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2022-05-30胡献国
胡献国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病变可以波及所有的盆腔组织和器官,以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最常见,也可发生于腹腔、胸腔、四肢等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以下腹痛、痛经、月经不调、性交不适和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本病多发生于育龄期的女性,青春期前不会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疼痛消失。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经行不畅所致,当以养血化瘀、理气行滞为治。
中成药内治方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论治,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亏虚型等不同类型遣方用药。不方便就医者亦可根据这些类型选择中成药内服。
1.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患者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绝按压,或伴有乳胁胀痛,经量少而不畅,色黑有血块,血块下出后疼痛减轻,四肢欠温、大便不实。当以活血化瘀为治,可选用元胡止痛片,或调经丸,或妇科得生丸.或益母冲剂,或复方益母口服液,或痛经口服液,或痛经灵颗粒,或丹莪妇康煎膏等,口服。此外,云南白药类、复方丹参类、速效救心丸类也可选用。
2.寒湿凝滞型。主要表现为患者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伴有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症。当以散寒除湿为治,可选用痛经丸,或养血调经膏,或艾附暖宫丸等,口服。
3.气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患者经期或经后隐痛,喜按压,经量少而质稀,形寒肢疲、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当以益气养血、养胞止痛为治,可选用妇康片,或妇康宁片,或黄芪精口服液(颗粒),或八珍口服液等,口服。
4.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经后小腹隐痛,经来色淡量少,腰脊酸楚、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当以调补肝肾为治,可选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或妇科白凤口服液,或妇科宁坤丸等,口服。
中成药外治方
不方便内服中药的患者,可选择以下外治方,以缓解症状。
1.云南白药。云南白药粉剂适量,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活血通络止痛。中华跌打丸、七厘散亦可。
2.云南白药酊。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脐下三寸半处)穴、气海穴(脐下一寸半)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可活血止痛。麝香风湿油、清凉油亦可。
3.月泰貼脐片。先将患者脐部(神阙穴)周围的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将无纺胶布与PVC片分离,弃PVC片,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即可。每日1次,每次1贴,于经前3天开始使用,持续至经来3天为止。连用3个月经周期。可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4.养血调经膏。本品为贴膏剂。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腹和腰部,每日1换。可养血调经,暖宫止痛。
5.温经止痛膏。本品为贴膏剂。外用,经前2日开始用药,贴于下腹神阙、关元穴及两侧归来穴各1片。24小时换药1次,每周期贴2~3次。可温经散寒、祛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