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5-30高爽高保亭

职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高爽 高保亭

摘 要:企业生产一线作业岗位人员的主要来源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如何让学生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是当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优势,同时分析了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与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系2021年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校本课题“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为例”(课题编号:XJ2021000401)的研究成果。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而高职院校如果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会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用工要求脱节,因此,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订单式”人才培养、2+1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于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等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本文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传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的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认为实施此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能够为用人企业输送大批高质量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优势

(一)高职院校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为“2+1”高职生定向培养模式,它区别于传统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又与单纯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不同。采用该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第一、第二学年教学课程后,经企业选拔录用后与企业签订协议,从第三学年开始,根据企业对岗位的要求,按照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制订的课程计划,完成规定培训内容,达到上岗要求。

(二)高职院校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高职院校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变传统校企双方签署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为学生在学校进行两年理论学习后,经企业选拔后,学生与企业签署就业协议,并在最后一年中完成相关岗位技能培训。这样的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种新的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脱节的问题,而且创新了校企合作方式,有助于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

第二,提高人才培养精准度,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通过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地定向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精准度,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该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达到企业的上岗标准,让学生毕业后就能够直接上岗工作,大大节省了企业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的时间,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

第三,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相适应、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适应的培养理念,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向先进性与实用性靠拢,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加深课程改革深度。

第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设备与相关技术人才进行专业教学,能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并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企业能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课堂知识,还能参与实际生产,掌握相应岗位的生产实践技术,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实施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概况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各专业自2020年开始在2018级学生中实施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订单式”培养协议,针对不同工种进行岗位定向培养。

三、高职院校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在实施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采取“2+1”定向培养模式,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对“2”(理论教学)和“1”(岗位定向培训)进行合理划分,注重两者之间的合理衔接和渗透。但目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在实施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2”和“1”的划分还不够明确,在“1”上的课程对接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还不够完善,并且在构建课程体系中缺少企业文化的融入。

第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相关机制是实施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保障。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在实施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虽然与企业签订了培养协议,明确了责任分工,并配有专人负责教师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协调联系,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相配套的实施和管理办法,未能在制度层面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目前并没有一套适用于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评价体系,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仍然沿用旧的评价方式。并且缺少校企合作办学领导机构或者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因此,不能及时地研讨和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以往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了很多企业岗位技能的新内容,但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仅靠学校自身专业教师团队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需要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辅助教学。

四、高职院校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全国各大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適应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

针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实施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新“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要积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2年理论教学加1年岗位定向培训的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把企业文化、岗位作业标准及作业流程、安全生产必备知识以及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融合到课程体系建设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衔接。同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在“1”的岗位定向培训中培养学生拟从事岗位或工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与企业岗位之间实现无缝衔接,达到学生一入职即能上岗。

(二)加强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各项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建立一套适合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学生考核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从制度层面对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要求,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校企共同成立教学管理小组和学生考核小组,随时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把控,按照岗位标准对所培养的学生进行考核验收,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现有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为解决此问题,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切实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避免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脱节,同时从企业引进一些业务骨干、能工巧匠补充师资队伍,加大学院教师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工作力度。

(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新“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1”的岗位定向培训阶段尤为重要,由于学生此时已经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所以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在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保证人才培养顺利进行。企业要做好学生跟岗学习的安排和管理工作,让学生尽快熟悉岗位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五、小结

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在传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一种模式,该培养模式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适应企业用工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果。本文根据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实施情况,分析了该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与建议,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系下一步改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其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喜苗.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

[2]林景东.铁路企业“2+1”高职生定向培养实践与思考[J].铁道运营技术,2021(14).

[3]陈慧.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1(2).

[4]张呈江.产教结合机制创新下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究 [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6).

(作者单位:高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高保亭,山东省菏泽市巨野縣大刘小学)

猜你喜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