学生作为感受时代信息最敏感的群体,更容易受到影视文化的影响[1]。
影视文化承载着诸多信息,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也发挥着教化作用。利用好影视文化资源,将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正确地将红色影视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命题。
1 红色影视文化的特点及作用
1.1 红色影视文化的主要特点
红色影视文化具有高度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的体现,是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体现[2]。革命先辈在民族建设道路上披荆斩棘,对革命建设道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斗争。新媒体时代,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推动高校青年拥护党的领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潮流之中。
红色影视文化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是对一定时期内人们思想、观念的体现,是革命时代艰苦探索的缩影。优秀的革命文化不会因为失去革命年代的语境而变得毫无价值,相反,它的文化生命与历史意义将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结合,在完成批判的过程中不断成熟与发展,并进一步彰显时代气韵,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红色影视文化具有商业大众化的特征。红色影视文化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使命也逐渐增强[3]。在当下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此类影视作品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应体现社会价值。
1.2 红色影视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1.2.1 正面的导向作用
新媒体时代,高校的德育工作正处于转型与变革期,德育方式方法面临新的要求。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更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偏差,从而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建设造成一定的冲击,而红色影视文化有助于推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建设。红色影视文化所蕴含的优良品德有利于高校构建良好的德育工作系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期与初期克服困难与挑战,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4]。
1.2.2 显著的激励作用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红色影视文化既是重要资源,又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渗透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艺术形态,红色影视文化对英雄人物的描绘与刻画是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人生梦想道路上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鲜活实例,有利于激发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其树立将自身奋斗与民族命运相联系的崇高理想。《红海行动》《战狼2》《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近年来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都昭示着信念与拼搏的力量,用主人公的命运折射民族的命运,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彰显民族精神。这些红色影视作品应运而生,乘势而起,内涵十分丰富,在新媒体背景下彰显时代精神,发出时代的心声[5]。红色影视文化的精神内核能够引发高校学生的共鸣,对其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德育意识弱化,德育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的德育教学经验表明,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关注较少,从而导致高校教育中出现德育与智育、德育工作与业务工作不平衡的状况。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和教师个人晋升、职称评选等关系紧密,此机制无形之中对教师形成了一种激励作用,使教师产生“智育高于德育”的错误意识;二是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中存在专门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队伍——“两课”教师与思政人员,因此高校的其他教师投入德育工作的主动性與积极性大大降低,认为德育工作是专业人员的职责,将时间更多地用于开展科研工作,使德育与专业知识课堂的结合度大大降低,导致高校德育工作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宗旨相违背,不利于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6]。
要让学生在道德层面获得提升,并且信服于教师,就需要下更多功夫。高校学生的心智较为成熟,基本的价值观已经形成,并且在校园内与教师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课堂。因此,教师要在新媒体时代推进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改变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制定正确合理的德育策略,进一步增强高校课堂的德育功能。
2.2 德育工作受知识经济冲击大,多元价值取向导致道德评价多元化
知识经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影响是多方面的。知识经济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弱化了人们对德育教育的追求,包括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人们普遍重视专业知识,逐步忘记了“教育”二字包含的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道德教育[7]。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学校的育人作用逐渐片面化。
新媒体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产生的文化具有浓郁的市场经济色彩,这种经济色彩是趋利性的,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实利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推崇,部分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更追求完成高等教育带来的实际利益。这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评价道德是非的传统标准构成了挑战。
2.3 德育教育方式可实践性较弱,有待进一步创新
高校学生是思想活跃、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社会群体,德育需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但目前高校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仍未改变,课堂上仍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缩小了学生实践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德育教育更为真切的体验。新媒体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高效互动的特点。高校应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以新媒体为契机,进一步开展高校的德育工作。但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与新媒体的联系并不紧密,德育的针对性不强,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都已不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
3 新媒体视角下红色影视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结合的路径
3.1 增强教师的德育综合能力,建设高校德育工作新阵地
要让教师认识到德育与教育的关系,“德才兼备是能人,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会害人”。在进一步建设高校德育专业队伍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即认为德育只是德育教师的职责,而不注重发挥专业知识课堂的德育功能。教师增强德育综合能力需要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基本宗旨,在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按照科学规律开展教学,倡导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学识学风,养成良好的德育风尚。要积极关注生活实际,注重挖掘课堂教学细节,在语言风格、举止仪态等多个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8]。
3.2 以新媒体为抓手,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校园文化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媒介,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了新的特点。人民网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学生主要面对的压力源包括学业压力、经济压力、职业迷茫三个方面,并且受网络文化和手机文化的影响,学生的现实感减弱,与实际社会的疏离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突出。虽然他们思维活跃,容易冲动,行动能力强,但这并不与他们脱离现实社会相矛盾。要在这种环境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建设水平,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投身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一方面,积极举办以新媒体为基礎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影视文化节、革命文化艺术作品制作比赛、新媒体运用技术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知识,提高线上设备的使用率,推动德育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9]。
3.3 建立校园影视文化体系,实现德育教育动态化
学校要推动德育工作的体制化,就要注重影视文化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入手。首先,要建立健全德育教育体系,包括管理体系、建设体系、督导体系、评价体系等,将学生、教师、校内管理人员及其余工作人员囊括在内,使除学生以外的校内人员形成合力,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努力。其次,建设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网站,集各种红色影视文化等德育资源于一体,建设为教师、学生等提供思想教育、学习的资源数据库[10]。再次,开设涉及红色文化的选修课程,并通过获得学分等手段激励学生参与,课程内容应涉及红色影视文化的鉴赏与评价、革命文化的传播探析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筛选、利用红色影视文化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红色影视文化的作用。
4 结语
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良好的社会风气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的品德。大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和实践力旺盛的时期,高校教育应始终秉持理想信念,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新媒体背景下,红色影视文化的发展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吕春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基于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视角[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6):15-17.
[2] 徐成.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评《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0,1(11):I0006.
[3] 魏丹.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的发展:评《新媒体时代红色旅游教育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后插3.
[4] 韩晓美.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育工作新资源与新思路的探讨: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J].化学试剂,2020,42(4):473.
[5] 马国峰,张立场,汤保国.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1(4):69-72.
[6] 赵振,李梦妍.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1(12):90-93.
[7] 余喜,唐土红.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6):69-70.
[8] 叶晓芸.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8):250.
[9] 张晶晶.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2):136.
[10] 卢保琅.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研究: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人民长江,2021,52(6):230.
作者简介:黄磊(1981—),男,四川自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新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