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2.0背景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2022-05-30熊东平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4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教育信息化阅读教学

熊东平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减负增效,符合主题教育和“双减”政策要求,具有实际意义与实践价值。教师要从信息辅助手段的应用、教学引导方法的选择、活动任务的组织、训练创新的设计等多角度展开探索和尝试,借助信息化2.0大背景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减负增效;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2.0是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新起点。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开减负设计,有助于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1]。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要从多角度展开探索,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这是现实与合理的教学追求。

一、简练信息辅学手段,创设生本阅读情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教师在阅读情境设计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可营造出合适的阅读学习环境。在教学执行环节,很多教师喜欢大量引入图片、视频等信息,对多种感官形成强烈冲击,学生也乐于接受,课堂学习气氛火爆,但最终的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这说明教师单纯依靠信息展示手段是难以达成高效目标的。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好用,但不可滥用,一旦形成多媒体依赖症,其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教师要有简练设计的意识,适时推出信息辅学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的阅读情境之中,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

对于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白鹭》,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尝试找到阅读突破点。学生根据指导做具体观察,阅读学习顺利展开。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做观察,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如结合文本阅读,自行设计一幅插图,将白鹭的形态做直观展示。学生对这个学习任务更感兴趣,能够快速行动起来,开始阅读相关内容,并对白鹭特点做分析,勾画白鹭的外形。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利用手机拍照,将学生插图设计作品传输到大屏幕上,并让该同学发言展示,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将阅读课的学习氛围推向高潮。学生经历观看,绘制插图的热情更高,教师则从技术方面给予支持,学生的阅读学习进展顺利。

教师借助多媒体推出图片观察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特别是现场展示同伴作品,对学生形成认知交互,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同伴的表现最为关注,教师利用媒体做辅助展开具体设计和调动,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核心,展开深入思考,从绘画角度进行阅读探索,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和认知更为深刻。教师借助媒体手段进行情境设计,其激发效果显著,说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是合

适的。

二、简化信息教学引导,提升生本阅读效率

简要信息教学引导,是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使用电子课件而言的,电子课件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能够对教学环节、教学指导、教学训练、教学评价等内容形成直观呈现。当下部分教师在执行教学策略时,只有课件播放的操作,让课件成为课堂主宰,导致学生虽然也很忙碌,但阅读效果并不理想[2]。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阅读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简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最贴切的教学服务,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文本阅读时,如果能够借助媒体手段做助学引导,其阅读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珍珠鸟》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全文阅读,找出典型描写片段,尝试做语言鉴赏分析。学生对语言鉴赏学习比较熟悉,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也都找到不少精彩的描写片段,并进行多种形式的鉴赏思考和展示。在信息化2.0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共享文档技术,选取一些典型的片段,让学生在共享文档中配设一些文字,并且欣赏其他同学的创作。在此环节中,学生接触了自己以外的其他想法,有助于打开思考的

角度。

教师布置鉴赏语句的任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大多喜欢从修辞角度展开思考,其阅读鉴赏带有一定的惯性,如果教师能够从其他角度给出指导,其教学效果会更为突出。教师借助网络找到一些类似画面,要求学生尝试图文搭配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观察和应用的机会,这是对语言鉴赏的升级设计,其训练价值更值得期待。學生对图片信息感知力更强,能够主动展开观察和思考,做出适合的应对,将阅读向深处延伸。

三、简约信息活动任务,强化生本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活动组织时,教师要适时运用信息辅助手段,创设活动背景、提供活动方法、改进活动程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诵读展示活动,教师适时投放背景音乐,能够起到渲染气氛的效果[3]。如课本剧演绎活动,教师投放图片背景,也能够起到一些辅助作用。简约信息活动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教师教学组织的根本目标追求。情感诵读、课本剧演绎、话题辩论、成果展示、知识竞赛、识字游戏等,都属于阅读活动范畴,教师要树立简约设计的观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阅读学习活动顺利展开。

信息技术助学角度不同,其激发效果也有所不同,教师科学引导,让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展开阅读学习,其激发作用更为丰富。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课前进行信息搜集:这篇课文由三篇小故事组成,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搜集,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做重点研究,筛选一些典型信息和素材,准备参与课堂阅读展示活动。学生在接受信息化的预习任务后,都主动行动起来,课前预习取得了良好效果。

网络信息极为丰富,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实施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做好信息筛选,为阅读学习提供最合适的信息支持。学生将典型信息利用家校交互平台传输给教师,教师挑选一些适合的信息重点展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信息交互的机会。教师结合这些信息,组织学生做课堂演绎活动:通过观看插图和视频等信息,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故事进行现场演绎展示,可以自行创编成课本剧来演绎操作。学生有了阅读和信息搜集经历,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就能顺利进入课堂演绎准备环节。

教师借助网络信息搜集任务做对应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学生运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早已具备,教师给出具体安排,提出详细要求,为学生展开信息搜集创造条件。学生对信息网络交互比较感兴趣,教师利用网络交互平台组织学生交流想法,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其实践操作效果显著。阅读活动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教师以信息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这样的助学效果更为丰富。

四、简化信息训练设计,促进生本阅读内化

在设计阅读训练时,教师适时渗透信息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激励。网络信息搜集、课内课外阅读对接、网络交互组织、电子作业制作等,都属于阅读训练组织形式,教师针对阅读教学内容实际及学生学习要求做出对应设计,有助于提升阅读训练效果[4]。学生对电子作业和网络应用更感兴趣,教师若能抓住学生心理来设计,其匹配度会更高。在教学执行阶段,教师不能无节制地投放网络阅读任务,要运用简化意识,让学生适当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能为了网络投放来刻意设计网络任务。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科学运用信息手段,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太阳》时,学生先做梳理性阅读,并尝试仿写任务:作者从不同角度做深入说明,太阳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密切,不妨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做一次仿写操作,并在课堂上展示分享。学生从课文阅读中获得不少启示,选择一个自然现象并开始思考。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自然现象方面的图片信息,给学生提供观察机会。学生对这些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积累,很快就确定了仿写方向。教师跟进观察,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辅助手段,让学生找到适合的关注点,对自然景物进行客观描述。学生结合图片观察展开仿写,大多进展顺利,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仿写交流环节,教师挑选一部分仿写作为范例,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对相关仿写内容进行鉴赏讨论。经过一番实践,学生对仿写有了全新认识,对说明文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推出仿写任务,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展示辅助,给学生的仿写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意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片做观察指导,既能为学生提供仿写素材,也能矫正学生仿写方向。学生进入仿写环节后,很容易陷入思维模糊,教师适时利用图片给出引导 ,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动力,确保仿写训练顺利展开。仿写是小学语文的典型题型,教师对学生阅读认知基础有充分了解,有针对性地做出教学指导,合理运用媒体手段进行辅助设计,体现信息助学意识,对促进学生阅读认知内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简略信息延伸实践,培养生本阅读习惯

小学学生对网络的认同感很高,运用网络展开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网络偏好,在实践环节做出积极调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应用机会,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5]。教师要从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出发展开组织,网络阅读信息浩如烟海,教师要给出具体的关键词,让学生展开相关搜集,根据设定的要求展开学习,这样才能发挥网络的助学作用。

读写结合是最常见的阅读实践应用形式,借助网络进行的读写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对作者父母不同家庭教育理念做深度思考,对父母良苦用心做延伸阐释,然后推出了读写训练任务: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采用不同教育方式是由各种制约因素造成的。回忆你父母施教情况,以网络形式呈现出来,不妨选择最典型的案例做重点介绍。学生开始读写任务后,能够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对家庭教育话题深度探索。学科教学有自己的网络交互平台,学生通过家长手机将相关信息投放到微信群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交互活动。学生、教师、家长都是参与方,对家庭教育问题多方交流,其交互气氛热烈,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

教师将家庭教育问题推向网络讨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特别是家长的主动参与,为家庭教育话题讨论注入更多的动力。教师和家长属于施教者,其观点和学生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做出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展示自己的心理诉求,使网络讨论获得不少共识。教师组织学生网络交互,为学生提供延伸阅读互动机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有主动参与网络交互的主观诉求,教师推出热门话题,引发学生和家长普遍关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实践价值,设计组织效果可谓显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信息化2.0相关内容,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够助力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对信息辅助手段进行创新设计,对信息化活动任务做科学安排,这些都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条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瘦身与‘增效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SZJ21157)研究成果]

[參考文献]

[1]陈琼.减负增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21(27):44-46.

[2]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3-4.

[3]林晓玲.教育信息化平台下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创新研究[J].教育界,2021(33):56-57.

[4]关世平.信息化条件下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32):103-104.

[5]魏丽婷.基于信息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6):43-44.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教育信息化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