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内蒙古文化特色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研究

2022-05-30刘辰徐笑非谢云慧

设计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有轨电车文化特色外观设计

刘辰 徐笑非 谢云慧

关键词:有轨电车 内蒙古 文化特色 外观设计 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7-0020-04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连年增多,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污染问题逐渐凸显,为解决这些问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势在必行。在CJJ/T 114—2007《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中,规定有轨电车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类型。近年来新建的有轨电车是以地面线路为主的中低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是采用电气牵引轮轨导向的低地板式电动车辆,在专用轨道上运行[1]。有轨电车有助于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结构、可支持新城/新区建设及地区产业发展、投资建设模式多元化、项目审批程序简便等特点,适合国内城市的投入使用[1]。有轨电车线路采用电力驱动,且线路为地面铺设、造价低、工期短,是一种相对经济、环保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工具[2]。公共轨道交通工具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旅游与交通结合既有助于缓解城市拥堵,又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共出行品质和城市形象。作为公共轨道交通的有轨电车,既可有效解决居民出行,又是运营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3]。因此,文章充分考虑内蒙古城市旅游经济和地理因素,研究提出了一种有融合內蒙古文化特色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方案,为内蒙古设计有轨电车提供了参考方案。

一、有轨电车产品的发展及外观特征

现代有轨电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中小城市[4],纵观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及其车体造型设计的变化,逐渐趋向于简洁有序,美观大方的发展方向,对产品细节的考虑也更为具体和深入[5]。文献[6]指出世界各国现代有轨电车造型特征线逐渐从刚硬的直线发展为多变的曲线,从简单几何的车体造型发展到有感性意象的生动形态,细节更加丰富,形态造型呈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一)国内外有轨电车产品

世界上主要运行的现代有轨电车的制造商、代表产品系列及外观特征如表1、2所示。

(二)有轨电车的应用模式

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应用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3类[1]:

1.作为特大城市、大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的补充。如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位于成都市三环外的西北区域,作为成都市西北区域的地面轨道交通线路,连接了城市地铁以及市域铁路。

2.作为中小城市的骨干公交网络。如江苏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全城唯一的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承担了城市内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串联了城市的多个重要站点,客运量逐年攀升。

3.作为特色旅游公交线路。在旅游景点之间,有轨电车也可以起到串联的作用。例如成都的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其线路整体由北向南,由三条线路组成,分别为21个站点的主线、5站点的都江堰支线和2站点的熊猫谷支线,主要途经青城山高铁站、都江堰景区、万达主题公园、熊猫谷、离堆公园、青城山中学等,该有轨电车将景点、校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完美接驳。

内蒙古自治区开通地铁线路最多的城市呼和浩特市仅仅开通两条,因此,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中建设有轨电车线路,应以骨干交通网络和特色公交路线这两个应用模式来考虑。

(三)有轨电车造型设计上目前存在的问题

如表1-2所示,除去长春和大连的有轨电车讲究的是一种对旧时光追忆的情怀,国内外现有的有轨电车多是在几何形状的基础上进行细节部分的设计演化,最终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多是工业风和流线型的现代化设计特征。国内部分地区是直接引进的国外厂商制造的有轨电车,在地域文化的表现上,多是以车身涂装为主,未在车头的外观设计上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使得自身所承载的文化基因仅仅浮于表面,不会给乘客带来印象深刻的感受。因此,要重点考虑有轨电车的车头造型设计,在保留现代有轨电车速度感和科技感的同时,融入经过凝练的地域特色文化特征。

二、内蒙古建设有轨电车的必要性

为证明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有轨电车的必要性,下文分别从国家政策规定、促进内蒙古居民出行和旅游经济发展以及活态传承内蒙古地域文化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政策规定

在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中提到:深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面向产业布局优化和重大区域战略需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实施重大信息、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基础设施系统化协同化发展,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8]。

(二)促进内蒙古居民出行和旅游经济发展

1.内蒙古居民出行问题:有轨电车建设在城市之中,城市往往是人口的聚集之处,随着私家车占有量逐年攀升,省内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难免会遇到紧张的停车资源、过长的通勤时间、过于拥挤的道路或公共交通、过高的交通开销以及换乘或路线选择不方便等问题。

2.内蒙古旅游经济尚待发展:内蒙古有特色草原文化、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以及休闲度假基地,其旅游潜力十分巨大。然而在城市面貌的打造和轨道交通的建设上却一直未见起色,为了推动内蒙古城市发展,进而打响全自治区对外的旅游品牌,因此要以小见大,从中续表转至各个旅游景点的交通枢纽入手(例如省会城市-呼和浩特),从工业设计学科的角度出发,提出一套有轨电车的造型设计。

(三)活态传承内蒙古地域文化

一提到内蒙古,人们的印象里往往会浮现出草原、畜牧业、蒙古族等关键词。而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长期的草原生活也孕育出了不同于汉文化的民族传统,比如一年一度举办的那达慕大会、以及民族特色乐器马头琴等。内蒙古的特色文化不应该仅局限于一方水土,还应该将其传递给更多的人。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可以基于本民族文化产生出更多优秀的人文作品;文化传承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民族内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传承的使命;文化传承是民族共同体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的精神财富,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兴城”乃至“文化兴省”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首选[9]。

三、内蒙古有轨电车的创新设计

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设计的主要部分包括司機室车体和无司机室车体[10]。文章中的内蒙古有轨电车的创意设计主要是对有轨电车的司机室车体的头部造型进行设计。打造中国高速列车设计文化内涵,应在“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考虑[3]。同样属于轨道交通的有轨电车,也是运营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在有轨电车的造型设计上也要从这三个维度来考量。

(一)内蒙古地域文化挖掘

因内蒙古自治区面积辽阔,横跨经度较广,东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较远,导致文化有所差异。为了发现东西部的文化相同点,可以通过列举代表城市来比对发现。按照《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划分标准,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呼和浩特、包头和赤峰三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而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可以以这三座人口大市为例,来列举东西部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及相似之处。有轨电车的设计应该融合该地区独有的文化,地域文化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文化特征、历史文化特征、传统地域文化艺术元素[11]。在内蒙古城市的列举对比过程中,可将自然地理文化特征具体分为:自然地理和代表性生物;将历史文化特征具体概括为历史人文;传统地域文化艺术元素概括为民族和民族文化元素。内蒙古主要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如表3所示。

(二)地域文化元素提取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代表性民族之一的蒙古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畜牧业为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牧羊、牧牛便需要方便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矫健的蒙古马一直承担着这样的职责。从古至今,在蒙古族的生产劳动、行军作战、社会生活、祭祀习俗和文学艺术中,几乎都伴随着马的踪影。由此,马文化便成为了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2]。在蒙古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马的形象都是象征着美好、吉祥的寓意[13]。马文化不仅是蒙古族的重要文化符号,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载体。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著作中,马常常作为一种快速的交通工具出现,例如在辛弃疾的诗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述的是一种英雄骑着健壮的战马在沙场驰骋的画面。

有轨电车的设计主要包括车头设计、车身设计和内饰设计。该设计主要聚焦于有轨电车车头设计。结合上文所述,打造有轨电车的设计文化内涵要从“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三个维度来考虑,有轨电车造型设计从内蒙古地域文化特色出发,作为区内主体少数民族的蒙古族,在民族内部向来推崇马文化,而在蒙古族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中,马一直是一种快速的交通工具,极大减少了人们出门往来所耗费的时间,与现代有轨电车所承担的作用不谋而合。综上所述,文章选取内蒙古草原上代表速度的“骏马”作为列车车头外观设计的元素。

(三)基于形态仿生的内蒙古有轨电车设计实践

在汽车设计领域,形态仿生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同样也可以应用至轨道交通列车的外观设计中来。该设计方法是运用模仿、变形、抽象等手法,对自然界生物形态的结构特征进行提炼和概括,将其应用到设计对象中来[14]。

1.马文化元素提取:在有轨电车车头的设计中,分别提取了骏马奔跑时昂首向前的头部曲线和运动中的腿部曲线作为有轨电车头部外观设计的灵感来源,将正在奔跑的马的动势曲线融入至车头的造型语言设计中。

2.列车车头造型设计:在车头造型设计上,将马头的运动动势曲线与马蹄的运动动势曲线,融入进车体黑色的车身金属和黑色的玻璃车窗中,在外观造型上营造出一种向前俯冲的运动感的视觉效果。车身侧方底部狭长形的黑色模块则是对骏马奔跑时的速度的一个具象化的设计表达,在实车的运行中,承担着滚动播放站点消息的任务。在有轨电车的车头造型设计当中,车灯一般被视为整个车体的眼睛,而马的眼睛位于头部两侧,眼睛的曲线为圆润的近椭圆形,眼尾很长。马的眼睛可以看到人看不到的距离并具有良好的夜视能力,这一特点正符合有轨电车的车灯功能,因此将马的眼睛的位置和曲线特点提炼出来,确定了有轨电车车灯的布局位置和车灯造型曲线特点。

3.列车涂装设计:在车身涂装设计上,不同的颜色会向乘客传递不同的情绪感受,合适的色彩搭配不仅会提升列车的颜值,也会自然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拉近有轨电车与乘客之间的距离,给乘客带来亲切感。车身的颜色主要采用白色与黑色,主体的白色象征着吉祥的寓意,平淡中蕴含着低调的优雅。黑色则代表着现代感与科技感,在日常的城市通勤中,象征着严谨的工匠精神,与白色的搭配达到了视觉效果上的一种平衡感,向乘客诉说着一种平稳的心理感受。图1为最终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方案。

结语

设计建设内蒙古文化特色的有轨电车,符合内蒙古发展需要,不仅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该地区的文化知名度,也有助于解决居民出行并促进内蒙古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章基于对国内外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的分析,结合内蒙古建设有轨电车的必要性,对内蒙古地区的文化载体进行挖掘,提取出内蒙古的马文化,采用形态仿生设计,形成了一种融合内蒙古马文化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方案。文章为内蒙古设计建设有轨电车提供了参考方案。

猜你喜欢

有轨电车文化特色外观设计
以色列新《外观设计法》8月7日生效
中低速磁浮列车采用液压制动系统的探讨
旅游城市发展有轨电车系统的适应性分析
59R2槽型轨精调施工技术
梅山文化动画化的可实施性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外观设计专利的后续保护及其限制
外观设计专利
从“风轮”案谈外观设计相近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