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2-05-30刘静静

艺术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思政教育实践

摘要: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应当深入挖掘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让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国艺术设计史;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4-00-03

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对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进行系统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与器物设计在各个历史时期表现出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掌握其发展线索和演变规律,做到古为今用,为设计创新提供文化支撑。同时,学习中国艺术设计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学习和鉴赏优秀艺术设计文化,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专业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现全方位育人,是我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建设的根本方向。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势在必行。

1 思政教育融入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意义

课程思政不是机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加到专业课程内容中,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国艺术设计史这门课程不仅是一门历史课程,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可以看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非凡。因此,思政教育融入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势在必行。

首先,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将马克思主义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打造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教书育人主体责任、确保“三全育人”要求的实现具有推动作用。其次,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不仅能指引艺术史论课程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而且能保证立德树人的中心目标不发生偏移,发挥思想政治元素在艺术史论课程中的指引作用。能切实保证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最后,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积极营造文化、学术、趣味相结合的德育氛围,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积极、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奋斗,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2 思政教育融入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措施

2.1 渗透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在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中,应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功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应突出德育目标,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文化自信、坚强意志、社会担当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确的文艺观与创作观、中华美育精神等,使课程思政与优秀艺术设计文化水乳交融,使育人目标成为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的点睛之笔。在中国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应把具有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并展示出来,如原始彩陶、夏商周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汉代丝织与漆器、唐代建筑与服饰、唐三彩、宋代陶瓷、明代家具、明清建筑等文化遗产,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师要通过讲授和引导,让学生们了解古代工匠精湛的建造技艺和伟大的工匠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在教授原始时期的艺术设计时,讲授原始人类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创造了极具装饰艺术特色的彩陶、黑陶和玉器工艺,分析人类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仍然追求美的情趣,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与社会担当精神。另外,引导学生探索彩陶上常见的鱼纹、鸟纹、蛙纹中蕴含的原始信仰、生殖崇拜等相关内容,这些独特的艺术语言能够启发学生从历史中探寻艺术设计的源头,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工艺设计学习中,在讲授青铜器丰富的器型设计和神秘而精美的纹样处理时,可分析融入青铜器元素的优秀的现代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创新设计相融合,思考在新时期如何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讲授青铜器精湛的制作方法与工艺技术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秦汉艺术设计史的学习中,讲授古丝绸之路打通了古代中国和西方的丝绸贸易往来,并且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丝绸之路文化,进而延伸到当今的“一带一路”建设,加深学生对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政策理念的了解。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等墓葬艺术,了解汉代的生死观,从而引导学生重新思索“家国情怀”“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兴替、战争频繁,文化受到摧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佛教的传入慰藉了人们的心灵,对建筑、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分析该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紹该时期的发明创造,如指南车、记里鼓车、水碓磨等,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通过分析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让大学生掌握唐代灿烂的工艺设计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另外,在讲授唐代建筑设计的内容时,可结合我国古建筑研究和古建筑可持续发展与保护政策,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建筑之父、著名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带领营造学社学者在艰苦的环境下保护和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宋辽金夏艺术设计史章节,讲授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情况和工艺特点,让学生了解宋人清新雅致的审美情趣。辽夏金时期,艺术设计风格发生了独特的变化,可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制度的发展变迁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进一步联系我国艺术设计现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在陶瓷艺术、建筑设计、漆工艺设计等领域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由此可以让学生理解民族文化交融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明朝时期商贸发达,对外贸易频繁,是我国工艺文化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期,工艺品具有质朴敦厚、精巧雅致的特点,以家具工艺为典型代表。要让学生从明代家具精巧的榫卯工艺中深刻理解工匠精神,明白只有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优质的家具。在讲授造船业知识时,要向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和我国只发展对外贸易、不对外扩张的历史,阐述我国“万里尚为邻”的和平发展观。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工艺品制作技术博采众长,精巧奇特,但末期政治衰败,发生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在建筑设计部分的教学中,要通过分析圆明园的建筑设计特点及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引导学生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在近现代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我国的艺术设计深深融入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这部分艺术设计史可结合开国大典、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国旗国徽设计等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近代艺术设计的特点,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2.2 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特色

2.2.1 案例教学法

中国艺术设计史为纯理论课程,单纯的理论讲授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授课中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中。例如,讲授仰韶文化遗址、商代妇好墓、三星堆遗址、长沙马王堆汉墓等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工作和敬业精神,结合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承担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任务。在清代艺术设计章节,可以结合故宫文创产品设计开展案例教学,分析故宫文创以美感和创新为主要诉求,具有实用性、艺术性与文化性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

2.2.2 任务驱动法

学习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更要使其做到古为今用,以优秀的传统设计文化思想指导艺术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融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文创设计”课题,让学生以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系列文创设计,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中学习,完成既定任务,主动建构探索、思考、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文创设计,挖掘历史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强对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中华文化“火”起来。

2.2.3 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融媒体、跨课堂教学法

在传统的设计史论课程中,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只依赖书本上和教师课件中的图片和文字描述,是学生对理论课程提不起兴趣的关键原因。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现阶段,许多博物馆开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数字虚拟博物馆,打破实体博物馆的地域局限,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博物馆开通了直播看展,将虚拟博物馆资源、线上线下课程和本土博物馆资源有机结合,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文字描述,从而有效地掌握教学重点。

2.3 加强思政教育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每一位教师和每一所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高校教师不能只关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一方面,高校教师应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师德修养理论,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加强自我学习和提升自我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完善的自我人格,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身教重于言传,要定期和学生举行座谈会,平等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应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培训,强化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意识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运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结语

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应深入挖掘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新时期,高校的艺术史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本领,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创新中国艺术设计史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全面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146.

作者简介:刘静静(1982—),女,湖南湘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理论、设计批评。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思政教育实践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